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017

老屋星巴克—艋舺林宅

IMG_0011 要對自己生活的土地產生感情,必須從瞭解她的自然與歷史開始。無奈當今台灣掌有資源世代的成長背景所欠缺的就是這個。賺錢、實用主義至上,放任生態與歷史建物遭受破壞。每一次的歷史散步都會對這有深刻的體驗,所以若遇見了一棟保存良好的老宅總是感動不已。前年11月,JY與我從艋舺走了約四公里的路一路尋古蹟到御成町。在龍山寺附近的西園路上第一次見到艋舺林宅。這棟由混凝土與清水磚構成、配有透空洗石子欄杆裝飾、樓高四層的洋樓建於1932年,為當時經營蔬果進出口生意的富商林家所有,當時可是艋舺的第一高樓。初次探訪時古宅只能從外欣賞,外人不得其門而入。 IMG_0012
為了因應四周馬路,林宅的形狀特別,那尖尖的一角讓人聯想到紐約地標之一、被人暱稱為熨斗大樓的Flatiron Building。 IMG_0009 去年夏天,這棟被定為市定古蹟的建築整建活化利用,星巴克咖啡進駐,我們終於找到機會入內一探。
 IMG_0004
成了連鎖咖啡店的老宅一、二樓幾無隔間,給人一種「空」的感覺。內部最吸引我的,是這座磨石子樓梯。 IMG_0005 童年時代的老家也有一座磨石子樓梯,只是少了鏤空扶手。 IMG_0006
我最想念赤腳走在光滑磨石子梯面的感覺。
 IMG_0002
台灣的老屋多設有天井,艋舺林宅也不例外。小時候最討厭天井,冬天夜裡到天井旁的浴室洗澡和上廁所可是種折磨。可是現在回想,抬頭就能見到天空,空氣又流通的設計在現代公寓可是種奢侈。 IMG_0003 林宅的天井,現在成了咖啡店的戶外座位區。

台灣的老屋若是沒拆,往往成為咖啡店。這樣的咖啡店比起一般坊間的算是有特色,但不禁思考老屋活化只有咖啡店一途嗎?抽離了生活味的老屋還保有靈魂嗎?台灣歷史建物保存與活用的界線該設在哪裡?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塵世密境—新店小粗坑 & beyond"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