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in a Nutshell—小印度(Little India)
新加坡世界縮影漫步,下一站來到小印度(Little India)。
文明古國印度也是JY與我嚮往的國家之一,但老實說我倆不確定有勇氣在那裡自助旅行。在新加坡,印度裔是第三大族群,來他們的neighborhood走走當然成了絕不會錯過的一站。
在過去,小印度一度是歐洲人生活的區塊,也是牛隻交易地。由於這個行業主要由印度人參與,讓此地漸漸轉變成印度族裔的社區。我們在一個天氣陰霾的早晨抵達小印度,意外發現比起前一天的甘榜格南 (Kampong Glam)熱鬧許多。有趣的是,總覺得在路上行走的人男性多於女性,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先到小印度的地標、建於1881年的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參觀。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主祀掌管破壞的維拉瑪卡里雅曼(又名伽梨)女神,百年來守護著印度移民勞工的安全。 雖然在吳哥見過印度教寺廟,這是我們第一次踏入依舊在進行宗教活動中的,對那繁複多彩的廟門印象深刻。看看自己的穿著,沒有露出不該露的地方,決定鼓起勇氣脫了鞋進去瞧瞧。廟內人潮洶湧,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早課(?)並分送齋飯(?)。我們繞了一圈,深怕影響虔誠的信徒們,沒有拍照就倒退著步出廟外。 接著,到廟對街的小巷繞繞,來到Little India Arcade和Indian Heritage Centre間。深愛民族風服飾的我,之前在暹粒的市集買得很高興。在此又見到這種風格的衣服,當然再度眼睛一亮。停下來瞧瞧,發現做工與布料比柬普寨的精緻的多。但是臉皮很薄的我,實在沒辦法應付非常會做生意的印度人,只好逃之夭夭。 把注意力放回小印度的建築上,發現這裡的關鍵字是「多彩」! 大街小巷的街屋全是鮮豔的色調。 所以即使天氣陰霾,見到這樣的色彩不自覺地興奮起來。 很喜歡這些雕花的百葉窗門。 可惜週日早晨到處停著卸貨中的車輛。 不是學建築的,但隱約覺得這樣的街屋有種混血的味道,讓人說不上來到底是哪個文化的影響多一點。
這天,在街上遇見不少畫友。想想也對,小印度應該很適合urban sketch吧! 繼續往南探索,來到如天方夜譚般存在的阿都卡夫清真寺(Abdul Gaffoor Mosque)。 這座建於1907年的清真寺的特徵是有許多柱子,比起前一天探訪過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的大器,顯得夢幻多了。 天色越來越暗,熱帶陣雨隨著雷聲落下。我們只好躲進竹腳中心(Tekka Centre)中,來逛逛小印度的傳統市場吧!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尋覓記憶中的滋味—Baklava“
標籤: 難得小旅行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