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2021

靠步行探太魯閣峽谷一燕子口步道(上)

IMG_0556 你可以回憶起最早的一段遠行是何時何地?我的,是上小學前跟阿公與老爸,搭火車到太魯閣一日遊的那次。年紀尚小的那時,不懂得問這段快閃花蓮行的契機是什麼。事後回想,也許是因為那時弟弟剛出生、且家裡開的米行兼雜貨店需要有人照料,才會只有祖父孫三人出門遊玩吧?雖還是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對於搭莒光號搭到暈車嘔吐,包了一部計程車一路賞玩立霧溪峽谷風光,最後抵達天祥被阿公抱著拍了一張借景托塔(天峯塔)照印象深刻。也許正是因為這趟旅行所見風景的銘印太強烈,讓我成了一個熱愛爬爬照之人吧? IMG_0530 前一天開車往白楊步道而去,再次與記憶中的中橫風景重逢時,我的心情激動。立霧溪峽谷依舊是那麼美,尤其是當中從燕子口到慈母亭這六公里,是峽谷最高聳狹窄的精華路段。這麼多年過去,人車變多、峽谷有落石危險、有些地方又路窄會車不易,無法如童年遊太魯閣時可以隨時臨停賞景,甚至還直接開鑿隧道繞過。想要重拾回憶,著實不易。但不去看一眼,又遺憾無比。尤其是從山月吊橋俯瞰燕子口時,更是心癢難耐。昨天行經燕子口時,知道這裡現在規劃人車分道,最適合步行欣賞峽谷風光。但因為中橫腹地極少,燕子口步道口停車位有限。在天祥管理站高主任建議下,我們告別布洛灣後,將車停在布洛灣與中橫的叉路口,靠步行穿過溪畔與布洛灣兩座長短不一的隧道,抵達1.1公里後的燕子口步道口。走過這段中橫時,可以抬頭仰望剛剛才探訪過的山月吊橋,以及一旁已經廢棄的中橫舊路。不禁暗自盼望,要是國家公園可以想出一套不破壞環境、又能確保健行者安全的方法,這些舊路實在很適合開闢成步道,讓想要靠步行遊太魯閣峽谷的人可以盡情賞景。

 IMG_0531 

現在人車分道的燕子口步道全長1372 公尺,步道東口是錐麓吊橋,也就是傳說中錐麓古道的起點。一直很嚮往到高懸於立霧溪峽谷上的錐麓古道一探,無奈這條步道每日有人數限制,需要事先上網申請才行(據說超困難)。前一天在遊客中心試著詢問,當然是無候補機會。 IMG_0533 從這裡望出去,剛好可以見到山月吊橋與錐麓吊橋同時入鏡。 IMG_0637 

高聳的峽谷地形,要到接近中午時兩橋才會同時在陽光中。 IMG_0543 由此開始,就正式進入燕子口步道。 IMG_8115 可以見到中橫老路的原始面貌。 IMG_0544 沒有鋪上水泥的隧道,穿行立霧溪峽谷間。 IMG_0547 現在新的隧道在山壁的另一頭,老路成了步道。 IMG_0541 

靠立霧溪的這面,設有許多觀景開口。 IMG_0550 這段狹窄的峽谷,可見由地下水湧出與立霧溪水侵蝕所形成的壺穴。而這裡之所有會命名為燕子口,是因為常有燕子在山壁間飛行。 IMG_0632 綠水對岸的大理石褶皺,彷彿觸手可及。 IMG_0555 

滾石如排隊般,往立霧溪而去。

 IMG_0559 

這回,相機無法展現峽谷之險峻。

 IMG_0560 

彷彿從隧道的窄口,以管窺天。 IMG_0565 要是峭壁上有台灣獼猴或長鬃山羊出沒,就更有氣氛了。 IMG_0566 

這段峽谷路,人行棧道其實是架空於崖外。 IMG_8127 擔心落石的話,可以跟國家公園借用免費的安全帽。

 IMG_0563 

一路西行,逐漸來到中橫舊路的靳珩橋。高聳的峽谷在此稍微開闊,減低一點壓迫感。接下來,還有另一段更窄的峽谷,等著我們繼續探訪。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山月吊橋的前世今身"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