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07

將為人師對於2007PISA評量的一點想法

最近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所委託測驗的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三年一度國際評量結果出爐。這個評量是研究各國幾乎完成義務教育的十五歲學生在數學、科學以及閱讀三個領域的表現,是否能夠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後得以運用在校所學的知識,透過閱讀能力來理解和詮釋事情,藉由數學能力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相關問題,以及運用科學能力來了解、判斷自然現象,並做出推論與外界溝通。

讓台灣教育界振奮的是,第一次參與這項評量的台灣學生,在五十七國當中數學能力排名第一,科學能力排名第四。只有閱讀能力表現不盡理想,隨然比平均值高,但排名在第十六位。在我說說自己的感想之前,照例先來看看台灣綠藍兩大報的報導。

當這份評量發表後,自由時報將它擺在頭版頭條,說“建構式數學不像外界批判的一無是處,課程改革也沒有讓學生越改越笨!“。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這項結果代表台灣教改有成效。台灣從1996年入學的小一新生數學,開始實施具爭議性的建構式教學。並於2000年、2003年做過兩次修正,除了延續建構式教學外,還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起初讓外界擔心學生會變笨,數學變差,或是學生程度呈現雙峰化的現象。但從評量看來,台灣學生的數學能力並沒有這樣的問題,而是居於世界之冠,成績分布也不見雙峰分布。【自由時報/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 2007/12/05】

再來看看聯合報怎麼說。首先,聯合報並沒有將這則新聞放在頭版頭條,而是置於文教版。用的標題其中之一是“老師:評比名列前茅 非教改之功“。報導指出,家長團體和教師認為台灣學生數學能力冠全球,原因來自台灣數學難度向來比許多國家高,而且孩子有好的表現也不是教育部的功勞。報導也說,細看數學能力程度的分布,台灣學生表現仍有兩極化的雙峰表現。像是程度最低的比第二、三名的國家還多;程度最好的則是第二名國家的兩倍。還批評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被財團和資本家組成的國家主導,企圖影響教育價值,目的在找高人力素質且廉價的市場。最後還說,這項結果只是“假象“,等到學生進了大學就優勢不再。【聯合報/記者曾希文/台北報導 2007/12/05】

實在是很悲哀啊,對於一個值得高興並建立一點自信的國際評量結果,政治立場迥異的報紙還是有這麼不一樣的報導方式。先不論我相信哪一種說法,這種吹捧/唱衰政府或台灣學子的新聞呈現方式,幾年下來還是一點都沒變啊!想想,如果今天的評比結果台灣在數學等三項表現都不如人意,聯合報會怎麼說?一定是大肆批評台灣的教育方式多差,教改多麼爛,教育部長下台以示負責。無法靠結果直接批評政府,只好說是因為台灣本來數學就教得難,這個評量組織背後動機有問題,或是乾脆說台灣學生進了大學就會露出能力不足的原形!

我沒有經歷過數學的建構式教學法,無法對它下評論;也沒在國外念過中小學,不知其他國家的數學教育為何。單純就個人經驗來說,在我考過美國研究所考試GRE的數學部份和在美國大學裡遇到的美國學生來說,台灣學生(我這一輩的)的數學能力絕對優於一般美國人。台灣的數學教學在我那個時代,在高中之前對我來說都不算難,但高中理組的數學就真的很難了。GRE考試的數學部份,對於台灣學生來說只有國中程度而已,考起來輕而易舉,完全不需要準備。由這一點來說,也許台灣的數學教學難度真的比其他國高囉?就博士班或大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我遇到的美國學生的數學程度不如台灣,許多人都無法做簡單的心算或濃度換算,都得拿出紙筆或是計算機慢慢推敲才行。甚至有的學生連配藥最基本的莫爾濃度都不會算,他們都來自美國一流的大學啊!基於這一點,聯合報那句“等到台灣學生進了大學就優勢不再“也不太成立了吧!至少在執科技牛耳、許多台灣人巴不得移民或送小孩來唸書的美國,大學生程度之差只怕比台灣更糟,從PISA今年評量美國排名慘不忍睹可見一般。

