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悲情嗎?—山城九份
對於九份的第一個記憶,不是侯孝賢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電影「悲情城市」,而是大一迎新宿營。背著睡袋與剛認識的同學與學長姊搭火車換公車來到當時還沒那麼熱鬧的山城,白天品嘗當地特產芋圓與魚丸,晚上則踏著高高低低的階梯夜遊,那個拋開為了聯考而讀到快要吐的課本、轉而迎接多彩多姿大學生活的時光,以九份的迎新宿營展開。也因為印象太深刻,等到去新加坡當交換學生認識的host也來到台灣交換時,我也為他們安排了一個搭火車轉公車到九份的一日遊。
這麼多年過去,九份越來越熱鬧,團客與自由行的各國旅人也紛紛湧入山城,甚至還被穿鑿附會說宮崎駿的「神隱少女」是以越夜越美麗的九份為背景,觀光味濃得化不開,我們也就少來這個人聲鼎沸的山中聚落了。
不過,還是在返台十週年的春天再次來到九份。在濃霧尚未散去、遊客還沒湧入前抵達頌德公園的舊礦坑口。此刻,山城就跟記憶中一樣,濕濕冷冷的。 大學時代來,重點不在山城地景,而是與朋友出遊同歡。現在的我們,目光則尋向有味道的老屋。
不能免俗的,還是從基山街轉向豎崎路階梯,往幾乎成了九份地標的阿妹茶樓前進。這張從上往下拍的照片,是這天的最愛。
沒有路人甲乙丙亂入的畫面,可能只有遊客尚未前來的清晨才有機會吧! 有印象以來,阿妹茶樓似乎一直在這裡,但過去的顏色是如此的紅紅綠綠嗎?得回去找找以前的照片才知了。
大紅燈籠高高掛,它的外觀不似茶樓的清幽,反倒像夜夜笙歌的酒家。 記憶中的瀝青屋頂房舍不知還剩多少?
算是有味道的「悲情城市」招牌,提醒著旅人曾有部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的電影以這裡為背景。 我們走上走下,想以多重角度認識山城。
目光,不自覺地被紅燈龍一再吸引。
在尋常小鎮,紅燈龍往往在廟宇附近出現。
在九份,它成了增添氣氛的裝飾。 自日治時期就在山城提供娛樂的昇平戲院,依舊在豎崎路與輕便路交叉口屹立。
換條石階路往上走,享受在山城迷路的樂趣。 來到屋頂有精彩裝飾的聖明宮。 栩栩如生的龍彷彿要往基隆山頂方向高飛,宣示著九份已告別礦城的悲情,迎向擁抱觀光的新頁。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漫步金瓜石"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2 Comments:
嘿~喜歡那個女人的背影。
引起共鳴,太棒了!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