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的朝聖地—自然史博物館
在倫敦停留近兩星期,有很大一部份是為了參觀這裡為數眾多的美術館與博物館。從我們當基地營的Bayswater出發,往南穿過Kensington Gardens,約二公里後即會抵達成立於1881年的自然史博物館(Nature History Museum)。
這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有礦物、古生物、植物、昆蟲與哺乳類標本的豐富館藏,其中一部份更是來自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採集標本,不管在科學研究或科學史上都占有特殊意義。所以無論是不是生物學家,來到倫敦都不能錯過這裡。 其實對我來說,不是很愛看標本類的展覽,真正吸引我的是外觀以陶瓦(terracotta)覆蓋、維多利亞(Victorian)風格的博物館建築本身。 帶著點橘色的雄偉對稱建築,讓人有這裡是知識殿堂的想像。 在世界的其他城市,若要一一參觀眾多的博物館與美術館,會花上一大筆錢。但在倫敦完全不用擔心,為了推廣知識與美學,這裡的公立博物館與美術館都採自由樂捐方式入館。我們會捐錢買張博物館地圖,並在紀念品店貢獻更多銀兩來支持。 自然史博物館最吸睛的地方,是一進門挑高的大廳Hintze Hall,以及正中掛著的藍鯨骨骼標本。 這隻被命名為「希望(Hope)」的藍鯨長25.2公尺,自去年起取代原本在此展示的梁龍(Diplodocus carnegie)骨骼複製標本(暱稱Dippy)。
現存最大的動物藍鯨,過去因為濫捕在1966年只剩下約400隻而瀕臨絕種。在世界保育意識抬頭下,現在估計約回升到二萬隻之譜。「希望」是1891年在愛爾蘭Wexford Harbour擱淺的藍鯨,把牠的骨骼標本掛在自然史博物館的大廳,有提醒大眾維持地球環境永續的目的。 沿著階梯往上走,會見到達爾文的雕像。他所提出的演化論改變了人類對物種起源的認知,但當今世上竟還有團體由於宗教因素對國家在課堂教導演化論提出質疑,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有很長一段時間,世人忽視了跟達爾文同一時代、也到世界採集,亦提出演化論概念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貢獻。現在,他的畫像終於在他逝世一百年(2013)後掛上了Hintze Hall的牆,與達爾文共享世人的敬仰。 這個空間,是自然史的大寶庫。
建築也充滿細節,梁柱上爬著猴子非常切題。 連天花版都綴滿植物圖鑑,真是太讓人喜歡了!
回到一樓大廳,這裡除了藍鯨外,還有美國乳齒象(American mastodon)的骨骼標本。算是猛獁象遠親的牠生存於冰河時期,一直到距今一萬三千年前都活躍於地球上。這一隻,是1840年在美國密蘇里州發現的。 另一頭,是曼特爾龍(Mantellisaurus)的骨骼標本。牠們生活於一億年前,眼前的這一隻是在英國發現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二樓,則可見到已絕種的渡渡鳥(Dodo)骨骼標本。因為人類濫捕,讓牠在短短的二百年即宣告滅絕。人類,真是世界上最邪惡的物種。 在一樓後方,還有一整區展示恐龍化石。可想而之,裡面塞滿了對恐龍狂熱的大人小孩,連JY也不例外。但人太多參觀品質大打折扣,只好逃之夭夭。最後,以這三部古董顯微鏡來總結。顯微鏡是我們吃飯的工具,年紀漸長對古董的興趣也越為增加。幾天後在Notting Hill的Portobello古董市集,就發現有家販售這類器具的攤子,要不是難帶,差一點就買一部回家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當麻瓜來到霍格華茲的英國“
標籤: 難得小旅行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