人不是實驗動物,每個國家和家長對教育注重的程度、教學方式和學生本身都會影響評量結果,所以很難直接憑排名來推論各國教學的優劣。就像自由時報或教育部歸因於建構式教學的成功,聯合報認為是台灣數學難度本來就高,而且現在被測驗的學生並非全是建構式教學法來的云云,這都只是憑己之意的片面推論而已。但在全球統一的數學能力評量中台灣學生表現最佳,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這次的PISA評量重點分析在於科學一項。自由時報指出,台灣學生對人類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植物生物學、設計科學實驗方法、地質學、科學解釋等興趣程度都超過平均值,也比日本、韓國、芬蘭等國家為高,只有化學低於各國平均值。顯然台灣學生對科學現象解釋能力強(排名第三),但以證據反駁他人的科學論證能力則只有第八名;思考發展科學題目的能力更差,只有十七名。

這項結果其實不意外。我不知道台灣的教改是否也包括科學教育?至少以我的求學過程來說,台灣的科學教育著重在記憶與運算。明明課程有包括實驗課,但我在國中時期除了生物之外,從來就沒上過理化實驗課,更不用提寫和上台報告了。記得當年高中入學出了正規的聯考之外,還有所謂資優生保送。我們學校送了包括我在內的四個學生去考資優生保送考。資優生考試,出了紙筆測驗外,還包括實驗。對於從來沒上過理化實驗課的我們幾個學生來說,根本不知從何做起。為了趕鴨子上架,考試前學校特別將我們帶到實驗教室,練習做幾個莫名其妙的實驗。對當時的我來說,還是一頭霧水,對科學實驗一點概念也沒有,甚至還對這樣的考試心生恐懼。換句話說,我們雖然知道一些物理和化學定律,卻不懂如何架構一個實驗,以及用自己的話根據結果來論述科學現象。在大學之前,從來沒有寫過實驗報告,也不曾以科學知識與方法上台論證。甚至在進了大學後,上台做學術報告的經驗依舊不多。其實不只科學教育,台灣學生的求學過程當中充滿紙筆測驗。填鴨式的教學,讓我們都不會自主思考,也不重視邏輯。反正老師教的和課本上說的就是對的,把它們都背起就好了。如果台灣的科學教育現狀與當年一樣,台灣學生“以證據反駁他人的科學論證能力“和“思考發展科學題目的能力“不如他國學生也就不足為奇。當經過義務教育後的學生科學論證能力和思考科學題目能力不足的時候,也難怪台灣充斥著對社會議題不理性和不合邏輯的論述。政客和報紙亂亂講,民眾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思考和反駁了。

至於表現最差的閱讀能力一項,不見聯合報有深入分析報導,而自由時報則包含不同學者的意見。報導指出,台灣整體社會「重英數、輕國文」,英數好才能考進好學校,所以不鼓勵孩子閱讀所謂的「閒書」。再加上國文考太多修辭、詞性和古文,學生只注重字音、字形、字義,卻不懂文章內容,扼殺了閱讀興趣。有鑑於此,有學者建議教學應該以白話文為主,以詩、小說、散文和戲劇來分類,增進孩子的學習興趣。但也有老師認為古文是白話文的源頭,比例太低才是當今台灣學生國文能力落後的主因。

我不是學文的,很難客觀指出白話文和古文教學比例應該為何。還是回到當年的經驗來看,在國、高中時期國文的確是我最討厭的科目。原因就如報導所說的,考試老是考古文,以及見樹不見林的字音、字形、字義,讓我對古典文學產生反感。如果當今大家溝通的語言是白話文,為何不教導學生白話文的閱讀和寫作呢?從當代一些優美又富深意的好文章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應該比死守文言文來嚇跑學生好多了吧!現在部落格這麼流行,相信許多年輕學子都有自己的部落格。藉著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來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閱讀能力,應該有其正面效果(當然不包括火星文和注音文)。

明年的我,即將直接領教台灣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水準。他們,應該也是教改的產物。在還沒開始之前,我對他們的期待是會背九九乘法表、簡單的心算和濃度換算沒問題,對課本或學術文章也具有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清楚以邏輯在口語和報告上表達自己的論述。如果他們連這樣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我們再來好好檢討教改的問題、和批判PISA評量的準確度吧!

