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的電影夢—高山上的世界盃
去年看了一部來自不丹的電影“Travellers and Magicians“,一部“正職“是喇嘛,也是藏傳佛教轉世上師的不丹導演Khyentse Norbu拍的電影。很喜歡他有佛意和預言味道的說故事方式,因此很想繼續尋找他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The Cup)“來看。這部外語片,我在美國的電影出租店遍尋不著,想說上阿媽爽網站直接買來看,記得當時只有私人賣家價格高昂的貨,而阿媽爽網站上所用的照片,還是中文的,寫著“高山上的世紀盃“七個大字,很神奇吧!既然如此,本部電影也成了我回台灣要尋找的片子之一。果然,也真的尋到價格低廉的台版DVD。
這部片子,是Khyentse Norbu的第一部電影。敘述一個座落印度山間的西藏流亡喇嘛廟有著一群迷戀足球的小喇嘛。雖然小喇嘛們理應專心他們的功課,但世界足球賽的魅力還是無法擋。每天晚上小喇嘛趁著住持和大師兄入睡後,翻出廟門到村子裡有電視的人家觀看比賽。依舊孩子氣的他們,找到機會就將一個可口可樂鋁罐當做足球,在廟中踢來踢去,房間的牆壁上也貼滿世界足球明星的海報。就在世足冠軍賽的前夕,夜夜看足球的小喇嘛終於被大師兄逮到,而被罰做廚房的勞役。小喇嘛一邊做菜,一邊想辦法解決想看總決賽的心願。山不轉路轉,他們靈機一動,何不花錢租一部電視放在廟中大家一起看,這樣他們就不需溜出寺外看比賽而被責罵了。小喇嘛鼓起勇氣去尋求大師兄和住持的批准,沒想到他們答應了。他便急著向廟裡的中小喇嘛募集資金,好去向印度人租電視。好不容易募了些錢,印度人卻說不夠。他便將腦筋轉向才剛從西藏逃出來的新進小喇嘛身上,因為他有一個母親給他做紀念的懷錶。半哄半騙取得懷錶後,將之暫時抵押,好在當晚取得電視。而那懷錶,如果隔天沒將所欠的金額補齊,就歸印度老闆所有。就這樣,他們歡天喜地取得電視和碟形天線,在廟裡架設準備看比賽。當晚,從住持、大師兄和所有大小喇嘛都群聚來看比賽。但最想看比賽的小喇嘛,卻心神不寧無法專心欣賞比賽,因為他開始擔心明天籌不出錢來,懷錶被沒收,新進小喇嘛會很難過。乾脆回到自己的房間,找出自己珍藏的足球鞋和母親留給他的短劍,想用他們換回懷錶。這時大師兄出現,問清楚了狀況,便摸摸他的頭說“你做不了一個生意人,但絕對會是個好喇嘛。“,剩下的錢他與住持會去解決。電影就在住持對著大小喇嘛講道中結束。
我非常喜歡這部風格清新的電影,比起“Travellers and Magicians“,它更為單純,而且也充滿了寓意。就像電影最後住持說的道,其實就是電影的重點。
“Can we cover the earth in leather so it's soft wherever we go?
No.“
“So, what can we do?“
“Cover our feet in leather? Yes, covering our feet in leather is equal to covering the earth with leather. Likewise, enemies are as limitless as space. All enemies cannot possibly be overcome. Yet if one can just overcome hatred, this will be equal to overcoming all enemies. All that is unsatisfactory in this world, all the fear and suffering that exists clinging to the "I" has created it. What am I to do with this great demon? To release myself from harm and to free all others from their suffering, let me give myself away and love others all I love myself. If a problem can be solved, why be unhappy? And if it cannot be solved, what is the use of being unhappy? “
我不清楚佛教的經典,不知有沒有與上述這段對話相對應的出處。但它要傳達一個訊息,就是解決事情有許多種方式,一種方式不可行,就要試試另一種。此話呼應了小喇嘛想辦法看足球賽的部份。而世界上的紛爭與痛苦都是由人心所生,藉由奉獻自己困難就可迎刃而解。這裡又呼應了小喇嘛的困擾在於他想看足球賽,而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最後藉由自己無私的奉獻,才能得到解脫。淺顯易懂的道理,人卻非要親身嘗試,才能領悟。
而對我最有用的,是最後一段話。如果世界上的難題可以解決,我何必困擾;如果不能解決,我困擾也無用。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行起來卻不容易。我也希望可以如此豁達地過生活。如果實驗做的出來/paper有一天一定會發表,我就不需無謂地擔心;實驗做不出來/或是paper被拒絕,煩惱也於事無補。如果找得到工作,我現在煩惱什麼?如果找不到,懊惱又有何用呢?
