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一個尊重專業的社會
寫遊記、動物和甜點都不會有人囉唆,寫社會和教育現象就來一堆關切。電視上的政論節目一堆大學教授凡事給予評論還有錢賺,我在自己家寫點東西抒發心情還得綁手綁腳?我實在不想自我設限,但為什麼“新聞局“還是陰魂不散呢?真是一整個無奈。
台灣是個有人情味和活力的社會,但也是個十分不尊重專業的世界。JY和我分赴不同大學任教,到目前為止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博士畢業的大學教授得自己清掃實驗室。滿是灰塵和垃圾的新實驗室,校方沒有派專人清理。四處打聽一下,這不是系上工友的責任範圍。因為還沒收研究生,也沒這樣的人手可以幫忙打掃。我只能自己找到掃把畚斗,從家裡帶條抹布,先把辦公室清理一番。應該專心寫研究計畫和準備教學內容的菜鳥教授,竟然是把時間花在打掃環境。這還算小事,一個月下來還學到台灣各種對於學術研究匪夷所思的規定。因為太專業,就不在這裡多談。只能說,相關法令要改,還卡在我們偉大的立法院。換句話說,許多規定其實都是外行領導內行。沒做過生物研究的人,訂下各種奇怪的規定反將第一線的研究者卡死。近年來,台灣各大學都想要拼世界百大。執行辦法不是提升研究經費和教學品質,而是希望招收百分之X的外籍生,或是舉辦國際會議讓東南亞各國學生免費來台灣開會。原來世界百大的前提是國際化?國際化的前提是招收第三世界國家學生和讓他們免錢遊台灣?這些對外的補助(或是被民代和所謂父母官出國“考察“掉的錢)拿來分給哭窮買不起實驗儀器的大小實驗室該有多好。要出CNS (Cell、Nature、Science)等級的paper,不是用喊的。我們需要經費來建立實驗室、買儀器、付博士生和博士後薪水,才可能有成果。
不談學術界,媒體也一樣。台灣的新聞記者程度有多差,已經有數不清的例子,實在不須在此多談。但最近的奧運熱潮,又與本文主題扯上關係。台灣社會平時不注重運動,唯一受矚目的大概只有棒球,所以大部分的體育記者對於棒球以外的運動專業能力都不足。可是奧運還是要轉播啊!觀看沒有專業能力的記者現場轉播奧運比賽,讓人想將電視轉為靜音。我們需要只會發出驚嘆聲,或是因為不會發選手的姓而老是直呼選手名(first name)的記者嗎?以體育大國美國來說,一般民眾的休閒活動有一大部分是在家中看運動比賽轉播。美式足球、棒球、籃球、冰上曲棍球、網球、花式滑冰......都有專門的記者負責。每一年到了該類運動的季節,就會再度看到那些老面孔記者,再搭配退休運動選手輔助轉播。他們有經驗和專業訓練,雖然偶爾還是會脫口而出不得體的言論,但層次上早就脫離只會說“好球!“、“可惜“之類表面的播報方式。我知道台灣不是體育強國,但是一旦決定要轉播比賽,記者基本的程度應該是可以被要求的吧!至於只會要求台灣運動選手國際賽得牌,卻不在大環境重視體育、給予選手所需補助,甚至導致選手教練比賽時無法在場邊指導之類的事,也是不尊重專業的表現。
尊重專業的另一面向,則是專業人士要尊重自己的行業。這一陣子因為陳水扁的醜聞,讓陳幸妤又在記者的圍攻下情緒激動。不僅如此,新聞媒體還爆料說陳家友人幫陳幸妤求助精神科治療。不管陳幸妤是否因長期下來被記者騷擾而精神崩潰,或是本身就有情緒障礙,尋求精神科協助很正常啊,何“爆料“之有?聯合報上還有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耕莘醫院)接著解釋,說陳幸妤的行為屬於典型的“外歸因“型。說這類型人格遇到不愉快的時候,都會歸咎於別人引起,是別人要害他,是別人的錯。報導中還有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精神科醫師說,這類型的“患者“(我不知道陳幸妤到底有沒有他們口中說的問題,也不知道這樣的程度算有病嗎?)都不會有治療的動機。他認為陳幸妤應該接受認知行為治療來學習控制情緒。關於這則報導如要公平,我們先懷疑是記者曲解或誇大受訪醫師的評論好了。也許兩位醫師在受訪時有用“可能“之類不肯定的用詞。但是如果沒有,這兩位醫師有尊重自己的醫療專業嗎?一般來說,醫師、律師等與人接觸的行業,在沒有客戶或病人允許下,是不能對外透露其隱私的。或許這兩位醫師都不是“治療“陳幸妤的醫生,不在此限。但一個沒有診療過“病人“的醫師,大喇喇在媒體上評斷某某某有這個那個問題,是否踰越了醫師的專業道德?我們這個社會有這麼多料可爆,就是因為有人違反專業道德,向政客或媒體洩漏客戶資料。先不論這些被洩密的人是否真的犯罪,一個人生了什麼病、刷卡買了什麼東西、帳戶裡有多少錢,除非檢察官基於犯罪的考量持搜索票要求相關單位提供,一般人哪能任其暴露在大眾眼光下的!