生活隨想上一篇“ 你也有餐廳名嗎?

標籤:

12 Comments:

At 12/07/2007 01:36:00 下午, Blogger Niner said...

哇,我第一個留言,可能這篇比較嚴肅吧~

我個人對台灣的政黨亂鬥現象早已麻痺,這種有政治傾向的報紙我都是看看就好,不用太認真,而這則消息是令我感到高興也憂心的。高興的是我們的數理教育真的有比別人強,憂心的是我們的人文閱讀能力正在走下坡中。

對於白話文、古文(文言文)的爭論,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贙成可以增加白話文類文章的閱讀,例如名作家的散文,詩歌,或是小說,但對於古文,我堅持不能降低比例,現在高、國中以下教授古文的比例已經比前少很多了,我個人非常反對這樣的安排,在台高官更以完全剔除文言文教育為目標,這更讓我憤怒,為什麼,不為什麼,因為我認為人文素質的培養,古文很重要。

成語也是古文,若真要完全白話文,那就都不要用成語,這能令人接受嗎?我無法接受,再說,若把用到成語的地方通通變白話文,那文句不就又臭又長,體會不出成語所要表達的精義,試試把「磬竹難書」翻成白話文然後用來表達一人的惡行惡狀,白話文就顥得沒有用成語來得有力,用成語也駡得比較大聲。

對於成語錯用的國家元首和忙著狡辯的教育部長,我對臺灣的人文教育完全喪失信心。不是因為古文難而不去學,而是因為教的人根本就不夠格,如何能引領學生去了解並欣賞古文呢?如果國文老師都能引典故,述來源,古文一點也不難,體會它就更容易。當然現在的國文考試制度也得調整,太拘泥於字義字音等旁支末節的地方,實在不足取,但我得強調必要的能讀字,能懂文,能解義還是得要求的。

講到國文,現在的火星火,注音文固然惹人厭,也反對去用,但對於錯別字連篇的現象,我則是每次看到都無名火起(台語叫 LP 火大),用注音打字就算了,好歹也選字一下吧,難不成不知道那個字是對的?用錯字除了文意會誤解外,也叫人笑掉大牙,真的,會被我「恥」笑,寫錯字應該要引以為恥,馬上改過,絕無下次。這是我受的教育,我認為應該要這樣要求才能遏止這股亂用字的歪風。

有點扯遠了,對於這則新聞,好的項目我們要繼續保持,差的地方就要積極補強,如果數理強是因為我們教得比較難,那文科為何也不教難一點呢?教得難如果不好實行,那教得廣總可以做了吧?為何不為呢?

順帶一提,跟 euphtw 的文章無關, 「而已」的已是「已」不是「以」,「的」跟「得」的用法常看到有人用錯,大家可以多注意。如果有人發現我的文句有錯字,請馬上告訴我,我會感激你!

:)

 
At 12/07/2007 03:45: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嗯,有Niner打頭陣,
那我也來發表一下感想。

我想每個人的成長經驗不同,
自然而然對很多事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相較於Euphtw的求學經驗,
我就讀的國小國中,該讓學生做的理化實驗都不會缺,
而且自國中起,由於國文老師的引導,
我便一直非常喜歡讀古文,念起來特別有感覺,
相關人物的傳記故事讀物也是一本接一本。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面對一樣的訊息,
思考分析的角度就不大相同。

文中所提的兩報,取得結論的方式固然跳躍,
根據個人經驗所提出的解釋也常有侷限。
尤其教育成果的分析,不僅變數難以控制,更涉及人為主觀的認定,
(像是學習的壓力有沒有減輕等等。)
所以在制定相關教育制度方針時,
除了教育學家的專業理論外,
也應有充分的公民參與,
方能訂出反應民情並具前瞻性的百年政策。

 
At 12/07/2007 04:32:00 下午, Blogger LuKerr said...

我很好奇那些受測的學生是怎麼找來的呢? 有多少位? 都是台北地區的學生嗎? (台灣城鄉資源差距大) 真的是隨機亂選的嗎? 這些學生有參加課外補習嗎? (雖然不知道補習的比例有多高,不過現在不是很多人都在補,剛剛還看到一個媽媽說學校老師不敢出太多功課,因為學生還要做補習班的作業,真是本末倒置.)

