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古城歷史漫步

昨天Fen留言說,如果真要在台北規劃一條歷史步道,那步道名稱該會是Colonial Trail。是沒錯啦,如果把在台北生活的漢人也當作殖民者的一份子,這條步道上的所有古蹟都會是殖民的痕跡。不過,這些老房子比起當代建築有味道多了,很適合藉著步行一一探訪。

第一站,是一級古蹟的台北府城北門。台北建城於1884年,當年的台北城由五個城門串連起的城牆圍繞。一百二十五年來經過清朝、日治和國民政府的政權更替,台北城的城牆早已不見蹤影,五座城門也只剩下四座—北門、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後面的三座,還被國民黨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擅自修建成北方宮殿式樣,完全喪失一級古蹟的味道。

只剩下面北又稱為承恩門的這一座,保有當年的面貌。

曾經有三年的時間,每天都會從北門旁經過。

在那段歲月裡,北門可不是現在這副模樣。位於安全島上的它被台北聯外的橋樑忠孝橋給夾在中間,完全無法一窺全貌。兩個匝道像是要把北門掐死的雙手,隨著時間越來越向北門靠近。不知道世界上有幾個自認為是文明國家的,會這樣粗暴對待古蹟?

出國多年再回到這裡,驚喜地發現其中一隻殘害古蹟的”手”被拆除,從延平南路這頭望過去,終於可以欣賞到北門的門面了。

我們也得以親臨城門下,感受歷史的重量。歷史,就該以它最真實的面貌示人不是嗎?

站在北門下,對街也矗立著一座三級古蹟。那就是1930年落成的台北郵局。看年代和功能,就知道是日本人的產物。它的大廳相當典雅,對我來說總是與相機畫上等號。因為到博愛路相機街買器材,都是到這裡提錢。

從北門出發,沿著延平南路走,馬上就會遇到今年才開放的撫台街洋樓。

建於1911年的它小巧可愛,當年是洋行所在。與台灣其他老房子的命運一樣,歷經政權更迭,曾一度淪為軍方安置軍眷所用,而日漸荒廢。現在的它,與台北故事館一樣由律師陳國慈認養,整建重修後開放給民眾參觀。第一次來到這裡的這天,卻不得其門而入。門口一字排開各大媒體記者,附近街區也滿是特勤人員。問了一位攝影大哥,才知道是驅長和市長來參觀。

只好擇日再訪,安安靜靜體驗洋樓風情。

很可惜的是,撫台街洋樓曾經歷大火肆虐,現在的它是重修的,看起來新舊夾雜。

迷你的兩層樓空間,以台北歷史為展覽主題。特殊的天花板設計,可以讓人看到修建後的屋頂內觀。

最吸引我的,其實是展出的台北古地圖。地圖中的箭頭,指出老台北洋樓所在位置。我努力地從地圖中尋找老家所在,發現它當年被稱為中庄仔,位於城牆之外。難怪過去阿嬤要來台北車站一帶逛街,都說是去”城內”。


不同時期的台北城地圖,真想一一收集。

再順著重慶南路往母校的方向走去,就會與另一座雄偉氣派的老建築相遇。它,就是建於1939年的台灣銀行總行。看起來很穩重的它,據說木村拓哉主演的日劇”華麗一族”曾來此取景。到目前為止,沒跟台灣銀行打過交道,不知裡面有多華麗呢?
來到這裡後,如果剛好是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日,就有機會到同樣是古蹟的總統府和台北賓館參觀。腳力跟體力都好的話,還可續行至艋舺的剝皮寮走走。以一天的時間,體驗官方與庶民歷史交織的台北。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博物館驚魂?“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6 Comments:
看到這句我就笑了:
"到博愛路相機街買器材,都是到這裡提錢"
這似乎是不少人的共同記憶.....
上海灘的洋樓建築有些和台灣銀行很像
To Aloha,
原來這也可以是共同的記憶,真有意思∼
To 阿芳,
嗯,有一點像呢!
謝謝。
您好!
我覺得您放在部落格上的照片都非常的漂亮!!不知道能否借用有關台北古城的照片?
我是學生 是基於作業需求
我自己也有去一些地點拍攝
但是效果都不太好(因為交通.時間...)
我會把網址附上作業
不知道可不可以讓我把您的照片分享給更多人欣賞?
謝謝:)
首先感謝Ellie的欣賞。如果我是老師,在意的會是作業的內容與深度,而非照片的好壞。一份作業,考驗的是作者本身的思考與創意。所以,分享我照片給更多人欣賞的好意我心領了,真的很抱歉無法提供給你做為作業使用。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