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手札
一隻世界爬爬照藍色刺蝟的反芻旅記
6/28/2010
6/27/2010
馬內到畢卡索 @ 北美館

前一陣子才跟JY在網上神遊美國National Gallery的西洋繪畫收藏,沒想到從昨天開始台北也可以見到這些大師的作品了。

一直覺得台北市立美術館是個很適合消磨炎熱台北夏天的地方。寬廣、冷氣又強的北美館,接下來三個月展出來自美國費城美術館的經典館藏,可以說是送給台北市民的暑期禮物啊!

這次的展覽,包括印象派的馬內、莫內、雷諾瓦、竇加、畢沙羅(他這次來台灣的畫是此次畫展我的最愛)、賽尚、高更和梵谷,野獸派的馬諦斯,立體派的畢卡索,到現代畫派的莫迪里亞尼、夏卡爾和米羅等人的畫作和雕塑,可說是十分精彩。

本來不想在開展第一天就去人擠人的。沒想到大概因為這次的主辦單位不是聯合報而缺乏宣傳,打電話去北美館問得到人不多的答案後,兩人決定馬上出門看展。

大師們的作品,這回以北美館三樓為家。如果不在乎奇怪的動線設計和偶爾硬要擠到你與畫之間的看展人群,這個與名畫約會的午後還蠻愜意的。(剛才在TVBS新聞看到有JY與我看展的背影呢!!)

下著雷陣雨的午後,有什麼比在美術館裡更幸福的事了?

欣賞完西方近代繪畫後,順道逛逛北美館裡同期的展覽。其中,我覺得最令人驚豔的,是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聲音裝置展「形、音、異」了。

結合聲音與影像的創作,自由度更大。

這一陣子很紅的,是高堤耶與蕭畢諾舞台服裝展。相信與上次Pixar的動畫展一樣,吸引了不少平時不進美術館的人吧!

逛了一圈之後,被北美館的超強冷氣逼得想喝杯熱茶。地下室中庭的那個角落看起來很吸引人,來去坐坐吧!

比起去年來的時候,北美館的cafe似乎有很大的改變。位置搬了不說,看起來也有設計感多了。其實,美術館或博物館裡的cafe也是逛這些地方的一大重點,看到北美館也開始重視真令人感到欣慰。

點了飲料後,進入氣氛恬靜的中庭區。這裡是開放空間,如果下起雨來可以邊喝咖啡邊聽雨。

這回的展覽手冊,可惜套色還是失真了。應該買大廳那本銅板紙印刷的才對。

光可鑑人的地板,是光影遊戲的舞台。

也可在光滑的桌面上玩耍。

週六也是北美館夜間開館的日子,白色的外牆打上了彩光。下著雨的傍晚雖惱人,光影卻更加熱鬧了。
每次來北美館都能玩得很愉快,想想,這裡可以說是我們最常拜訪的美術館了呢!
藝文手札上一篇“古樂琴聲的夜晚“
標籤: 藝文手札
6/25/2010
清涼露點照

真不敢相信自己的部落格竟然會出現這種標題的文章!JY說,平常小Fy的形像是隻網路正貓,實在應該把她在家裡的醜態讓大家瞧瞧,順便衝衝人氣。

咦,小肉墊應該不能算露點吧?

嗚啦啦!露點照出現了。台灣潮濕的氣候,連我都受不了了,披著一身毛大衣的美國貓,當然也無福消受。回台第二年,小Fy開始過敏。全身癢而更常舔身體洗澡的她,把自己下腹部的毛都舔掉了。吃了抗過敏的藥是有改善,但毛長回來的速度實在不夠快啊!因為掉毛的部位在下腹部到後腿內側,她被我們笑稱變成一隻沒穿內褲的貓了。

喜愛小Fy的朋友們,有沒有覺得幻想破滅啊?
小Fy日記簿上一篇“給我貓薄荷,其餘免談“
標籤: 小Fy日記簿
6/24/2010
午後。華山

最近處在學期末的疲乏感中,未來又充滿不確定性(經費未明、想加入我實驗室的大學生又失聯(附註:要來我實驗室,又不愛回email)……),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真的好想逃走躲在別人找不到的地方啊!

不確定這些影像是否能夠反映這樣的心情,索性就通通集合一篇吧!

中研院生醫所所長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讓我不禁感慨,乾脆所有教授和研究員一起抓去關好了,外役監還可以專門從事新藥開發。所有的專利和利益都屬國家所有,不用技術轉移、更不需要面對招標的問題。如此一來,國家只要負責伙食,連薪水都可以省下來哩!

新藥發表會,也許還能選在華山文化園區舉行?

也許,會產生更多台灣之光?