依我之前在美國大學教學的經驗(在工程學系裡),大部分的學生的確'比我們不會算'. 雖然我任教的大學不是像UM那樣前幾名的大學,所以或許看到的學生程度差一點. 但是就算是進入UM唸書的學生,他們的算術程度跟台大前幾名的科系大概還是不能比的吧! 想想我們那時候是怎麼進台大的(聯考各科筆試),但是美國的入學標準不只看學科成績,還有很多課外活動表現,所以'比我們不會算'其實也蠻正常的. 重點是,我覺得'會不會算'並不代表競爭力耶... 我以前班上最好的學生即使解聯立方程式比我慢,他還是知道怎麼算(即使是用比較笨的方法),但是他的求知慾超強,對於有興趣的topic會不斷去鑽研,也非常有創意,邏輯推理也都非常好,事實上,我經常覺得我根本不如他. 真的要做研究,他或許會比我更成功(當然,這可能是我自己太遜!). 即使不做研究,這個孩子絕對比很多人有競爭力. 所以我覺得'算'只是小技巧而已,不見得真的代表競爭力...

關於我們的中文教學,我跟euphtw是同一個高中國文老師教的,所以我可以了解為什麼高中時候國文是你最討厭的科目(我也最討厭國文,外加歷史和三民主義). 其實我從國中就不特別喜歡國文,高中更是討厭,但是現在想起來都是因為我們沒有碰到好的老師的緣故. 大學的國文課,我碰到了一個很好的老師,讓我忽然間發現中國古文的美. 說真的,即使我以前討厭國文(特別是文言文),底子很差,成績也不好(三次模擬考國文都沒過低標),但是現在拿起古文,有時候還是可以看懂一點點. 古文除了文字的美之外,內容方面對於歷史,做人處世,情感等等的探討和見解也是很觸動人心的. 我覺得身為一個有中文環境的成長背景的人,這種文化素養還是必須要有的! 但是重點是中文的教學和評量方法必須改進,以前考試出個文言文閱讀測驗,專考裡面那個'之'是什麼意思,偏偏我常常怎麼解釋都會通啊! 重點應該在於懂得欣賞和學會如何去尋找資料,以了解看不懂的字是什麼意思. 學教育的'專家們'應該知道有什麼比較好的教學評量方法吧!

總之,我還是贊成把古文放在我們的中文教育裡,當然,小學的時候沒必要學文言文,頂多幾首膾炙人口的絕句甚至律詩,再加上一些成語故事,應該不錯. 國中以後可以選讀幾篇短一點的文言文. 高中以後再讀長篇的文言文就蠻合理了,不過老師真的要好好教啊~~ 另外,因為白話文大家天天用,我覺得到高中國文課還是只教白話文的話,不知道到底該教什麼? (或許有很多可以講的,只是我對國文教育真的一無所知啊...)

以上是我的淺見,大家不要太嚴肅看啊...

 
At 12/07/2007 09:29:00 下午, Blogger fen said...

新聞媒體最基本的要求是忠實地呈現事實,這在台灣的媒體是幾乎不存在的。所以不幸的、要認識真實的台灣,我們恐怕還是要捨近求遠地去看外文媒體。

同樣的議題,你可以看看economist怎麼說:
The race is not always to the richest
很有趣的現象是,單單只是投入資源和注意力,不見得能提高學生程度,但是提升師資的水準,則可以立竿見影的達到成效。

這倒也不是什麼特別新穎的論點,不過可以提供一個怎麼書寫新聞的範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PICA的調查不是單純的只讓學生做測驗(算)而已,他同時也調查多維的科學愛好、認知、關心、與興趣。這其實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調查,光是executive summary就有五十幾頁,可以想像內容之豐富。當然,我懷疑台灣任何一個寫這份報導的記者曾經至少去讀這份summary。他們大概都只是翻譯、綜合外電報導吧。

對他們調查的內容、分析、方法真的有興趣的話,還是應該讀讀原文才準。
http://www.pisa.oecd.org/

 
At 12/07/2007 09:31:00 下午, Blogger fen said...

