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007

Eleni Karaindrou的電影配樂世界

Karaindrou
介紹完Ennio Morricone後,忍不住繼續向大家推薦另一位JY與我最近兩三年瘋狂愛上的希臘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

記得有天在阿媽爽網站上尋找德國廠牌ECM出的CD,無意間發現照片中那張村莊泡在汪洋中的CD—The Weeping Meadow,試聽之下驚為天人,這麼美、這麼哀傷的音樂,是誰的作品啊?那一陣子,我曾為了這些ECM出的CD,在舊部落格裡簡短地介紹了當時最愛的前四名,OfficiumChants, Hymns and DancesUlysses' GazeRain。只覺得,ECM出的音樂,屬於“此曲只為天上有“,不管是古典、世界音樂或是電影配樂,都是極品。

仔細研究之下,The Weeping Meadow是Eleni Karaindrou為希臘籍大導演Theo Angelopoulos所譜寫的電影配樂。他們有長久的合作關係,The Weeping Meadow是最新的一部,是三部曲(Trilogy)中的第一部。除了The Weeping Meadow外,ECM還出了他們早期合作的電影配樂大全Music for Films,其中包括Landscape in the Mists, The Beekeeper和Voyage to Cythera。另外,還有95年出版的Ulysses' Gaze和98年的Eternity and a Day。

她的音樂,像是來自濃霧覆蓋的湖面,浪漫、憂鬱,充滿音樂性。她的音樂常以手風琴、中提琴和雙簧管,三種極易灌注情緒的樂器,來娓娓道出巴爾幹風的旋律和故事。不管是The Weeping Meadow、Eternity and a Day或是Ulysses' Gaze,都是美到靈魂深處。就像我在舊文裡所說的,她的音樂haunting,久久圍繞在心頭。

當我們從二手CD店和阿媽爽陸續買到這幾張CD時,還沒看過任何一部Theo Angelopoulos的電影。所以是在沒有影像影響之下,純粹欣賞音樂的美。之後從安亞伯的市立圖書館借到Eternity and a Day,最近也在西雅圖的好萊塢錄影帶出租店租到The Weeping Meadow,終於有機會好好領略一下大導演的風格。只能說,他的運鏡真是美啊!每一個鏡頭都可以是獨立的攝影作品。灰色、陰鬱、悲傷,似乎是他電影的元素。故事說得極慢,要靜下心好好領悟。可以確定的是,Eleni Karaindrou的音樂和這樣的電影是絕配!就像The Weeping Meadow的故事,描述一個女孩在二十世紀經歷一場又一場戰爭的人生故事。在這樣的背景下父母、丈夫和兒子都因戰爭先後離她而去,只留下她孤獨一人在世上與悲傷為伴。她丈夫haunting的手風琴聲伴奏下,我們的情緒也深陷其中,像是要與她一同在電影最後哭嚎,真是悲到不行。Eleni Karaindrou的音樂再次成功地傳達電影的情緒。

另外也要推薦她為舞台劇Trojan Women的配樂。這張CD運用許多希臘傳統樂器,也多了些人聲,比較不一樣,但同樣動聽。

如果你沒有聽過她的音樂,極力推薦到阿媽爽試聽一下,絕對會迷上這樣的樂聲。

藝文手札上一篇“Ennio Morricone的電影配樂世界

標籤:

2/27/2007

Ennio Morricone的電影配樂世界

Morricone
記憶中的第一部外語片,是高中時期在學校活動中心看的義大利片“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這個經驗,不只開啟了我對非好萊塢影片的興趣,而在電影中具畫龍點睛之妙的動聽配樂,更從此認識了一位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他為好萊塢電影的配樂,讓他多次入圍奧斯卡獎。雖然從未獲得任何一座小金人,他的成就早已超越任何獎項的肯定。而昨天,他終於以79歲高齡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好像是第一次頒發給電影配樂家),可說是好萊塢演藝學院終於開竅吧!

