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植物園雨中賞鳥記(下)
在新加坡的第三天,天氣預報依舊是一整天的雨。不過受到昨天的激勵,決定再去植物園走一圈。這回,以北側的Bukit Timah Gate當作起點。
新加坡雖然高度城市化,不管在城市還是公園裡,可以看出執政當局營造「A City in a Garden」的政策。比起台北植物園大上好幾倍的新加坡植物園,英文是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是Gardens而不是Garden,代表裡面由好幾座主題不同的花園所組成。其中的演化花園(Evolution Garden),顧名思義以展示地球植物隨著時間變化為主題。
隨著步道穿梭其中,給人進入侏儸紀時代的想像。
整座植物園裡最自然的角落,應該是位於正中小丘上的雨林(Rain Forest)區。探訪的時候正下著雨,讓原本就昏暗的森林更黑了。
上述兩區沒什麼鳥,所以我們再度來到前一天鳥況不錯的香氣花園(Fragrant Garden)。循著鳥聲抬頭,首先見到幾隻正在熱機中的Clouded Monitor。
這座花園果然沒讓人失望,在這裡發現一隻新種,那就是Crow-billed Drongo。比起台灣常見的Black Drongo,牠的嘴比較厚且大,身上也多了斑點。
持續往植物園中心走去,在高高的棕梠樹上再度遇見Pied Imperial-Pigeon、
Red-breasted Parakeet、
以及此行頗有緣的Black-napped Oriole。
Ornate Sunbird也再度現身。來到東南亞,當然要把握機會多看看太陽鳥!
此行跟擬啄木不太有緣,只見到去年在泰北認識、在新加坡屬於引入種的Lineated Barbet。
這天的主要目標,是再探西側的Gallop Extension尋找White-crested Laughingthrush。果然,在老地方OCBC Arboretum一帶發現鳥蹤。趁著雨歇覓食的牠們,總算沒有躲很大了。
淋了兩天的雨,實在到了忍耐的極限。一路來到南側的Tanglin Gate,決定這回的新加坡自然行到此為止。剩下的午後時光,來點好躲雨的城市之旅吧!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新加坡植物園雨中賞鳥記(中)“
標籤: 與動物相遇手札
2 Comments:
雖然雨下不停,賞鳥的雅興並沒有被消磨殆盡。還有新種進帳,就當賞鳥的考驗吧。Haha...
賞鳥是與自然對話,當然得接受自然的考驗。這下耐雨的功力應該有加強!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