另外一個economist上的相關的分析報導:How to be top

 
At 12/08/2007 06:43: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感謝各位Drs & Dr-to-be的熱心回應,看來大家都很關心教育議題。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有二,一是藉由這次測驗讓大家想想台灣的義務教育,二是再次提出台灣媒體水準不夠的問題。

To Niner,
在我這邊沒有搶頭香的問題,要第一個留言或是唯一一個留言都是常有的事啦!

對於台灣政黨和媒體亂象真的是不痲痹也難,如果太認真,大概會對身心健康有害。更糟糕的是,他們犯了錯只會狡辯,實在是教壞嬰孩大小!唯一的“好處“,是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看完媒體報導後,跳開想想真正的問題和真相在哪裡,而非全盤接受。

說真的,我並不清楚現在高中以下白話文與古文比例為何,也不知裡面所使用的文章是哪些。但我同意你說的,適度教導學生讀古文和詩詞應該對學生語文能力有幫助,
也能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之美和人文素質。想想,能夠藉由看懂古文,一窺千年前大文豪的心靈,實在是很酷的事。以我的成長過程來說,學校的考試和老師的教導方式,實在沒有達到上述的功能,反而讓我對古文倒盡胃口。這不是適得其反嗎?

沒錯,好的保持壞的補強是知道測驗結果的重點。但這真的是因為我們教得難的關係嗎?學生的壓力怎麼辦?如何在教材難易/教學方式和學生能夠承受的壓力取得平衡,該是教育專家和全體國民要思考的問題。

因為寫部落格的關係,我也很怕自己用錯字。我能夠理解因為注音的關係,打太快可能會沒有留意到軟體選錯了字,這可能是無心知過。小心一點下次改過就好。但對於成篇文章都是火星文和注音文,就很難可以忍受了。(我想我的文章“的“和“得“的用法應該還算正確吧?)

To 阿秀,
你的經驗真是讓人羨慕!顯然有好的老師和學校,真的影響了人的一生。

你說得沒錯,我在文中也有提到,就是教育成果的分析因為變數難控制,所以很難得到絕對的結論。如果我國參與這個測驗目的在於尋找台灣教育的問題,那當這個結果出來後,更是應該拋開政治成見,就事論事,好制定出攸關國家外來的教育方針才是。

To LuKerr,
報紙的報導並沒提及妳問的細節。就我在這個機構台灣網頁(http://pisa.nutn.edu.tw/default.htm)上找到的訊息,是每個國家在有十五歲學生的學校中依比例抽樣出適當數量的學校,再從這些學校每間抽出四十位學生來施策。如果我們相信台灣沒有故意作弊的話,應該不會只找台北的學生吧?至於學生有沒有參加課外補習,就更不得而知了。這是一個連英國經濟人雜誌都會報導的測驗,應該有其公信力才對。

算術是小技巧沒錯,但我認為它應該是競爭力的一部份,而非全部,或是無關,因為那是生活和學術所需的工具。如果一個大學工學院或理學院的學生不會微積分或是濃度換算,實在說不過去吧!不過妳提到一個重點,它也跟科學部份有關,就是學生的求知慾、邏輯推理能力和找資料的能力。以我們經歷的教育方式,這部份不是被抹煞,不然就是十分欠缺。

妳最討厭的三個科目,剛好也是我最討厭的。我們都很清楚高中國文老師實在教得不好。不夠格的老師加上有問題的考試和教育方式,讓國文成了我們最討厭的科目。就像我在第一則留言提到的,藉由閱讀優美又有深意的古文來培養閱讀興趣和人文素養是很重要的。因為政治因素而全盤否定或全盤接受古文教學,都太過了。台灣學生讀能力表現不佳,實為一個警鐘。大家應該放下口水戰。總之,要檢討的應該是課程內容、師資和測驗方式才是重點。

To Fen,
你真的是說到重點了。大家每天都在罵媒體,到底哪一天才會有忠實呈現事實的出現呢?不像我們可以輕鬆閱讀國外報導的台灣民眾,又該如何是好呢?

這是一個複雜的測驗,很好奇教育部開記者會的時候,是否有提供各家媒體這份詳盡的資料?這麼豐富的測驗,應該會有許多有趣的訊息。希望台灣的教育專家能夠好好利用,繼續改革教育才好。

顯然,師資對教育成果扮演的角色十分吃重。我們都責任重大啊!

