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2007

秋初憶安亞伯—楔子

sqirrel
九月,又到了UW開學的季節。校園內外、醫學院的Cafeteria開始塞滿了今年的新生,連實驗室也來了一個新的rotation學生。上個週末,也接到一通今年來美國唸博士班學弟的電話,問我一些實驗室和英文的適應問題,讓我如老師般提供各種建議,也努力回想剛來美國的我是如何面對這些事情的。有時,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剛來美國唸書或工作的台灣人,對於一些我早已習以為常的事情驚奇不已的文章,還得努力壓下“這值得大驚小怪嗎?“的念頭。才赫然發現,我已經在美國待好久囉!有時與經驗類似的台灣朋友聊天,還會出現“剛來美國最先學會的口語英文是什麼?“的話題(這該是篇有趣的文章,下次找機會來寫寫)。換句話說,就是我已經老了,開始出現年紀大的人的通病—倚老賣老。可怕呀!

前一陣子因為一個同樣從UM畢業的學姊的留言,讓我對這個在生命中佔去五年半的地方,引發濃濃的鄉愁。這個在台灣人口中被稱為安娜堡(Ann Arbor)的中西部大學城,因為我不喜歡安娜這個有點俗的名字,而一直自行喚它為安亞伯,或是用台語稱它為“ㄢ-ㄋㄚ-補",也就是“如何補“的諧音。雖然它沒有大城市的豐富,不靠山也不近海,但它的一切卻常常在午夜夢迴的時候,一點一滴地溜回我的思緒之中。我不會用“很喜歡“這三個字來描述我對它的感情,但不算短的五年半,還是叫人不得不想它啊!當年部落格還未流行,不知這個如Harry Potter小說中聚思盆妙用的東西,是記錄生活的好幫手,而錯失好好書寫這段生命歷程的機會。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有許多值得拍下來、寫下來的東西,就這麼錯過了,而不禁燃起找機會回去一趟好好補一補的念頭呢!好在,當年為了回台灣的時候與親朋好友分享我在安亞伯的生活,還是有拿小相機到處拍照,製成Powerpoint檔來“報告“。現在想想,那不就是部落格的前身嘛!所以決定再努力回去搜尋照片檔案,挖出幾張照片來撫慰一些我的鄉愁。

當年在安亞伯的時候住過三個地方。就先來回憶一下美國生活的第一個窩吧!這是學校給研究生住的Family Housing,一個半穴居的單人房。位於北校區的Family Housing佔地廣大,總共分為五區。裡面依照學生需求,有公寓型的one bedroom,也有像小木屋般的two bedroom(還附地下室和院子)。我們住的Family Housing II,位於工學院後方的山丘之上。何謂半穴居呢?就是位於一樓的宿舍,不知為何有一半是蓋在地下的。所以從窗戶望出去,視線與地面持平。對於這樣的設計,剛開始好不習慣。由於是學校分配的沒得選,只好將就了。雖然不太喜歡有點陰暗的半穴居,但宿舍附近的環境非常自然,有大片森林和草地,所以鹿、松鼠和鳥也多,有如住在溪頭之中的感覺,這點就深得我心了。

位於山丘上的Family Housing,與醫學院及基礎科系所在的中校區有點距離,UM提供免費的校車往來於兩地之間。在陽光與午後雷陣雨交織的夏天,JY與我往往是騎腳踏車上下學。安亞伯其實是個頗為hilly的小城,宿舍與實驗室剛好位於兩個小丘之上。每天先滑下一個大坡,穿過Huron River的河谷,再奮力爬上實驗室所在的山坡,然後在回程的時候再經歷一次一樣累人的路程。到了長達半年的冰封冬天,就不能這麼做了,乖乖等校車去。

因為宿舍外的小動物很多,下課回到家,總愛帶著幾顆花生,餵餵附近的松鼠,順便用當年的底片機拍了無數張的松鼠照。久而久之,我也逐漸可以辨認出這些松鼠鄰居,而為牠們一一取名。其中一隻被我喚做“松鼠老大“的公松鼠,幾乎天天上門,我倆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短。有一天,牠願意在吃花生的時候,讓我用手俯摸牠的背。第一次被野生動物接納,真的是感動不已。牠與我,就像是“小王子“的狐狸與小王子般,每天期待彼此的出現。很可惜的是,我找了老半天,就是沒有當年宿舍的照片。只好拿這張來紀念。宿舍門口有個L形的木椅。椅被,成了附近松鼠曬太陽的好所在。忘了這隻松鼠叫什麼名字,只記得牠喜歡整隻松鼠呈一字形趴在椅背上(是學美國人日光浴的姿勢嗎?),模樣逗趣。
IMG_0013
這個宿舍是含傢具的,包括茶几、一個可以變成床的沙發、電視架、餐桌加兩張椅子,房間裡有張床、五斗櫃和書桌,讓剛來到美國的我們不用為張羅傢具煩惱。因為空間狹小,傢具又是現成的,這個“家“跟現在的比起來,個人風味不多。除了奮力從台灣帶來的CD之外,唯二的裝飾品是照片中的這個小咖啡杯和下一張的貓咪畫。比我早一年到UM唸書的JY,在學校附近最熱鬧的Liberty St上一家賣擺飾和杯盤的店發現了它。這條街上,還有連鎖書店Borders的總店、歷史戲院Michigan Theater、二手CD店、舊書店和幾家餐廳。可以說是在安亞伯幾年當中我們最常逛的一條街。這個厚實繪有小花的咖啡杯,是特價的時候尋來的寶物。杯子的底部標示著它來自英國,是“The Queen's Hidden Garden“主題的杯組。很愛很愛這個杯子的氣質。當年把它擺在靠窗的藍色桌面原木餐桌上,對著它構築未來生活。
IMG_0022
愛貓的我,來美國唸書的時候當然無法把台灣家裡的貓咪收藏一起帶出來。生活在沒有貓咪環繞的環境,總是覺得少了什麼。有天在除了生鮮產品、其他什麼都賣的大賣場Target,發現了這幅有著簡潔原木框的貓咪畫。看看價錢不貴,就把它買回家擺在同樣是原木做的CD架上層。宿舍裡因為這幅畫和前面提到的小咖啡杯,家的味道就出來了。我就在這個總算有家的感覺的地方,渡過了第一年的學生生涯。

可是,只有貓咪畫的家不是我想要的。一直希望家裡有隻貓的我,決定在第二年的時候收養一隻貓。無奈學校宿舍不准養動物,加上這裡的空間實在太小,第二年我們決定在校外找可以養貓的公寓住,而搬離了這個自然又安靜的地方。到現在,我還是很懷念Family Housing的環境呢!

第二個家的故事,待續。

安亞伯手札上一篇“ 發現綠色波浪—Wave Field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