而劇中住持與大師兄有關足球的對話也是經典。住持問大師兄世足賽是什麼?大師兄回答說是兩國為了一顆球在爭鬥。住持又問贏的一方可以得到什麼?大師兄說是一個杯子。是不是很有趣呢?大師兄說的都是事實,但在不知足球賽為何物的西藏喇嘛耳中,這些回答就很匪夷所思了。當然,足球賽的魅力不在是不是為了一顆球在爭鬥,冠軍的榮耀也非獎盃本身,但其外顯得道理就是這麼簡單,甚至讓人自問這樣到底有什麼好看的?
電影中也有個片段,就是足球看到一半,老是停電的印度當然也要停一下電吊吊大家的胃口。不見喇嘛們破口大罵,而是大家開始玩起手影戲來自得其樂。就算他們年紀輕輕無法平心靜氣來修行,長年的佛教生活讓他們比起一般人更豁達,對世事甘之如飴。
對於世事的迷戀,要很高的定力才能擺脫,相不相信一種宗教,也需人生的歷練。我不太確定是否該把年紀輕輕的小孩送往修道院或寺廟,從此要他們六根清淨。或是將一個還不懂事、甚至不會說話的小孩受洗,成為基督徒。我明白這些事情有它們其來有自的傳統,並沒有要批評的意思。只是從這部電影讓我覺得,孩子還是孩子,並非將之變成佛教徒就會改變的。據說這部電影是Khyentse Norbu的自傳電影。很好奇,他是把自己對電影的興趣在本片中轉換成足球來說故事嗎?
我雖不是佛教徒,頂多跟著家人到廟裡上香祈福,但很欣賞佛教的教義。總覺得,它雖是宗教,卻更像是種哲學,甚至是種做人做事的準則。它不給你答案,而要你自己去體會。至於沒有情緒的“空“的境界,則太高深,我也不確定自己願意過那樣的生活。不過,藉由一部喇嘛拍的電影讓我重新檢視自己最近的煩惱,卻是很好的機緣呢!
藝文手札上一篇“部落格遊戲:讀買品22問“
標籤: 藝文手札
9 Comments:
這也是我一直想看的片子,之前一看到這部的預告片,就深深的被這個主題吸引
只是常常光想著,卻沒有真的去把片子找出來,看來我要開始列個單子了
謝謝妳常寫文章推薦好作品
我是一個很容易看開的人,可是,偶爾,也常常找機會讓自己看不開,煩惱一下。
就像你說的,"空"的境界,有點虛無飄渺。什麼都不用煩惱的人生,怪怪的。有困難,有挑戰,有傷心,有難過,這樣的人生好像比較圓滿呢。
很同意,
不能解決的事 煩惱也沒用......
這種豁達的人生觀可以讓人活得更自在^^
嗨, 我是從中國時報那兒連過來的, 看你的網誌一段時間, 今天第一次留言...
"兩國為了一顆球在爭"很耐人尋味的一句話, 是啊, 很多事說穿了很簡單, 不簡單的是人除了遺世獨居外, 必須要和社會裡的人, 宗教政治價值觀互動, 而人心是這麼地脆弱以及容易迷失啊..
To Ross,
也多謝你的捧場!很高興我看的這些電影可以引起共鳴。的確,是該列個單子,把想看的電影記錄下來,下回回台灣的時候好好去尋找一番呢!有時候,覺得台灣的外語片市場和資訊,都比美國流通多了。在美國,有些人非英文片不看。再好看的外語片,只因為不說英文,在這些人的評價都很差,因此相對難在電影院或出租店找到。只好趁著回台灣時補貨啦!
To 不務正業,
當個容易看開的人,是很幸福的。不過畢竟是人,而且沒到達“空“的境界,所以三不五十自尋煩惱一下是很自然的事。以我自己來說,也是個心情不好不會太持久的人呢!
“空“,沒有煩惱,但也沒有快樂。真的比較好嗎,我不知道。以正面的態度去過生活,好像比較有趣,希望也可以比較圓滿。
To 松鼠,
歡迎來訪!對於豁達的人生觀,我們一起共勉囉!
To Elaine,
歡迎來訪!請繼續支持喔!
這真的是一部道理簡單,卻引人深省的電影。看來,大家都很有感覺呢!
幾乎每天一打開電腦就是到妳家逛逛,一直很喜歡您分享的每一件人事物,前幾天終於在圖書館借到The Cup,真的很棒!!謝謝您分享的這一切.
我最近也看了一部紀錄片,Born Into Brothels: Calcutta's Red Light Kids,不知您看過嗎?若沒有,您或許可以去找來看.
真是太感謝Raven的捧場了,這真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我很喜歡看紀錄片,那部Born Into Brothels我也很喜歡。去年看完後也寫了一篇文章,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從“藝文手札“裡找到。
佛經原文在此~《入菩薩行論》:「何需足量革,盡覆此大地?片革墊靴底,即同覆大地」
感謝您的資訊。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