 
At 12/08/2007 08:54:00 上午, Blogger 五色鳥 said...

先謝謝 Euphtw 回應我的文章!
http://blog.pixnet.net/haofeng/post/11542715#comment-14011760
,也寫下對 PISA 結果的看法。無論是本文還是諸位網友的留言都非常精彩!

根據PISA對三項測驗項目的定位,閱讀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為那是理解和統整的能力,是基礎功夫和基石,少了這一項基本功,其他的數學和科學能力似乎就不是很穩固。看看其它數學和科學項目也高分的國家,如芬蘭、香港和南韓,他們的閱讀項目也遠高於各國平均,排在前幾名,只有台灣是落在平均左右,排在第16名。這讓我覺得,我們的數理成績似乎是用背出來的,並不是真的理解背後原理,也和後來進修研究的成績不如歐美國家有關。

另外,閱讀能力和閱讀古文的能力並不相同。PISA談的閱讀是理解整合消化知識的能力,並不是測驗能讀多少古文,試問當下傳播知識的方式是用古文還是白話文來敘述?中國的古文其實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和閱讀能力不能畫上等號的。

有關媒體的種種亂象,實在不勝枚舉,就不再多言。儘管大環境不好,我們還是沒有悲觀的權利,知識份子有其社會責任,要將所學所聞貢獻和回饋社會,至少我一直這麼認為。和大家彼此共勉~

PS PISA是每三年調查一次,這次是在2006年舉辦,直到今年才完成報告。

 
At 12/08/2007 09:24: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寫得太久了, euphtw 都回應了‧‧‧還是貼出來獻醜,不要辜負我的手‧‧‧

有一件事情應該要先釐清,那就是閱讀能力好不好與古文白話文比例的關係為何?加減了古文的比例,閱讀能力會不會就有上升下降的單調反應?媒體或政治人物常常一碰到『閱讀能力』四個字就延腦直接反應接上古文的比例,這果然有反射出台灣學生『閱讀能力不佳』的味道啊!有沒有誰能夠給個具體一點的,不要說證據,背景就好了,可以加在論述裡解釋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古文比例有正或負相關?如果只是用那種『我想當然爾』的答案,那想當然爾結果就會是大家各說各話了。如果大人討論時只能想當然爾,也難怪我們教出來的學生『以證據反駁他人的科學論證能力則只有第八名』。

第二件事情是,『閱讀能力』的定義是什麼?我自己想當然爾(希望是雖不中亦不遠矣)的看法是,那是讀者從文字中了解為文者所要表達的看法的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一個人所需的工具有哪些?第一當然是要能夠看懂字,字彙要夠;第二是有足夠的閱讀經驗,簡單地說是要能更進一步了解片語或成語,比如說不會把街頭巷尾想成是街跟巷的合體;第三是常被人忽略的一點,那就是要有邏輯推理跟歸納能力。沒有人寫文章光是把一個字一個字或一個片語(成語)一個片語(成語)疊起來,除非是抄書,不然我們在寫東西時一定都有個想法在當燃料推動著我們的手。論說文就不用講啦!即便是抒情文詩詞類,也都有個重點待人去體會。假設一篇文章表達還算清晰的話,讀者能不能抓到文章的重點邏輯能力其實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一個人要能夠從數個句子中連結出那個段落的中心思想,光靠認識文字明白片語是不夠的,所以閱讀能力並不等同於文字能力,看得懂一篇文章所有的字也不代表看懂那篇文章。每次我看到媒體上面一堆人又在吵古文跟閱讀能力時,就再一次被提醒台灣在邏輯教育上的不足。我所提到的前兩項條件,事實上古文白話文都有能夠提供與不足的地方,可是更重要的其實是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你在課堂上教國文,一年能教幾個字幾個片語幾個成語?如果一個學生光只唸教材其他東西都不看的話,一年能學到多少東西我們這些走過來的人心裡都有數,在那種情況下,教百分之百的古文或白話文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都不會有什麼大影響的。我不負責任地猜想,台灣的學生如果閱讀能力不太好,可能跟他們唸不多課外讀物有關係,我說的課外讀物可不是光指中國古典文學紅樓夢那類的,而是按照學生自己的興趣去讀的東西,所以對電腦有興趣的去讀相關雜誌,對古文有興趣的去讀唐詩宋詞,對文學有興趣的去讀散文小說,對科學有興趣的去讀科普書籍,喜歡旅行的可以看國家地理雜誌‧‧‧現在網路這麼發達,閱讀甚至也不拘於拿在手上的書本了。重點在於放學之後的時間裡依然自動自發地大量閱讀,這樣子長年累月下來,閱讀能力即使不強應該亦不致太差才是。台灣的媒體與教育界不去想要怎麼樣讓學生自動自發閱讀,只是光吵填鴨的內容要如何分配,我想短期之內台灣學生的閱讀能力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進步。我不太了解台灣教改的細節,特別是上有政策之後的下有對策,還有真正落實於學校中的教育是什麼光景,如果在鼓勵學生閱讀這方面還是跟我們過去差不多的話,那台灣學生閱讀能力不佳應該是沒被冤枉啦!

