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7

日出‧吳哥寺(上)

1 清晨四點四十分鬧鐘響起,窗外一片漆黑,JY與我起床著衣,好前往建於12世紀初吳哥王朝的城廟—吳哥寺(Angkor Wat),迎接農曆大年初一的第一道曙光。 IMG_6133 JY和我都非spiritual之人,在這座古老的印度教廟宇等待新年日出當然非宗教性的理由,而是來自兒時對世界古文明遺跡的嚮往。從小就對地理很有興趣的我,尤其愛埃及、希臘羅馬、中東、印加、瑪雅、吳哥……等恢弘的石造建築,又以建造或使用方式不明的神秘文明最讓我目眩神迷。在那個充滿升學壓力的年紀,有朝一日可以親訪這些古蹟是讓我勉強自己背書、征服考卷(而非叢林)的動力之一。這些古文明遺址離台灣最近的,當屬位於柬埔寨的吳哥。當時好想學印第安那瓊斯戴頂皮帽來被叢林吞噬的吳哥探險,但紅色高棉導致的殺戮戰場讓我一度以為這輩子都無法實現這個夢想。好在1991年冷戰結束,許多國家陸續放棄導致災難的共產主義,柬埔寨也結束內戰恢復君主制。在進入21世紀前國勢逐漸安定,吳哥遺跡並在1992年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員,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終能踏上這塊土地。 IMG_0008 我們在北斗七星低垂於天邊之際來到吳哥寺護城河的參道上。別被冬季日出晚的漆黑大地給騙了,吳哥寺前的道路早已車水馬龍,遊覽車和嘟嘟車載來一車車的各國旅人,古蹟查票員也早已備好手電筒查票才放行,跟著操著各種語言的人群往吳哥寺的西塔門前進。 IMG_0010 吳哥基本上是寺廟遺址,而印度教的寺廟大多座西朝東。然而祀奉毗濕奴(Vishnu)的吳哥寺卻是座東朝西,故成了迎日出的好地方。當朝陽從東方升起,天空的雲彩變化映著吳哥寺的剪影,成了吳哥最經典的畫面與體驗。 IMG_6142 走過水上的參道穿越了西塔門,我們在迴廊下的木頭棧道找了地方坐下等待旭日升起。此刻中學時期的地科概念在腦中浮起,一年四季的日出方位隨四季改變,春秋分為正東,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現在冬至剛過一個月,日出方位將在南側,無緣見到吳哥寺正上方一顆紅太陽的畫面,所以得靠北坐才會是好的角度。在黑暗中靜靜等待,發現四周都是來自東亞的旅人(左右日本、後方韓國)。兜售明信片、旅遊手冊和柬埔寨絲巾的小販在旁穿梭,多語能力嚇嚇叫。旁邊的日本阿伯嘴巴說不買,最後還是乖乖掏了一美金買了十張一組的明信片。 IMG_6145 等了一陣子,發現太陽的位置十分偏東南,在西塔門北側迴廊沒有我愛的畫面,便開始往前探尋其他角度。 IMG_6148 往前來到北藏經閣下,這裡也擠滿了等日出的人群。 IMG_0016 雖不在地中海畔,藏經閣的石柱卻讓我聯想到希臘神殿。 IMG_0018 牽著手在吳哥寺前迎日出,也算是難得的經驗。 IMG_0021 這天的日出,顏色是柔和的橘色系。 IMG_0023 吳哥寺格局正方,共分三層。最醒目的是第三層的五座塔樓(也出現在柬埔寨國旗上),得偏個角度才能一次見到全貌。 IMG_0035 南北藏經閣前方各有一座池塘,這個季節南邊這座日出光影較難一同入鏡,所以人較少,也代表我才擠得進去的意思。 IMG_0030 日出前的吳哥寺,看不清它的面貌,恍如此地歷史的對照,等待光明的到來。 IMG_6163 北側角度好的池塘,就靠JY去奮戰了。 IMG_6170 他抵達的時候,四周滿滿都是人。 IMG_6168 手要夠長,才能捕捉到沒有人頭的畫面。 IMG_6180 神奇的一刻即將到來。 IMG_6195 要是能夠靜靜享受這一刻該有多好,但乾季加上春節期間,吳哥少有靜謐時光。 IMG_6194 八百年前的吳哥人,是否也會像我們在此迎接朝陽呢?這問題,希望等天亮後從吳哥遺址群中的石刻找到答案。

(未完待續)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我的旅行收藏—冰箱磁鐵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