這位出生於1928年的義大利作曲家,早期以他為西部電影配樂聞名於世。雖然西部片當紅的時代已過,我也沒看過任何一部,但他為“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所譜寫的主題曲我尤其喜愛。那蒼涼的旋律,似乎真的要將人帶往荒蕪廣大的西部大地。

與其他好萊塢電影配樂家相比,我覺得Ennio Morricone可貴之處在於風格多變。不像John Williams或是John Barry這些好幾座小金人在手的美國作曲家,電影的配樂一放出來,你就會認出是他們的作品。Ennio Morricone的音樂從不重複,絕聽不出他有“recycle“自己之前作品的味道。新天堂樂園的配樂充滿義大利風,鋼琴和薩克斯風為主調的田園風格,令人回味再三,甚至有鄉愁的感覺。你會覺得,新天堂樂園少了他的配樂,就不是新天堂樂園了。而將他的配樂從電影裡獨立出來,光聆聽原聲帶,都會讓人覺得那是完整的音樂作品。

當他為好萊塢片“教會(The Mission)“,這部動人心弦、看了令我血脈噴張的史詩電影配樂時,他的風格再度轉變,變成充滿聖潔光輝、揉合著南美教會和隱藏著殺戮氣息的音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雙簧管緩緩道出的旋律“Gabriel's Theme“。代表傳教士純潔無私的旋律,聽了之後常據人心,多年來成了各大獨奏家常改編演奏的曲目之一。

這兩部作品是我的最愛。不僅電影本身值得一看,Ennio Morricone的音樂更是不能錯過的絕佳作品。就像他昨天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致詞所說的“音樂超越了語言和國界“,他音樂的內涵可以感動所有聽過的人。

附帶一提,昨天在頒獎典禮上,席琳迪翁演唱他改編自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Deborah's theme)的作品。這首曲子的旋律很美,但我覺得席琳迪翁並不適合唱這樣的曲子,甚至可以說她把它唱壞了。高音唱得很勉強,字句又唱得很破碎,讓我很失望。而坊間許多重新編曲詮釋Ennio Morricone作品的CD,很多都失了原來的味道,即使馬友友拉的大提琴專輯也不例外,讓人有點小失望。

順帶講講,昨天我愛的另一位阿根廷電影配樂家Gustavo Santaolalla再度以電影Babel榮獲電影配樂獎項!去年的斷背山也是他。真的是很令人高興的一晚(如果不要管大爛片美國版“無間道“獲得最佳電影和導演大獎的話)。我在去年曾為Gustavo Santaolalla寫下“來自南美的聲音“一文,就不再贅訴了。

不管如何,Ennio Morricone在我心目中絕對是偉大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他昨天以義大利文的致詞(台下的眾明星們一臉尷尬的笑容),更是自尊自信的表現,讓我在心中為他喝采:
Viva Italia!

藝文手札上一篇“最遙遠的路

標籤:

2/26/2007

π與花茶

IMG_0021
進入2007年後,似乎在永無止盡的計畫寫作中,天氣也不好,生不出什麼遊記來,旅行的因子蠢蠢欲動。只能,先把家裡的一角,佈置成茶座,喝茶、讀詩、寫未來的研究計畫,想像混咖啡店的樂趣。
IMG_0014
在“全食“超市,發現了Numi出品的開花茶。這些開花茶,在沖泡之前,都是綁成一小球。將這些小茶球放入玻璃茶壺,沖入熱水,小茶球便會慢慢展開,開出一朵小花。
IMG_0020
這些開花茶的底子,有紅茶、綠茶與白茶,各會開出不同的花朵,既新奇又美麗。

既然說在讀詩,便在此分享最近讀到波蘭詩人Szymborska的一首詩“π“。不管是不是學科學的,大家都應該知道圓周率π是3.1415926......,一個沒有盡頭的神奇數字吧!很好奇,詩人對π的想像為何?

The admirable number pi:
three point one four one.
All the following digits are also initial,
five nine two because it never ends.
It can't be comprehended six five three five at a glance,
eight nine by calculation,
seven nine or imagination,
not even three two three eight by wit, that is, by comparison
four six to anything else
two six four three in the world.
The longest snake on earth calls it quits at about forty feet.
Likewise, snakes of myth and legend, though they may hold out a bit longer.
The pageant of digits comprising the number pi
doesn't stop at the page's edge.
It goes on across the table, through the air,
over a wall, a leaf, a bird's nest, clouds, straight into the sky,
through all the bottomless, bloated heavens.
Oh how brief - a mouse tail, a pigtail - is the tail of a comet!
How feeble the star's ray, bent by bumping up against space!
While here we have two three fifteen three hundred nineteen
my phone number your shirt size the year
nineteen hundred and seventy-three the sixth floor
the number of inhabitants sixty-five cents
hip measurement two fingers a charade, a code,
in which we find hail to thee, blithe spirit, bird thou never wert
alongside ladies and gentlemen, no cause for alarm,
as well as heaven and earth shall pass away,
but not the number pi, oh no, nothing doing,
it keeps right on with its rather remarkable five,
its uncommonly fine eight,
its far from final seven,
nudging, always nudging a sluggish eternity
to continue.