最後一點是比較經濟上的觀點,那就是所有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每個星期可以不限時間地教國文,那當然古文跟白話文都多多益善;但因為國文課的時間就是那麼多,提高一個比例勢必就代表降低另一個比例。我個人的意見是,現在的國文課並不是文言文太多,而是白話文種類太少。如果我們要談美學,那我承認古文有它難以取代的價值,從我的破文筆裡可能很難看得出來,不過我從小就非常喜愛詩詞跟文言文,小學時期幾乎背下整本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和三字經,對於詩人能夠用短短七個字勾畫出整幅景象感到衷心佩服,上了國中高中後遇到喜歡的古文也是時常吟誦背到現在不忘,自己本行的微積分卻忘得差不多了‧‧‧離題了,我的重點是,古文雖然美,但是如果大家都有『國文課是為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這個共識的話,我們在教材的選擇上當然就應該順應這個目標來取捨。如果我們要培養學生在這一個世紀的閱讀能力,我們是不是應該帶他們讀一些散文,小說,新聞,甚至政論文章,當然還有一些古文,來教他們如何欣賞文學,理解新聞表達(進而提升從中破解撰文者藏於文中之暗示的功力),也學習到為文與人辯論的能力(這點其實很重要,我相信靠寫論文維生的人一定很有感觸),我甚至認為三年的國文課應該選一兩篇簡單的科學論文,讓學生學到要把一個發現發明或者是推導出來的想法公諸於世,你需要怎麼樣跟世人溝通(這是我自己的切身之痛,我們在這方面的訓練實在差美國太遠了),如果能跟理化課寫實驗報告平行進行,效果一定更好。國文課既然是每個學生都要上的課,它就不是只為將來要走文學之路的人而設計的,所以品嘗欣賞文字的能力固然應該培養,但也要平衡閱讀其他文字的能力,畢竟這些學生將來可能會成為工程師,律師,老師,秘書,老闆,科學家,記者,醫生,演員‧‧‧,基本教育的責任本來就該為他們各種可能的未來預備。再者 如我前面所說,閱讀能力的養成老師只是領進門,想要能夠進步非得經常練習不可,所以老師們肩負的責任不只是領進門就好,還應該鼓勵學生多方接觸嘗試,而且不要勢利眼地覺得只有閱讀古文觀止的小孩有水準,看金庸或飛機雜誌的學生就是不學好。這個世代比起我們的年代更接近行行出狀元這個理想,有人在部落格上面畫畫寫作弄到出書,這不就是人能盡其才的最佳寫照嗎?藉由學生自己的選擇,讓他們盡情發展他們的興趣,而不是因為我喜歡古文所以大家就得跟我一起學,或者是我喜歡白話文所以大家跟我一起拒絕文言文。我不會贊成把文言文比例降到零,因為它是我所謂成熟完備的閱讀能力其中的一項,不過其實我並沒有看到教育部做這樣子的聲明,教育部一直在談論的是降低文言文比例,而降低比例我完全贊成,因為現在的國文教材裡少了太多重要的現代閱讀的元素,只是我聽到的都是六四﹑五五﹑四六﹑三七,還沒看到過零十的版本,所以這個憂心文言文會被封殺的想法,是不是受到偏心媒體的挑撥呢?這也是我主張帶學生讀新聞的原因,從證據﹑論述﹑邏輯﹑以及結論是否合乎前三項來察驗一篇新聞報導的公正客觀度與價值,在這個世紀的世界與台灣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

