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07

隱身台北城內的童話小屋—台北故事館

IMG_0154
小時候坐車經過中山北路三段,來到兒童樂園、台北市立美術館和圓山飯店交會的基隆河畔,總會被水邊的一棟十足童話風的小屋給吸引目光。這樣的英國都鐸式建築,不是應該只會在歐洲看到嗎?為什麼會出現在台北城內?問大人,他們的回答都是,聽說那是棟鬼屋,其他問不出所以然。這樣,就更加激起我的好奇心了。
IMG_0145
雖然如此,當年網路不發達的時代,我也無從查起這棟小屋的歷史,只會在每回經過這裡的時候,對它投注好奇的眼光。直到我出國前一年,除了補GRE和托福之外,開始趁著空檔到處爬爬走。一天下午跳上公車晃來此處,我一定要靠近瞧瞧它,發掘它的祕密。

1999年,這裡被稱為“圓山別館“,前一年被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的它,正在進行古蹟調查與修復的工作。只開放的一樓,當時是間小小的咖啡店。至於它到底鬧不鬧鬼,我就不知道了。我想像自己在歐洲旅行,來到英國的鄉村,進到茶屋裡來份下午茶。只是奇怪的是,我身邊的客人竟然是群穿著架裟的年輕尼姑。茶與蛋糕是素的沒錯,可是尼姑喝下午茶,未免太入世了一點吧!

2007年,JY與我在從七星山下來後,搭著公車再度來到此處。這裡,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台北故事館“。想進去參觀,得花台幣50圓買門票。原來,這棟歐風小屋,建於1914年,是台北大稻埕茶商陳朝駿用來招待台灣仕紳、政要和各國商人的洋樓。所以說,它可是幾乎要上百年的有錢人別墅呢!二次世界大戰後,它成了前立法院長黃國書的住宅。如何從有錢人別墅轉換成政要官邸,期間的轉折我就不清楚了,只覺得那時代這樣的事似乎司空見慣。1979年被台北市政府徵購後,1987年交予台北市立美術館管理,而於1990年成立了“美術家聯誼中心“。2003年,律師陳國慈為了推廣古蹟再生,以個人身分贊助八年的營運,而在此成立了現在的“台北故事館“,來介紹台灣的生活文化。

我們到訪的這天,館內正在進行“英國老建築第二春“特展。我們終於可以踏進這棟有尖塔的童話小屋了啊!原來,這棟非常迷你的博物館正在慶祝古蹟再利用四周年紀念,而在館內介紹英國以及台灣的英式老建築再生的例子,有英國的莎士比亞出生地、泰德現代美術館,也有打狗(高雄)和淡水英國領事館等處。我們走在開放參觀的一、二樓空間,除了看展覽外,也藉機欣賞老屋內的壁爐,以及壁爐旁的老瓷磚,想像此處官蓋雲集的日子。也許因為空間狹小,這個特展讓人感覺相當陽春。大部分的資訊都是靠掛在牆上的大木板提供。想想我們曾經拜訪過的國外迷你博物館,大多不會將建築本身遮起,而是盡量將展出品融入環境當中。台北故事館的展出方式顯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不過,館方倒是為每棟參展的老建築刻了印章,讓旅人蓋印留念。雖然不知收集這些東西要做什麼,我每趟旅行也是逢章必蓋呢!

回到一樓,這裡有個生活小藝坊,展售台灣藝術家的創作和古蹟紀念品。我很想找這裡老瓷磚的複製品,可惜沒賣。如果我是古蹟紀念品的主事者,一定會發掘這棟建築內的老東西,將之複製展售。這樣的東西,比一般的紀念品有趣多了。JY說,如果這棟迷你博物館的空間是如此狹小,那麼紀念品販賣處不如移往屋外,讓展覽空間可以因此擴大。
sign
小屋外的花園,現在四處錯落著石椅,也別有洞天。每個石椅的兩端,都有這些昆蟲造型的雕刻。我一個一個找下去,發現有蜻蜓、瓢蟲、蝴蝶和蜜蜂,頗有祕密花園的趣味。這天,就有不少小孩在這花園嬉戲。也許修復後的老建築古味流失了一些,但這些孩童的聲音,讓古蹟活了過來。
IMG_0142
庭園的一旁,有個台北某大飯店經營的故事茶坊,提供餐點服務。一看,裡面擠滿了人,要喝下午茶還得排隊。雖然在古蹟的一角有咖啡雅座算是古蹟再生利用的一部份,但價格可不便宜,而且讓整個環境太商業化。不過,以裡面都是人的情況看來,台北人現在已經願意花錢享受生活了。

我們不想湊熱鬧,而踱步到另一側的石牆,去欣賞爬了滿牆的植物藤蔓。
IMG_0143
總覺得,石牆配上藤蔓,有股說不出的味道。

這裡,既然名為台北故事館,也會定期舉辦各種藝文活動,像是“台北故事開講“系列、阿媽的廚房、老房子說故事等等。聽起來都非常有意思。也許,台灣需要的是像陳國慈這樣的有心人,願意以一己之力來讓古蹟再生。這該會讓一心掏空企業資產落跑的大老闆汗顏,也比滿嘴喊著愛台灣有意義多了。在這裡,我看到了台灣的希望。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的守護山—七星山縱走

標籤:

5 Comments:

At 5/26/2007 01:31: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龍應台作文化局長的時候
重建多棟舊古蹟
讓它們有了新生的契機
台北故事館是一個
如果我沒記錯
紅樓應該也是她任內的成績吧
每次回去都會在這些童年記憶裡走一遍
看到它們又有了自己的生命
很安慰也很開心

 
At 5/27/2007 12:39: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真是用心的blogger, 多虧你費心考究,不然還真的不曉得這個建築的故事.

"圓山別館"的時代去過一次, 跟同學在在幽暗的咖啡館裡K微積分, 想起來是十四五年前的事情了, 那天吃的一小塊起司蛋糕的味道至今還記憶猶新說...

 
At 5/28/2007 12:20: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牧羊神,
如果我們的政府官員都可以好好做事,而不要攪和一些沒意義的東西的話,大家都應該會好過的多吧!希望台灣的古蹟都可以在現代以它們原來的面貌繼續生存。

To Reptile_K,
其實我不太喜歡在介紹一個地方提太多歷史,但這裡一定要說一下,因為解答了自己的疑惑呢!

“十四五年前的事情“聽起來真是可怕!不要提醒我已經離開那個年代這麼久了。在這樣的地方K微積分,真是太浪漫了,不知成績是否斐然?

 
At 5/28/2007 04:01: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成績如何? 這個倒是記得很清楚-- 隔年重修!

你們真的很有研究精神..上次你特別去查出White Center那家咖啡館的背景, 就覺得很了不起.

 
At 5/30/2007 04:43: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還好啦,網路時代,許多資料上網就查的到。不過還是那句話,我不想讓這些資料成為文章的主體,而是以自己的所見所聞為想說想寫的重點,這樣比較有意思。

真糟糕,竟然是隔年重修!還好的是,又有多少人現在做的工作跟微積分有關的呢?最後修過就好囉!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