不風花雪月的科學家如我,連詩都挑這樣的來讀,並且讚賞不已。真的是首很可愛的詩不是嗎?如果順利,將來的研究生活其實也像數字π一樣,是永無止盡地在將研究成果寫成paper,再靠paper來寫研究計畫去跟國科會等機構要錢,不停的循環之中。想想,真是壓力大又累人的生活形態。所以,我想像Szymborska一般,她以詩人的身分來歌詠很科學的π,而我希望可以右手寫科學專業文章,左手寫部落格,來平衡我的生活。就如我以花茶來佐配研究計畫寫作一樣。

生活隨想上一篇“學術無價,我的論文值多少?

標籤:

2/25/2007

我的貓咪收藏—新增加的貓口

IMG_0005
英國的骨瓷貓咪杯
這個很馬戲的貓咪茶杯,讓JY與我第一眼就愛上它!在Queen Anne區閒逛時,晃進之前提到的那家茶屋Teacup。滿室芬芳的茶香,有面牆展示著各種茶具。貓咪造型的茶具不少,但這一個馬上吸引住我們的目光。貓咪、老鼠和玫瑰的組合,它想說些什麼?很少買這一類茶杯的我們,想一想,真的很喜歡。還是掏出錢來,帶它回家囉!
IMG_0015
東南亞的木頭貓
許久不見新的貓咪收藏,西雅圖內的貓玩意,要上哪去找?才這樣想,其實也沒特別留意,馬上又出現了幾隻貓,壯大家裡的貓口。這個應該是來自東南亞的貓咪萬年月曆,在西雅圖北邊一家不太好玩的老舊購物中心發現。這家購物中心,有家東南亞手工藝品店。不經意晃進去,發現正在大特價。美金不到五塊,就可以擁有具實用價值的萬年月曆,帶它回家應該可以不需太有罪惡感吧!
IMG_0003
順帶帶回這一對坐在沙發上的小貓。雖然這些東西並不精緻,但有種樸拙的趣味。如果拿來裝飾院子,吹風打雨也不會太心疼。更何況,讓家裡的貓咪聯合國席次增多,想想也有趣!

我的貓咪收藏上一篇“Susan Herbert的貓畫書

標籤:

2/24/2007

虛實之間一2005中國行

DSCF0002
2005年一趟中國行,從上海、杭州西湖一路到JY家祖居之地浙江新昌。此行像是時光隧道之旅,也如一場探險,感想一言難盡。只能說,上海腳踏車的尖銳煞車聲和新昌街頭小販燒煤球的氣味,以及聽不懂的上海話和新昌話,就此進入記憶之中。這些我無法以照片表達,就以旅行開頭上海外灘的燈火,和新昌附近的江南風光,當作此行的記錄。
DSCF0023
DSCF0019
上海灘
DSCF0109
DSCF0108
穿岩十九峰,浙江新昌
DSCF0127
巷弄間的古井與甕,浙江新昌

附帶一提,那一次回台灣連帶的旅程,三個星期拜訪了六個機場,兩個火車站,睡過五張床,也算是個記錄吧!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來自魁北克的明信片

標籤:

2/23/2007

奧林匹克雕塑公園

IMG_0002S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西雅圖奧林匹克雕塑公園(Olympic Sculpture Park),終於在最近開放給民眾參觀。

這個位於西雅圖城內北邊不遠的雕塑公園,原為西雅圖港邊燃料儲存地。長久下來,這一區的土壤被petroleum所污染。從1990年起,華盛頓州的生態部門和燃料公司合作清除污染的土壤,並在2001年由西雅圖美術館統籌規劃,將這一區設計為西雅圖民眾可以親近艾略特灣的雕塑公園。除了雕塑作品外,這裡也遍植美國西北地區的原生植物,整個公園的設計理念是當今盛行的“綠空間“概念。我不是學這個的,就等專家們的專文介紹吧!

