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希臘遺跡—聖劍寺
這個早晨的最後一站,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在西元1191年為了紀念父親達蘭因陀羅跋摩二世(Dharanindravarman II)而建的中大型寺廟—聖劍寺(Preah Khan)。 聖劍寺位於吳哥遺址群幾可說是最北方的位置,離開達松寺後沿著林間道路西行可達。跟達松寺一樣也是單層建築,不過面積大多了。四圍矩形所構成的範圍,在當時不僅是寺廟,還是僧侶多達千人的佛教大學,說它具有小型城市的規模也不為過。我們直接從第三圍的西門進入參觀。 西參道的南北兩側各有一池塘,橋上有印度神話故事「乳海翻騰」的雕刻裝飾。印度教諸神居所的須彌山四周有乳海環伺,相傳乳海中藏著具備長生不老功能的甘露。為了取得甘露,善神與惡神相約一同攪動乳海。眾神以須彌山作為攪動乳海的杵,毗濕奴則化身海底巨龜當作托杵的支點,另以巨蛇的身體繞住須彌山當攪繩。以惡神抱蛇頭、善神持蛇尾的方式來攪動乳海。在千年的乳海翻騰過程中,萬物隨之生成。吳哥地區許多橋樑都可見到善惡二神抱著蛇身,像是在拔河一般的裝飾。 綠意盎然的大池塘,給人河流般的想像。 回頭看由三座塔組成的西塔門。吳哥地區的沙土多呈紅色,在乾季探訪時往往塵土飛揚。
我們沒有直接進入第二圍,而是沿著圍牆順時鐘前進來到東北角處。這裡,有座只剩圓柱的二層樓建築。這座建築在吳哥遺址群中造型獨一無二,相傳是國王打勝戰的寶劍放置處。 現在的它沒了屋頂與階梯,從林間望過去感覺像是希臘神殿般的存在。 如果遺跡前出現穿著希臘披掛式服裝的人群,一點也沒有違和感呢! 想想吳哥真的是個有趣的地方,時而讓人聯想到古埃及,有時又是古希臘,總之非常適合想像力的馳騁。 從側面看,更是濃濃的希臘風。 有叢林當背景的角度更顯浪漫。 配上散落的石堆前景,活脫像是西洋古典油畫的場景。 參道的另一側,是跳舞大廳的所在。 兩層建築前,另有一擁有石獅護衛的高台。
牠們的模樣,讓我的思緒從地中海畔回到東南亞。
這座兩層建築,讓今晨的古蹟巡禮每一站都有其特色,探訪起來精彩處處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魔幻之境—達松寺(下)“
標籤: 難得小旅行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