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017

偉哉吳哥寺—西參道與西塔門

1 天亮之後,正式展開我們的吳哥遺跡巡禮。先到遊客中心買了印有個人大頭照的三日券,在期限內都得讓查票人員檢查,才得以進入古蹟中。吳哥王朝在西元9到15世紀是勢力範圍遍及整座中南半島的大帝國,並以現在的暹粒一帶為首都。15世紀後由於戰爭與氣候變遷,王朝遷都金邊,600多年來所建的大大小小的廟宇與建築就這麼被熱帶叢林所吞噬,直到1861年被法國博物學家Henri Mouhot「發現」為止(這是西方的觀點)。憑著脖子上掛著的這張三日券,我們也將一一探尋這些吳哥王朝遺跡。吳哥古蹟有大有小,走訪一圈後大家心裡應該都會有個個人最愛的名單。既然記錄了吳哥寺日出,就以這座東方宗教建築極致開始回顧吧! IMG_0365 柬埔寨舊稱高棉,古時的高棉人有「神王」信仰,即相信國王為印度教神祇在人世間的化身,故國力強盛時期的君主都會修建太廟。吳哥寺,正是蘇利耶跋摩二世所興建的國廟。占地兩百公頃的吳哥寺,規模之大在不瞭解吳哥歷史的人眼中很容易會誤以為是座城市,難怪會被後人稱為Angkor Wat(城廟)之意。由於它座東朝西,為了欣賞到順光的正面適合下午探訪。 IMG_0366 由於吳哥寺一帶為沼澤地,當年的建築師特地在四面設計了護城河來調節水位。要進入吳哥寺中,得走上築於護城河正中的西參道。 IMG_0502 在柬埔寨局勢穩定後,吳哥遺跡湧入各國旅人。看參道上滿滿的遊客,就知道接下來這三天都得在人群中探古蹟了。 IMG_0503 八百多年來護城河之水,看盡吳哥起落。而我們,也終於在此留下足跡。 IMG_0504 西參道引領人們來到西塔門前。 IMG_0371 高棉寺廟建築的兩大特色分別為金字塔與同心長廊,這是我們首次體驗這樣的建築語彙,與熟悉的東亞廟宇或西方教堂大不同。吳哥寺最早為印度教寺廟,故位於寺廟正中的金字塔最高層塔樓往往是象徵印度教諸神居所的須彌山,四周再由有神話雕刻的同心長廊包圍。西塔門兩側即是雙層的長廊。 IMG_0374 參道兩旁的石造欄杆常見多頭蛇娜迦的裝飾。 IMG_5787
娜迦通常有三到九個頭,這一個是七頭蛇,乍看之下很像孔雀開屏。在印度教的宇宙觀中,彩虹乃人界與神界的橋樑。參道的七頭蛇欄杆有從人間通往神域的意象。 IMG_5786 七頭蛇身有著美麗的雕刻裝飾。我很喜歡這些圓形幾何圖案,後來在市集買民族風衣物時彷彿銘印般專挑這類圖形風格的呢!
 IMG_0378
近看西塔門邊的雙層迴廊。 IMG_5791
要是可以待上一星期,我一定會走遍這些角落。 IMG_0377
我們從西南側的塔門步入寺中。 IMG_0385 在門後迎接我們的,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眾生的保護神毗濕奴。 IMG_0381
擁有八臂的毗濕奴神,是吳哥寺少數保有的神像之一。 IMG_5793
在神像以及偉大的寺廟建築下,眾人顯得渺小。而人們到此的自然動作是抬頭仰望,果真是再適合不過。
 IMG_0382
如要問我對吳哥建築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應該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門」吧!大大小小古蹟都遺留著許多門框,這些石門框既像畫框,也似國家地理雜誌的標誌。從任何一個門框望出去,往往是巧妙的風景,在西塔門下也不例外。層層疊疊的迴廊與門框,與其下靜坐的老者,吳哥寺想要訴說什麼樣的故事? IMG_0388 回看西塔門迴廊,這一側窗戶的葫蘆欞維持得不錯。一路看下來,發現這樣的葫蘆欞造型顯然是吳哥窗戶的特色,連暹粒機場都仿建這樣的裝飾。 IMG_5794 穿過西塔門後正式進入吳哥寺中。 2 我們正一路步入神域。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日出‧吳哥寺(下)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