最近西雅圖的氣候不穩定,常無預警的下雨,週末不適合遠遊。當陽光乍現,又不知可以持續多久的時候,就以探訪西雅圖市內的景點為主。我們就在一個溫暖又陽光普照的週六早上,來到奧林匹克雕塑公園。

這個公園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像剛落成時的大安森林公園。剛種下的樹,都還瘦瘦乾乾的,枝葉不密。位於艾略特灣邊的公園,從坡上一路下到海邊。公園的設計,是讓來訪的人們一路之字形往下走,沿途可以見到一個個的現代雕塑。
IMG_0004
我不想一一介紹每個雕塑,就選幾個覺得有趣的來瞧瞧吧!其中一個,是由Richard Serra設計的“Wake“。好幾個S形的赭色大鐵板,矗立於沙地之上。在其前面無法一眼看盡,人們好像可以在陽光投射出的影子和實體間捉迷藏。附帶一提,這裡所有的雕塑都不能摸,所以只能好好用眼睛體會藝術家想傳達的訊息囉!
IMG_0013
IMG_0011
在一個斜坡小徑上,有著Beverly Pepper在1967年創作的“Perre's Ventaglio III“。四個光滑如鏡的矩形不鏽鋼框,反射著周遭環境的景色。如果這個雕塑公園強調與環境融合唯一體,這個作品是最切題的一個。
IMG_0020
再往下走,望海的路上擺著好幾張紅色的椅子,似乎可以隨旅人自由移動,將之搬往自己想要的角落,看海。園方提供的簡介沒介紹這些椅子,不知有無特殊設計理念。如果有,我們覺得這是最活潑的一個。
IMG_0025
公園裡最醒目的雕塑,該是這個紅色的傢伙。這個名為“老鷹“的巨大雕塑,位於公園正中,是Alexander Calder在1971年的作品。從這裡往後望去,是西雅圖的地標太空針塔,好像看著新舊地標遠遠地對話。
IMG_0031
這個公園,被鐵路切成兩半。而由Teresita Fernandez於2004-2006間創作的“Seattle Cloud Cover“玻璃橋,橫跨於其上。JY建議我透過這件作品,望向其後的西雅圖建築群。果真很有“覆雲“的感覺。
IMG_0057
跨過鐵路,就下到海邊。沿著海邊有著長長的步道往北延伸而去。雖然艾略特灣水不清澈,還是吸引了不少水鳥在此活動。這天就看到許多老朋友Western Grebe在陽光下潛水抓魚,有時還離岸邊極近呢!看雕塑兼賞鳥,真是一舉兩得。
IMG_0041
而附近,是西雅圖的第七十號碼頭。伸進灣裡的碼頭,好像有些餐廳開設其上。
IMG_0064
離開海邊往陸上回去,會在馬路邊遇到一間名叫“Neukom Vivarium“的小屋。這棟由Mark Dion設計的小屋,融合了雕塑、建築和環境教育。像間溫室般的小屋,裡面有棵六十呎長的Nurse log。所謂的Nurse log,就是森林裡的大樹倒了之後,在腐敗分解的過程當中成為孕育其他生物的溫床。可以看到各種蕨類和蕈類生長其上。平常,這樣的景象要到山上才看得到;此時,卻在西雅圖市區遇上,真是有點超現實。
IMG_0001
有趣的是,小屋另一面的牆上貼著白色瓷磚,瓷磚上印著華盛頓州的各種動植物,算是另類的解說圖鑑,非常可愛。在公園裡的小紀念品店,還可以買得到喔!我們就帶了其中一塊印著花栗鼠(因為最想要買的Twinflower沒有)的回家紀念。
IMG_0071
回到公園最上方的主建築。被自然光線穿透的大廳裡,有著一幅色彩鮮豔的壁畫和兩顆大球(?)。分別名為“Evolving City Wall Mural“和“Capula“,由Pedro Reyes所創作。那大球狀的Capula,由墨西哥工藝家所作,是將區域性的編織藝術帶往建築領域的一個計畫。只見這個充滿陽光的週六早晨,許多爸媽帶著小孩出遊,小朋友們在這大球裡玩得不亦樂乎!這大概是全園區的雕塑作品中,唯一可以和人直接接觸的吧!至於那面大壁畫,充滿各種有趣的圖形,很有插畫的味道。
IMG_0072
這個大建築的外牆,也光可鑑人,反射著對街的住宅外觀,不知是不是同樣那個與環境融合一體的設計理念?

