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2007

捷運板南線上的時光之旅

IMG_0281
最近幾次回台灣,發現台北市又在大興土木,正在建造新的捷運線。第一次搭捷運(或是地下鐵)是在香港,當時對這種又快又方便的運輸方式印象深刻,覺得那是進步城市的象徵。在台北捷運通車前,能夠以地鐵享受在一個城市探險樂趣的,往往是出國旅行的時候。在日本、新加坡、維也納、倫敦、芝加哥或是紐約,站在各國售票機前研究買票方式並成功抵達目的地,是一件很有成就感又十足旅行味的事。大概因為如此,這幾年回台灣乘坐捷運從空中或地底穿梭台北,總讓我想像自己是在台北旅行呢!因為出國唸書而從一個台北居民變成一個假想的台北旅行客,讓我有機會從不同於以往的眼光來看這個城市,去發掘一些住了幾十年卻還未踏上足跡的角落。

貫穿台北東西的捷運板南線,可以說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時光隧道,帶著人們從台北曾經繁華的地段,通往當今這個城市最新興的區域。這條城市交通大動脈的西端,有台北市香火鼎盛的二級古蹟艋舺龍山寺;東端,則座落著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搭乘板南線,可以見證台北東西區的興衰。十分鐘前還在最進步繁華的東區,十分鐘後則馬上走入散發著濃濃歷史氣味的萬華,十分有意思。
IMG_0001
其實我很不喜歡為了證明什麼,而興建一些所謂世界最X的建築。那根矗立在台北盆地東端的大棒子,怎麼看都礙眼。要說它代表台灣,我說什麼都不能認同。會來到101的腳下,其實是為了到附近的新光三越信義店,去看台灣鳥類的攝影展。在等待百貨公司開門前,誤打誤撞來到101附近的眷村遺跡“四四南村“。星期天的早上,一個爸爸帶著女兒在眷村的廣場上練騎腳踏車。一抬頭,這樣一個老舊的社區與其背後高聳入雲的台北101,形成強烈對比。
IMG_0004
眷村文化也算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卻是個離我很遙遠的世界。我完全不知道在光鮮亮麗的台北東區,座落著這樣的一個村子。眷村的居民現已遷離他處,但這座台北市第一個眷村卻被保存了下來,見證歷史的一頁。現在的四四南村,在2003年後成了信義公民會館暨文化公園。
IMG_0006
眷村內狹小的後巷。巷外的明亮處,則是嶄新的建築。曾是軍眷住家的房舍,現變成展示眷村文化與藝文活動的場地。不知在四四南村長大的孩子回到此處,還找不找得到他的童年?
IMG_0011
離開四四南村往101的方向走去,驚奇地發現在世貿中心前竟然有塊菜圃。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而且還是地價昂貴的東區,每年有各式各樣國際展覽的世貿之前,還存在著一塊荒地,實在是太過後現代的場景了。這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IMG_0025
在捷運線的另一端,則是舊稱艋舺的萬華。艋舺,本是世居當地平埔族人用來稱呼往來於淡水河上的獨木舟。當清雍正年間漢人移居至此與平埔族人交易農產品,就以艋舺當作此地地名。為了在異鄉能夠有神明的庇佑,確保屯墾的安全,1738年福建移民在此興建了龍山寺,恭奉觀世音菩薩。經過清朝、日治時期到現在,龍山寺多次重修,現為日字形的格局,由前、中、後殿以及左右護龍所組成。寺內的神明,也陸續加入了媽祖、關聖帝君、文昌帝君等諸神,所以是一間佛、道教和民間信仰組成的寺廟。龍山寺內有極具藝術價值的石雕、泥塑、交趾陶等裝飾。來到這裡除了上香祈求神佛祝福外,值得慢慢品味傳統廟宇建築之美。現為國家二級古蹟的龍山寺,香火鼎盛,也成了國內外遊客來到台北必訪的地方。這裡,也跟台灣的民主化有密切的關係。

很久沒來龍山寺走走了。離開了嶄新的台北東區,JY與我想看看老台北。星期天的午後龍山寺非常熱鬧,廟埕中來了一隊日本觀光客。
IMG_0042
這天有法會,寺裡誦經聲不斷,許多信徒就著線裝佛書誦經,虔誠膜拜。
IMG_0019
一直很喜歡台灣廟宇內外懸掛的大燈籠,帶給我安定的感覺。
IMG_0044
前殿天花板內的藻井呈八角形,有複雜的雕工。
IMG_0041
雖說萬華是台北的舊市區,老舊房子較多。但寺旁的玻璃帷幕建築,清楚地告知今夕是何夕。
IMG_0043
寺門上的黑面門神。我覺得這尊門神的五官十分不東方呢!

從香煙繚繞的龍山寺買了兩個香火袋,過了香爐後帶在各自的身上,祈求諸神們保護我們的平安後,步出寺門。寺前廣場有電梯通往地下商店街。不知從幾何時,台北捷運的周邊,紛紛設立了地下街。除了龍山寺外,台北車站、淡水線靠新光三越南西店一帶(地下書街,書不全但很便宜)和板南線在敦化南路附近,都有了像地下城市般的商場。是因為台灣太熱、地方太小嗎?怎麼也出現了地下世界了呢?這些位居地下的商店不見得多高級或多具可看性,走在其中頗有末世紀的感覺。

沿著板南線穿梭新舊台北,真的可以感受這個城市的多樣,處處都是驚奇。讓我每次回到這裡,總是迫不及待地為悠遊卡加值,背上相機出門探險去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大寶庫一座—國立故宮博物院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