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捷初體驗
每次去歐洲旅行,總是羨慕大部分國家的機場底下有鐵路或捷運直通鄰近城市,讓初來乍到的旅人可以輕輕鬆鬆往來機場與大城之間。反觀台灣,主要的國際機場—桃園機場早在1979年即已開始營運,一條大家引領期盼的機場捷運卻遲至2006年才動工(中間的招標波折就不談了)。短短53公里的路線卻蓋了十年,直至今年年初才終告通車。對於住在台北盆地北邊的我們來說,搭機捷到機場是否真的便利其實很難說,因為得先拖著行李走到捷運淡水信義線,抵達台北車站後再走過數百公尺的連接道(指標尚稱清楚)來到機捷閘門再次刷卡入站,跳上直達桃園機場的列車(行車時間35分鐘),想想就很耗時。真要搭乘機捷往來機場,也許在不趕時間、沒有壓力的回程時吧!在真的付諸實行之前,決定先來試乘看看,不過是在正式收費營運之後(想到免錢時人擠人、還要領號碼牌,就頭昏)。
這天,我們跟著指標順利來到機捷閘口。迎面所見,盡是大片枯黃的竹子。才通車兩個月,這捷運大廳造景竟是乾枯的竹林,讓我忍不住問JY這是故意的嗎?幾天後才從報紙得到答案,原來這入口意象是日本建築師、並且是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槙文彥所設計的「竹林瀑布」。根據台大植物專家孫岩章教授到場觀察後發現,這些被種植於地下樓層的竹子竟選用原生於高海拔地區的孟宗竹。這裡的高度、氣候與光線都不是孟宗竹的生長條件,會枯死大半是必然的結果。機捷的回應是選用孟宗竹是槙文彥的堅持,目前打算由承包廠商以一年種植一批新的來因應。見了這則報導我簡直要昏倒,一個不懂植物特性卻硬要使用的建築師可以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肯定,這個獎真有其價值嗎?台灣人會不會太迷信名牌了?而且種植根本不適合生長於此的植物,不僅浪費公帑,更是殘害生命!
刷卡入站後,注意到軌道分為直達與普通車兩種。這天我們不打算搭到機場,而是到林口逛逛,所以只能搭每站必停的普通車。進入車廂後,發現內裝跟北捷很類似,但有座位稍小的感覺。 發車後,在過了淡水河後列車鑽出地面。在二重疏洪道南側的新北大橋附近轉向西北行。 在三重站與新北產業園區站之間,列車一路沿著二重疏洪道北上。趁此機會,由空中俯瞰這片濕地。 遠景,應是高樓越蓋越多的板橋一帶。過了新北產業園區站後,列車一路向西南行來到新莊地區。這一區,不是被遠雄沿著捷運蓋滿了新樓,就是滿滿的鐵皮屋頂工廠,視野醜陋無比。而且奇怪的是,桃園機場明明比台北車站還北邊,這機捷路線卻先往南走,沿途經過一些鳥不生蛋的地方並設站,這暗示著什麼?過了泰山貴和站後,開始林口台地的大爬坡,風景總算從鐵皮廠房變成亞熱帶丘陵森林。 跨過了高速公路後,我們抵達本次體驗的終點站林口。捷運站入口有個很有宮崎駿動畫中想像飛蟲風格的公共藝術作品。到此,20公里的距離收費80元,是北捷的兩倍價呢!
對於方向感很好、又不怕走路的我來說,並不覺得台北車站像迷宮或是北捷離機捷太遠。以後會不會搭它往來桃園機場,唯一的考量應該是穩定度與時間吧!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誰的那段青春—建國中學紅樓"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