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充滿光明。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吹冷氣騎腳踏車—舊草嶺隧道單車記“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6/23/2010
吹冷氣騎腳踏車—舊草嶺隧道單車記

一到夏天,就想要看海。但想到炎熱的天氣,就讓人裹足不前。翻開地圖,哪裡適合涼爽地望海呢?想起兩年前的六月,北台灣出現第一條火車隧道改建的單車道,位置就在東北角的福隆與石城之間。來這裡,可以吹天然冷氣騎車,又能眺望廣闊的太平洋,該是完美的組合吧!

既然要去福隆,本來還想順便到海灘戲水的。費了一番功夫將玩水的配件和小折一起帶出門,來到福隆才發現這一陣子這裡有沙雕季,濱海公路上塞車不說,停車位還一位難求。要玩水,可能難了。索性把車停在福隆北邊的102號公路上,直接換小折進鎮吧!

福隆的特產,就是火車便當。上路前,先在排著長長隊伍的便當店前等了好一會,買這有名的便當填飽肚子再說。

吃美味的火車便當,應該是火車旅人的甜美回憶。也許記憶美化了一切,怎覺得這福隆火車便當的肉很硬、飯很乾,讓人頗感失望呢?

沿著福隆火車站旁的鄉間小路往東南騎兩公里多,就會抵達舊草嶺隧道口。舊草嶺隧道,位於突出於太平洋的三貂角草嶺山脈之下。往來台北與宜蘭的火車,至此從東行轉為南行。穿過這2167公尺的隧道,就會從台北縣的福隆來到宜蘭縣的石城。單線通車的舊草嶺隧道原為日本人所建,於1924年開通。直到1986年,在其旁新建了雙向通車的新草嶺隧道,才告功成身退。塵睡了22年之久的舊草嶺隧道趕上古蹟再利用的熱潮,現搖身一變成了北台灣單車旅遊的新景點。我們騎著小折,從立有「制天險」門額的福隆端進入隧道。

隧道外,是攝氏三十多度的高溫。從隧道口到進入隧道內,溫度馬上降了好幾度,在這天然冷氣之下騎車,感覺真暢快。

靠福隆這端,隧道內放著應景的丟丟銅音樂。

隧道內平緩又照明良好,不需要自己帶車燈就能輕鬆踩踏。

大概騎了全長的三分之二後,抵達台北縣與宜蘭縣的交界。嘿嘿,我們算是從台北縣一路騎到宜蘭縣哩!

當氣溫逐漸上升,空氣裡也瀰漫著烤香腸的味道時,就快要抵達石城端了。

出了立有「白雲飛處」門額的隧道南口,可以發現自己剛才穿過了一座頗雄偉的大山。

往南走一點,現役的新草嶺隧道就在一旁。

往來的火車頗為頻繁。小時候最愛的莒光號,依舊穿著一身橘衣南來北往。

看起來更為酷炫的太魯閣號,是新近加入台鐵團隊的列車。哪天可以坐呢?

石城,是靠海的寧靜小村。村民在門前曬著石花菜,加上石牆上的漁網,好個漁村風情啊!

太平洋,就在腳底下。

這裡的人們,過著貨真價實望海的日子。

山、海、鐵道與單車,東北角永遠這麼好玩又迷人。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雙柑公路上的金黃花海“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6/22/2010
播種。飛揚