一圈走下來,也許之前期待太深,反而覺得有點失望。可能是我不懂現代雕塑,或是期許更多與當地環境相容的設計,我不覺得這樣的希望有被滿足。依舊是一個接著一個彼此關係不大的雕塑被擺放在仍就有點光禿的公園裡。並沒有那種逛完一圈,有“好棒啊!“在心裡呼喊的感覺存在。不過,西雅圖政府可以將曾經是工業廢棄地改造成市民可以親近的公園,還是值得掌聲鼓勵吧!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Floating Leaves Tea

標籤:

2/22/2007

Floating Leaves Tea

IMG_0009
位於西雅圖西北邊芭樂區(Ballard)的“漂浮葉子(Floating Leaves)“,是由異國夫妻組合—來自台灣的Shiuwen Tai和美國的Rob Bageant創立於2002年的茶屋。在一個以酗咖啡聞名的城市,竟有一家賣著包括來自台灣的包種茶、高山茶的亞洲茶屋,真的很令人驚喜!

會知道這家店,是實驗室的美國研究生John告訴我的。當他知道我來自台灣,每次見到我都要說,“妳下次回台灣,一定要幫我帶回好喝的台灣茶!“。來自德州的John,就住在芭樂這一帶。大概因為這家茶屋的關係,他愛上了台灣茶。趁著大年初一是美國的總統節放假,JY與我決定來此探探。
IMG_0002
第一次來芭樂區,這一帶有條熱鬧的“市場街“,漂浮葉子就開在這條街上。一進門,果然發現這是家很台灣茶藝館的店。男主人曾在台灣住了六年,愛上了台灣的茶文化。店裡的座位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傳統客棧會有的古風桌椅,另一種是可以盤腿而坐,有榻榻米的低矮茶座。
IMG_0003
店裡的牆上,還掛了很台灣風的斗笠和蓑衣。一邊的書報堆,還有Discovery出的台灣旅遊書。台灣的痕跡,處處可見。店裡還放著東方風的音樂,氣氛相當合適。最重要的,是茶單上有來自梨山、阿里山和福壽山的高山茶,以及文山包種茶!
IMG_0004
我愛喝茶,但不懂茶。我們跟店員說想喝味道甘醇的高山茶,他推薦了來自梨山的烏龍茶,還先打開茶葉罐讓我們聞香。接著他問我們要以何種形式喝這個茶,那當然是有一大套茶具的工夫茶囉!
IMG_0007
中午剛過的茶屋裡沒什麼客人,我當然選了可以脫鞋的榻榻米的座位,可不想坐硬邦邦的太師椅。店員把茶具、茶盤和熱水端上桌,哇!真的相當正式,有泡茶的小陶壺,之後盛茶的瓷壺,和成套的小茶杯和聞香杯呢!這可是在美國,第一次喝這種形式的茶。將茶泡好,嗯,不愧是台灣茶,台灣高山茶特有的香味聞起來神清氣爽。碧綠的茶水味道也相當爽口不澀(JY覺得茶生了點),真的是好茶!讓人不禁懷念起貓空的茶屋呢!

這家店的生意不錯,之後又陸陸續續許多客人上門。有的用西式方法泡茶,有的看來也點了工夫茶,店員費了一番工夫解釋如何泡茶。因為可以無限上網的關係,也有學生模樣的客人來此喝茶唸書的樣子。

我喜歡拜訪茶屋,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大概是因為喝茶帶給人放鬆的氣氛吧!在西雅圖,上回在Queen Anne也發現了一家好像也提供工夫茶的茶屋,叫做The Teacup。在派克市場附近,也曾在一個陰雨的下午,與好友S在一家小小的茶屋(Perennial Tea Room)喝伯爵茶。離開安亞伯前,曾特地去探訪附近的幾家英式茶館;去年剛來西雅圖時,也去學校附近的一家提供英式下午茶的茶屋Queen Mary Tea Room,都各有各的特色。在美國,喝英式下午茶好像是很女生的事情,拖著JY去好像怪怪的。但喝台灣工夫茶,就沒這個問題!應該會多去拜訪幾次囉!也許,下回該寫篇西雅圖茶屋的介紹。

如果想看看自己家附近有哪些茶屋,可以上這個網站尋找。
漂浮葉子的網站Floating Leaves Tea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群花嬉春

標籤:

2/21/2007

學術無價,我的論文值多少?

