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老茶行—新芳春行
重新「發現」大稻埕後,對她的書寫不曾停歇,因為每隔一陣子就有老屋修復重新述說屬於它們那個時代的故事。要探訪大稻埕這個南北長一公里的街區,可由北、中、南分屬三條不同捷運線的大橋頭站、雙連站和北門站進入。如果選擇從雙連站開始,總是沿著民生西路一路往淡水河的方向走過去。途中,會見到一棟擁有美麗立面的三開間街屋。它,是建於1934年的新芳春茶行。這棟由來自福建泉州茶商王連河所建立的三層樓東西混和式建築,在2009年被公告為台北市市定古蹟。2012年開始進行修復工作,於去年完工。王家後代將這棟歷史建築捐給市政府並開放參觀,讓人們得以親近由茶葉貿易帶動的大稻埕榮光歲月。
三層樓的老屋跟台灣許多歷史街屋一樣,兼具住商功能。當年的一樓是茶行與烘焙茶工廠。現在的它,是當年在歐洲被稱為「福爾摩沙茶」的台灣茶業貿易展示空間,可以見到許多當時運茶所用的木箱以及印有仕女圖的老茶葉罐。 跟那個時代的建築相同,新芳春行也是由天井分隔的多進建築。
一樓的後進,保有當年的茶葉焙籠間、風選間、撿梗與包裝間。焙籠間的工作可不簡單,得在高溫的環境下作業。 對於米店孫女我來說,這種落地老秤最能引發童年的回憶。靠槓桿原理與砝碼來秤重,這樣的秤不僅秤米,也秤過我小時候的體重。 沿著階梯來到了二樓,這裡過去曾作為倉庫使用,在老屋修復後曾是根據藝術家謝里法所著關於台灣近代藝術史小說「紫色大稻埕」改編同名影集的拍攝場景。影集我沒看過,倒因為來此探訪而對這本小說產生興趣,現正抱著這本厚厚的小說閱讀呢!
再往上來到當年為茶行主人住宅空間的三樓,王家的公媽廳依舊保存。 半露天的天井,則成了喝茶的好所在。 到訪的這天,剛好舉行品茗體驗。來自台灣不同地方的各種茶葉一字排在全台最老、具有82年歷史的「試茶桌」上等著大家來試飲。 熱水泡好的茶正在注入杯中。 品茶時,可要欣賞茶湯的顏色、茶的香氣以及茶的味道。一輪試下來,我的最愛是包種茶以及蜜香紅茶。 另外,還學了泡茶法以及單手和雙手握杯法,全都有一套規矩呢!
下次大家若有機會走訪大稻埕街區,可以一併將新芳春行排入行程中,讓老街巡禮更加豐富與完整。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週間的祕密基地—尋常生活"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