住在廣義的陽明山腳下,不先拜訪這裡的步道實在說不過去。除了上回迷你的芝山岩外,離家第二近的步道,就是天母水管路了。
出國前,爬遍了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系統的每一條步道。大概不算在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天母水管路,卻未曾探訪過。過去爬山,總是搭車或開車上陽明山直抵登山口。而天母水管路的登山口,就位於中山北路七段232巷內,是條可以讓人走路上陽明山的步道呢!夠節能減碳吧!
顧名思義,這條全長2.6公里步道名稱的由來,在於途中有條黑色的大水管相伴。原來,日據時代為了解決台北飲用水不足的問題,日本人在陽明山找到了湧泉,就是靠這條大水管引水下山的。
星期天,JY與我騎著單車沿著中山北路北上,來到山腳下的登山口。迎接我們的,是1300階陡上的石梯和數不清的老少健行客。當然,還有台灣夏天滿眼的綠。
海拔低,爬石梯其實不喘。累人的是那炎熱的天氣。沒走幾步路,全身都是汗。JY和我笑稱是排毒。不知一個夏天猛流汗,可不可以排掉體內的毒素,讓身體更健康?不過,生活在烏煙瘴氣的台北市,環境裡的毒應該不少。最後的淨收支,可能還是零。不管有沒有排毒,兩人都變瘦(褲子老是往下滑)倒是真的。
前一陣子聽到一位老師說,現代用來評量一國財富,不是國民生產毛額,而是生物多樣性。如果以此觀點來看,台灣可以說是很富有的,陽明山更是台北人的寶山。這條位於城市邊緣的步道,竟然可以遇到各種昆蟲、爬蟲類、鳥類和哺乳類。數量之多種類之廣,讓人驚豔。首先登場的,是常在大花咸豐草附近出沒的挵蝶。
還有各類鳳蝶和蛺蝶,台灣真的不愧是蝴蝶王國。忙著進食的牠們,一刻不停歇。肯停下來入鏡的少之又少,我只拍到這隻單帶蛺蝶。
比起蝴蝶,豆娘和蜻蜓就合作多了。
這天的步道上,有數不清的蜻蜓。那一抹藍,看起來神祕極了,牠是鼎脈蜻蜓。因為到處都是蜻蜓,為本篇命名的時候,我一度考慮要叫它蜻蜓小徑呢!
正著拍、側著拍,也來張正面照吧!
亞熱帶的森林,蟲著實不少。在華州爬一整個夏天的山,遇到的蟲可能沒有這裡的一條步道多種。猛一抬頭,步道上方高掛著一張蜘蛛網。正中,是隻有人手掌大的蜘蛛。
說實在的,我很怕蟲,尤其是多於六隻腳的更是怕的不得了。但這隻大蜘蛛、牠完整的大網和背景的綠意,實在美到讓我忘了恐懼。可是牠不是昆蟲,我手邊沒有圖鑑來辨識牠的身分。
換個角度,那黑白交織的樹影,是不是更符合蜘蛛的氣質?
浴汗爬完那1300階石梯,步道中段是沿著半山腰前行的平坦山徑。一邊是石壁,一邊是不斷傳來五色鳥叫聲的密林,走來頓時輕鬆不少。JY興奮地發現,石壁上到處是色彩鮮豔無比的千足蟲—馬陸,而且一隻比一隻肥。哇,我驚叫逃開。蜘蛛是我的極限,這麼多腳的蟲實在是太噁心了。就算是微距攝影的好題材,我打死不拍。就讓JY拿著小相機湊上前去吧!他拍完後還得意地拿來給我看,威脅我一定要幫他貼上網才行。根本不想與馬陸打照面的我,竟然還要幫牠處理影像!?現在看這些照片,我還是渾身起雞皮疙瘩。
一路上,常常看到兩隻馬陸交纏在一起。是在繁衍後代嗎?如果是,看起來有沒有很恩愛的感覺?
好了,終於“解決“蟲的部份,再來就是不噁心的脊椎動物了。水管路一路上,也有許多草蜥出沒。看起來可愛極了。
還有在姑婆芋葉上,有隻似乎正準備要打獵的斯文豪氏攀蜥。
更精彩、也讓這天值回票價的,是在樹頂上高來高去的兩隻台灣獼猴。
常在台灣山林裡行走,其實蠻容易遇到台灣獼猴,這個島上除了人之外的靈長動物。大學時期,也曾幫動物系的學長做過台灣獼猴食性的研究。這回,卻是我第一次拍下牠們的畫面。賓果!
之前提到,我在幫本篇文章想標題的時候,曾有蜻蜓小徑的念頭,其實還想過“有獼猴出沒“之類的。但看到步道沿途所設置的標語牌後,實在很想稱這條步道是標語大道。這個“當心猴群“我還能理解,
但為何不時要出現這些什麼“仁者愛山“、
“攝影憶情“之類的八股標語呢?都什麼年代了,這樣是顯得政府有做事嗎?一路走下去,JY和我不禁“期待“起會不會出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類的標語牌呢!還好沒有,不然真是曠世奇譚。實在很想大聲疾呼,來到野外就是要親近自然的。人為設施越少越好,除了生態解說牌外,其餘的東西最好不要。
在走過最後一段位於竹林裡的石階後,我們來到台北市“最高學府“—中國文化大學,算是爬上了陽明山。在山仔后的巷弄裡找到一家生意興隆的牛肉拌麵當午餐,順便灌一大杯桔茶補充水分。下山後,還能順遊天母。在那家獨棟的冰淇淋店裡,優雅來份冰淇淋套餐後,讓我清楚知道依舊身在台北城中。
雖然十分想念華州那猶如置身台灣中央山脈的步道和夏日高山野花,台北郊山豐富的生態還是值得每週拜訪。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
我的後花園—芝山岩“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