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到樣品屋—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我這一代的台灣人,見證了台灣民主化與在地化的過程。過去十年間,許多過去不知道或被視為禁忌的古蹟或老屋因為這樣的潮流不斷「出土」與「再利用」。其中的變化,堪稱是「奇妙」經歷。 最新的「活化古蹟」,是位於金華街上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我們在它正式開幕前、一個颱風剛過的週日午後到此一探。 不管是不是疫情關島期間,任何打著日式風情的景點在台灣一定會「大賣」。原本是建於1904年台北刑務所官舍的「榕錦」,在修復後搖身一變為咖啡館、日式甜點店、文青商品店與和服體驗「街區」,因此被官員與媒體宣傳為「一秒到京都」的所在。 探訪的時候因為還未正式開幕,許多店家都沒開。撐傘雨中漫步,眼前的木造房舍跟近年來修復的那時代古蹟有著共同的特點,不是「和風」,而是「假」。建築看起來不像是已經歷經百年時光,而更像是樣品屋。 搜尋記憶,小時候完全不知道有這個地方啊!此時注意到在圍牆一角,有個此地沿革的告示。原來在日治時期,這裡是台北刑務所(監獄之意)。一些台灣近代史有關的人物,像是抗日烈士羅福星於1914年在此受絞刑,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與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也都曾被羈押於此。眼前這排建築,雖非監獄主體,而是刑務所官舍,在台灣史上可說是負面文化資產的所在。有多少來此打卡的遊客會注意到呢?
時間再拉近一點,刑務所官舍以及一街之隔的大草坪,則在二戰後逐漸演化成由法務部員工以及城鄉移民所組成的「華光社區」。不管是合法住民還是違建,政府以居民佔用國有地為由強迫遷出,而引發抗爭活動。這事件,就不會出現在牆上的沿革告示了。 不管是監獄宿舍還是違建社區,在這樣的地方想像日式茶屋風情不僅毫無脈絡,更是詭異到不行。 最弔詭的,是「榕錦」之名。據說當年的抗爭活動有一部分是為了保護這裡的老榕樹,故取「榕」為名字之一。而「錦」,則說是因為這裡在日治時代是錦町。合稱「榕錦」更有期待「榮景」之意。不過此處並非錦町所在,而是福住町,這是考證大錯誤。就在我們探訪的這天,有棵大榕樹因為颱風被吹倒壓壞其中一棟「樣品屋」的屋頂,剛好見到大吊車正在處理中。這,是不是此處的幽魂所做的無聲抗議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大雪山腳下的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