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下的眼鏡猴
不管因為什麼理由來到蘇拉威西,絕對不容錯過的行程就是到森林裡尋找如小精靈一般眼鏡猴的蹤跡。
在通科科自然保護區(Tangkoko Nature Reserve)停車場先與Celebes crested macaque和Sulawesi bear cuscus興奮相遇後,在日落前的最後一抹光線中跟著鳥導Samuel往森林裡走去。這一段泥巴路,基本上跟海岸平行,一路潮聲相伴。
沒多久,路旁出現一座黑色雕像。仔細研究碑文,原來是設立於2019年的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像。華萊士在1854-1862年間於馬來群島間的生態觀察,不僅催生了演化論,也讓世人知道蘇拉威西位於地球的兩大地理區東洋區(Oriental realm)與澳大拉西亞區(Australasia)交界處。蘇拉威西西側的華萊士線(Wallace Line)和澳洲/新幾內亞西側的里德克線(Lydekker Line)間,也就是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島與峇里島所在的巽他陸棚(Sunda Shelf)東側以及澳洲/新幾內亞所在的莎湖陸棚(Sahul Shelf )西側的範圍,因此被稱為華萊士區(Wallacea)。華萊士曾在1859年來到通科科區域收集蘇拉威西特有種塚雉Maleo,所以在此設立彰顯他貢獻的銅像再適合不過。當我想到此刻踏在華萊士也曾涉足的土地上,更是激動不已。
大約走了兩公里後,離開大路鑽入森林中。前方的大樹下已經聚集了一小群人,原來我們目標Spectral Tarsier的地盤就在那裡。
眼鏡猴科(Tarsiidae)動物僅分布於馬來群島上,其下分三屬。在蘇拉威西上的為眼鏡猴屬(Tarsius)。另外兩屬則在菲律賓與婆羅洲上。
僅有24公分大的Spectral Tarsier,看起來簡直像隻大老鼠,但牠可是不折不扣的靈長類動物,因為擁有可以與另外四趾對開的大拇趾,以及一對位於臉部正面可以產生立體視覺的雙眼。
為夜行性動物的Spectral Tarsier,在日落後起床準備覓食。牠們會發出高頻率的叫聲來彼此溝通。
「熱身」夠了,就以類似蛙跳的方式離開白天睡覺的樹出外探索。
有尖刺的藤蔓也能攀附其上。
這一群生活於火山下的Spectral Tarsier不太介意好奇的人類在一旁探頭探腦。
能夠近距離與同是靈長類的牠們對看,真是太開心了。
也彌補了上回在沙巴因為天氣取消夜觀沒看到眼鏡猴的遺憾啊!
有了三種哺乳動物入袋後,天已經全黑。我們沿原路而退,來看看入夜後的森林還藏著什麼秘密吧!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好的開始—通科科自然保護區“
標籤: 與動物相遇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