IMG_0001
昨天JY偶然發現,我倆各有兩本書在阿媽爽網站買得到!!其中一本是我們各自的博士論文電子版,另一本是本專書,其中收錄了我們幾年前合作的一個研究(JY是第一作者,我為第二)。真的是太驚訝了!之前牧羊神一直鼓勵我將這個部落格的文章找出版社出書,這我想都不敢想,而現在竟然自己有書在阿媽爽網站上賣!

大概是學校將我們的論文做成電子版的吧?但直接拿到阿媽爽網站上販售,實在有點誇張。我唸了所很貴的學校,當然幾年下來學費多由獎學金所涵蓋,每個月還有少少的“薪水“可拿。如果仔細算算,加上生活費,這真的是個很貴的學位。我們常打趣說,學校開頭的M字,是Money的意思!做研究加上前兩年修課的時間,總共花了五年半的時間才畢業。集成果於大成的博士論文,猜猜最後值多少錢?在阿媽爽網站上“一本“賣美金五十五塊!平均一年值十塊啊!原來我們沒有寒暑假、“嘔心瀝血“的研究,一年才值這樣,真......真是不太划算。而且不管論文厚度和唸書的時間,一本一律賣五十五塊。所以越快畢業的人越划算喔!

想到當初印這本論文,花的錢就不只這樣。當把論文寫完,也口試通過,將論文做最後的定稿後,就是將它付梓的時候。算一算,自己留一本,五個口試委員(包括自己的老闆)各一本,學校兩本是必須印刷裝訂的最低限度。學校或系上並沒有另外給你一筆經費做這件事,完全得自掏腰包。好在系上有部彩色雷射印表機,可以在那印出八本論文,省下去校外影印店印刷的錢。做生物研究有許多彩色照片,還得自己花錢去買彩色雷射專用的照片用紙,這種紙系上可沒有。印好後,得到學校特約的裝訂店將論文裝訂成書(照片中的)。不包括印刷的錢,裝一本要美金四十塊左右,相當嚇人的貴!所以,實在沒錢多印多裝來分送師長親朋好友。學校還得收你一筆錢,當作出版經費。而最後將論文送到學校那邊,他們還要檢查收據,確定你有繳交那筆錢。順帶一題,學校對論文格式要求非常嚴格。不管論文內容看不看得懂,他們就是要檢查論文的字體大小和風格,行距、內文與四邊的距離和圖文擺放的方式,相當相當龜毛。為了確定你搞懂格式,還在論文寫作時找你去參加說明會。真不知這些有何意義?

這樣算算,我論文的“本金“絕對不只五十五塊啦!在阿媽爽只賣這個價錢真是太便宜了。真的會有人買嗎?其實論文裡的幾個研究,都已發表或即將發表在期刊上了。如果學校有訂那些期刊,直接從網路下載都是免費的。但是如果真的有人買,不知最後我可以分到多少錢?如果你真的去買了,別忘了寄給我簽名喔!

生活隨想上一篇“一年了

標籤:

2/20/2007

群花嬉春

IMG_0023
比起二月嚴寒的美東和中西部地區,西雅圖的氣候算是溫和多了。日照漸長、溫度又回暖的結果,是各種花朵逐漸展露笑顏。雖然天氣陰霾、陽光露臉的時間依舊不多,但只要不下雨就值得偷笑了。明知天陰不適合拍照,我還是想以影像記錄西雅圖進入春天的步驟。
IMG_0027
先在UW校園裡走一圈。來到這個美麗的校園一年,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UW校園散步地圖,也知道沿著這條路線哪裡會有花朵的蹤影。所以出了系館後,先往藥草花園走去。

藥草花園在這個季節依舊一片荒蕪,但這不知名的灌木叢已經開了滿樹的小黃花。
IMG_0032
再往藥草花園深處走去,猛然發現在花園一角的地上,有片片紅色的花瓣。一抬頭,發現原來是棵早早盛開的茶花已在宣告她的春天已經來臨。
IMG_0042
出了藥草花園,來到機械系館附近。這裡有幾棵像是櫻花的小樹,也已經開滿了一樹的桃紅色小花。根據去年的經驗,這幾棵大概是全校園最早綻開的櫻花。
IMG_0051
跨過環繞校園的馬路,經過學生活動中心,我逐漸進入校園核心區。這裡,也有一個小小的花園。花園中間是個小草坪,旁邊種植的多是杜鵑花,這時還不見花的蹤影,只偶有幾顆花苞而已。這個小花園,頗有鬧中取靜的味道,常見一兩個學生坐於花叢邊的木椅讀書。