今年是我第二次以老師身份參加畢業典禮。雖然還沒有研究生畢業,但這回送走了在我實驗室待了一年半的大學生。穿上哈利波特袍到台上為他們撥穗,頓時充滿感觸啊!
立志當科學家的我,雖然正業是研究,但這個工作無可避免地讓我也擔負了一些教育責任。絕不敢自稱這個角色有多了不起或多偉大,但一旦做了就要做好的個性使然,讓我深刻明瞭到這個工作的責任重大。在一個師資充沛的系任教,我的教職初體驗開的都是大三以上到研究所的課。雖然沒有”從小”教起,至少有些學生在畢業前經歷了我的課和實驗室。應該為他們的勇氣記上一筆,畢竟沒有學長姊可問這個老師到底教得如何?人好不好呢?而我要承認,自己對一個大學生或研究生要學會哪些東西,心裡是有一套標準的。大碩合開、有課本的課,我希望學生把這些學門的基礎知識學好。大碩或碩博合開、文獻討論的課,則期待學生可以從聽說讀寫四方面,朝一個獨立研究者之路邁進。訓練他們可以讀原始文獻、弄懂實驗方法、以邏輯批判結果,進一步可以寫出相關報告,並上台發表。如果進入我的實驗室,還要加上可以獨立運作實驗和分析結果(包括統計方法)。今年畢業的兩位大學部學生,就從一個從來沒進過實驗室、什麼也不會的學生,慢慢學習(中間還要忍受我時而提高音量的”教導”),到學會一些實驗技術、統計分析,並能直接參與結果和文獻討論、和獨立思考問題的階段。
所以,一切都是可能的,只要學的和教的人有心。而畢業典禮和撥穗,雖不是成果展現大會,卻是將這一切以儀式來總結的方式。我希望學生與老師都以認真的方式來面對它。但,畢竟畢業典禮是西方的制度。當東方的制度崩毀的今天,我們雖採用西方的制度,卻往往只學半套。放眼全台所有的大學,有好好設計自己學校博士袍的有幾家?有徹底弄懂畢業典禮儀式的又有多少?以博士畢業生來說,後垂布(hood)在上台之前是不能穿在身上的,而是掛在自己手上,唱名上台後讓指導教授為他們披上才對。當然,這項儀式在台灣也看不到,這裡只有撥穗而已。穿著本校博士袍的學校長官,連自己博士帽上的穗該放左邊還是右邊都搞不清楚。更不要提有多少與會老師的博士袍下,是T恤、Polo衫和涼鞋了。當年老爸參加我的大學和研究所畢業典禮,可是全套西裝上身呢!看場合穿衣服,不是基本禮貌嗎?才會出現當我穿著自己畢業學校的博士袍出現時,馬上成為會場的目光焦點,以及成為畢業生爭著合照的活動人形立牌的現象。
最令人訝異的,是不管上台致詞的是老師、畢業生還是在校生,內容普遍缺乏專業。老師的部分就不提了,學生們口中令他們難忘的,不是這個系讓他們學到多少專業知識(提都沒提),而是辦活動、搞營隊、演話劇和同學情誼,我們到底是什麼科系啊?現在的大學教育,都在教些什麼?學生對於上大學又抱著怎樣的態度呢?畢業典禮可以不必嚴肅,但至少要莊重吧!看場合說話,也是一種禮貌不是嗎?這也許是為什麼,我會遇到一個又一個不要說專業知識不足,連基本應對進退禮貌都沒有的大學畢業生了。
不能改變現狀,至少自己可以教的部分,就盡量教吧!希望自己可以做好播種者的角色。不管如何,我為自己實驗室畢業學生的努力與進步,感到十分欣慰。如今,我播下的種子即將展翅高飛。
菜鳥教授手札上一篇“心神不寧“
標籤: 菜鳥教授手札
6/21/2010
雙柑公路上的金黃花海

終於,盼到不下雨的週末了。這座島嶼的一切,讓我更加瞭解自己。原來,待在城市裡太久,是會腐蝕身心的。擔心這、生氣那的鬱悶心情,只要遠離塵囂就能歸零再出發。我是注定不適合當宅女的呀!

過了端午節後,氣溫果真毫無保留地夏天起來。參加完畢業典禮的博士袍,得送乾洗才不會發霉。既然夏天到了,就到東北角騎腳踏車和玩水吧!目的地:福隆。

去福隆是走傳統的海線;回程的時候改走山線,102公路經貢寮,接雙柑公路和106公路,經雙溪、十分、平溪和石碇回台北。我很喜歡這樣的圈型旅程,不同的路線可以見到不一樣的風景。

因為這樣的決定,讓我們在雙柑公路上與一片金黃的大波斯菊花田相遇。

真的太久沒出門了,一直到回家才發現連相機都帶錯。竟然不是帶5DII出去透氣,而是帶了我忠實的老伙伴30D哩!

位於台灣東北部的這片山區,常常烏雲密佈,這天下午也不例外。雖然沒有耀眼的陽光加持,卻無損遇見一片花海的好心情。

雙溪的花田面積其實不大,但因為賞花的人不多,讓人心情放鬆不少。

這回去東北角玩,當然無可避免得使用這一區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因為上次國道三號的走山事件,讓我們不禁特別留意沿途的順向坡起來。其實還蠻好辨認的,行經那些區域的時候,兩人一直嚷著,這是順向坡,好恐怖、快快通過呀!而走山路的時候,則是不斷遇到騎重機和開跑車的痞子。這群人的特徵,就是無視交通規則。嫌同向乖乖遵守速限的車慢,往往在山路上逆向行駛,遇到對向有來車的時候,就硬插在你車前。就算我們脾氣再好,遇到這種情況會不破口大罵嗎?我才會說感謝台灣,讓我到現在還能發掘自己的潛力—罵髒話的潛力啊!所以,我們到底是要留在城市裡繼續被腐蝕身心,還是為了出門散心而更生氣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貓纜初體驗“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