重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發現不尊重專業的事一件又一件。不尊重專業,卻要求奧運拿牌;沒有相關專業,卻可以任高官。每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這類的事你不想聽也不想知道卻避不掉。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好的例子。這回裝修新家,請人重做廚房。遠房親戚介紹的這家廚具公司,就是少數我遇到極為專業的一家。一切應對進退都很客氣有禮;施工前先畫好設計圖,任何一個細節都確認過業主的意見;更在施工過後將廚房打掃得乾乾淨淨,還帶走所有的垃圾。不像之前來裝浴室洗手台的那家公司,留下一堆垃圾不說,還邊工作邊抽煙,煙屁股還丟在洗手台下方,想要假裝沒發生過,讓人為之氣結。哪一家公司我願意再跟他們打交道,不言可喻。
尊重專業、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該是所有行業的準則,也是台灣社會該努力的目標。
生活隨想上一篇“兩性平等終於往前跨了一小步“
標籤: 生活隨想
9 Comments:
看過 "CHANGE" 沒? 有點好笑又有點無奈的日劇.
台灣是一個不懂得尊重的社會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專業,所以記者可以隨便問個醫師就做成新聞
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專業,所以會在工作時抽煙、亂丟煙蒂
不懂得尊重他人隱私,所以狗仔媒體可以近拍、偷拍後沾沾自喜,無人發出譴責。
台灣真的太需要尊重了。
真是讓人感嘆萬分
台灣就是有那麼多不專業領導專業的例子
政治和媒體這兩個極具影響力的行業
反而是最多這種非專業性人才聚集的地方
這社會還不夠成熟....
於我心有戚戚焉。
我一直覺得台灣最需要的, 就是國民道德的教育以及像日本一樣對各行各業的尊重與極致的追求........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拜訪你的部落格. 看山看水, 觀鳥賞花,喝咖啡吃甜點, 這些同你一般,也都是我在溫哥華生活的快樂.
在北美生活習慣了, 回台灣, 你的感受會特別強烈, 我曾與你有過相同的經驗, 辛苦的適應與接受. 作你能做的, 剩下你無法改變的, 就放下它吧. 加油.
To Blueyacht,
還沒,是木村拓哉演的那一部嗎?
To Yutingtwn,
沒錯啊!
To 吳小豬,
常看到台灣社會笑中國社會落後自己多少多少年,在不同國家走過一遭後,才發現台灣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To Norrell,
有時在想,對社會不合理現象深有所感的人應該還是大有人在,是不是可以集合大家的力量,由下而上來推動一些什麼事,而非只是在網路上發發牢騷而已呢?
To 無名氏,
那就將好的理念推廣給親朋好友知道吧!
To Min-Chun,
說得好啊!
To Jane,
謝謝鼓勵!JY和我最近一直在想,與我們一樣回到想念不已的故鄉,卻挫折重重又失落的同伴不知有多少?
很有意思的文章,令人深思啊~
最後你提到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我想這是更基本的價值觀,所有的問題與專業一點關係也沒有.一旦尊重自己,當然不會讓自己作出錯誤的行為.
所有的問題都與專業息息相關。這裡的專業,是指英文的professional。一個知道專業為何物的社會,怎會出現文中的問題?當然,尊重自己是根本。不過,與我文中談的尊重專業是兩回事。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