此時,只在樹叢下,發現幾棵默默盛開的水仙,
IMG_0053
和小小的鳶尾花。
IMG_0076
隔天早上,見到難得露臉的陽光。溫暖的陽光,幾乎讓人穿不住毛衣和夾克。JY與我決定到Queen Anne的山區上漫步,順便吃頓悠閒的早午餐。在西雅圖各區粗略走過一遭之後,Queen Anne區成了我的最愛。Queen Anne是西雅圖的老社區之一,當年是阿拉斯加掏金時期有錢人的住宅區。位於西雅圖西北邊的山丘上,視野良好,西雅圖天際線、普吉灣和奧林匹克山景一覽無遺。幾個星期前,我們才到過這裡拍西雅圖的日出,也好幾次來此拍攝夜景。而山頂處的Queen Anne Ave,讓這一區有舊城的氣氛。短短的一條街上,有各種小小的特色餐廳、咖啡店、茶店、書店、藝品店和兩家位於價位光譜兩端的超市(Safeway和Metropolitan)。JY和我直說,如果不是交通不便,住在這裡該有多好。

這裡也散發著春天的訊息。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每到春天美國的超市都會賣各色鬱金香。這家高檔的超市就在門口擺滿了鬱金香,在難得的陽光下好有精神!
IMG_0078
不遠處的另一家花店,門口的花車也擺滿了春天的小花盆栽。提醒著我們,園藝的季節就快到囉!
IMG_0074
溫帶地區的春天,其實都是以球根花卉打頭陣的。除了水仙、鬱金香和風信子外,Crocus也是常見的一種,有各種顏色,常被人家拿來裝飾庭園。
IMG_0075
小小的長橢圓花型好可愛,JY與我都稱她為“蛋蛋花“。

現在的我,好期待家門口幾個星期前種下的鬱金香和風信子能夠早日綻放,也期盼校園大片櫻花怒放和Skagit Valley鬱金香季節的到來呢!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歡喜慶豬年—日本篇

標籤:

2/19/2007

歡喜慶豬年—日本篇

IMG_0002
大年初一,讓來自日本的彩色鈴鐺豬,來歡喜迎接新年的到來。
IMG_0004_2
五隻豬圍成圈,一同討論新年新計畫。
IMG_0008
好幾年沒在台灣過年,每年都是在JY以及朋友的陪伴下一起圍爐守歲。
IMG_0007_1
希望在豬年裡,諸事心想事成!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歡喜慶豬年—美國篇

標籤:

2/18/2007

歡喜慶豬年—美國篇

IMG_0021
明天就是豬年了!美國在過去幾年都推出應景的生肖新年郵票,特地去買了一整套來收集。
IMG_0018
就以豬年郵票特寫來迎接豬年的到來。祝大家豬年諸事大吉!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鬱金香迎春

標籤:

2/17/2007

鬱金香迎春

IMG_0001
鬱金香是我最愛的花。每年春天最高興的事,就是超市會賣各種顏色的鬱金香,有時還會大特價,讓我每個星期買菜的時候,可以順便帶幾把回家。
IMG_0006
前天是情人節,非常理性的JY原本說不要跟人家湊熱鬧,買些貴的要命的花,讓這個節日更加商業化。這天的各個超市鮮花區,都推出了情人節花束,還特闢了裝飾花束的專櫃。買花的人果然比平常多很多。看看玫瑰都應市漲價,而鬱金香卻還是平常的價錢,而且還多了些平時不見的顏色。那當然要順理成章地買兩把鬱金香回家過節囉!
IMG_0012
JY特別將一朵鬱金香,單獨插在小杯小瓶中,看起來特別可愛!
IMG_0011
試了白色咖啡杯、玻璃小瓶和和風小碗,看看哪一個最搭。
IMG_0014
我覺得各有千秋。就順便以鬱金香來迎接舊曆年的到來好了!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巧克力鍋之夜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