 
At 12/08/2007 04:41: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不談嚴肅的話題) 要當教授嗎? 感覺好恐怖啊.:S 以前在大學念書最怕教授了,看到都閃得遠遠的. 以後不能在你的部落格亂講話了。

 
At 12/09/2007 01:28: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五色鳥,
謝謝你將本文加入連結。雖不敢自居知識份子,但對於有關台灣教育的一些事實在很難置身事外。看到這麼多朋友熱切關心,就讓人對台灣的未來燃起了希望。

我覺得你和Fan都提出了一個重點,就是閱讀和古文到底有沒有關係?讀古文真的能增進一般閱讀能力嗎?其實這有待專家客觀地研究。我認為義務教育的本國語言訓練,應該包含聽說讀寫。藉由學會認字、詞來讀懂和欣賞文章的意思應該是最基本的訓練。回頭看,我們的國文教育對於說和寫,都較為缺乏。也不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和表達自己讀後的想法。直覺地想,這種訓練的起始應該是現代人所使用的白話文。研讀古文,則是在先前建立的基礎上,去擴展我們的語言能力和文學素養。JY和我都不贊同來自於傳統儒家思想的文以載道的想法,認為應該藉由學古文來建立做人處事的道理或是傳統價值觀。閱讀古文應該是欣賞它的文學價值,而非宣傳什麼觀念。看看西方學生讀的莎士比亞,裡面有什麼教化人心的事嗎?其實還蠻風花雪月的吧!我猜,這是為什麼古文會被一些基本教義派的人攻擊和維護的主因。這項測驗,應該反應了我們國文教育的問題。我們不應被少數具意識形態的人影響,而不從根本解決問題。

To Fan,
妳真的太讓我激賞了!每次我寫這類文章,都再暗暗期待妳的精彩回應呢!這回也沒讓我失望,妳又提出很有意思的見解。感謝感謝!

其實從網路上(不管是報紙、自己或他人的部落格),有時可以看出台灣人不管年齡大小,其實或多或少有點閱讀上的問題。不是寫出跳躍式思考的文章,就是做出沒看懂別人文章意思的回應。有時我到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妳的建議很好,我也希望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能過多讀各種類型的文章,來增進理解和表達能力。只是如妳所說,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經費和師資來達成這項目標則是問題。我也很希望能夠讓學生閱讀新聞和科學文章,來建立邏輯能力。問題是,經過台灣的傳統國文教育,老師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嗎?

我常覺得,比起各國人民,台灣人在被記者訪問時往往不能侃侃而談。原因會不會也來自於閱讀能力不佳呢?如果是,藉由這次的測驗,讓我們重新檢討語文教育的問題,實在可以說是件好事。

To Elsa,
是我以後不能在部落格亂講話吧!如果被學生發現我這麼不務正業怎麼辦?

妳一定遇到兇巴巴的教授了。希望我可以改變妳的刻板印象。:)

PS.妳還來得不夠久。我偶爾會在這裡寫這類硬邦邦的文章,因為實在忍不住。希望別嚇跑啊∼

 
At 12/09/2007 04:59:00 下午, Blogger rainbow said...

拜讀原文和各位的回應,深有所感.不過才疏學淺,需要時間慢慢思考.敝人在下我是國中數學老師,教書15年,歷經聯考到基本學力測驗,不管制度怎麼變,總是以快樂學習為第一優先,不討厭數學,才願意繼續努力;有天份和興趣者,更是鼓勵青出於藍勝於藍.惟恐長期安逸成井底之蛙,還請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我是從reader的訂閱看到您的文章,很喜歡您的部落格,想放在自家格的連結,謝謝.

 
At 12/10/2007 01:22: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歡迎數學老師Rainbow來訪!也很高興您將本部落格加入連結。期待教學多年老師對這個測驗的想法,請不吝於向大家分享。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