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就是要聽柴可夫斯基
隨著今年第一道冷鋒南下,來了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
似乎,不管是在西雅圖還是台北,秋天的訊息都是由俄羅斯音樂所稍來。去年秋天聽西雅圖交響樂團所演奏不夠味的俄羅斯音樂時,一直期待能夠再次欣賞到由正宗俄羅斯樂團所詮釋的柴可夫斯基。沒想到這個願望在今年的台北實現,來的還是我很喜歡的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
幾年前在安亞伯聆聽過由指揮家泰密卡諾夫(Yuri Temirkanov)帶領聖彼得堡愛樂演出的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五號交響曲,深深被這個樂團厚重綿密的音響所震撼。當知道他們要再訪台北時,實在是興奮不已,不便宜的票價也是毫不考慮就花下去了。
我們聽的這晚演出,曲目剛好也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四號交響曲,再加上柴可夫斯基的歌劇選粹和耳熟能詳的1812序曲。一直很喜歡俄羅斯風音樂的我,對於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中帶著濃濃哀愁與浪漫的曲風著迷不已。關於這首交響曲的介紹,我已寫在”俄羅斯的秋日憂鬱”一文中,在此不再贅述。泰密卡諾夫和聖彼得堡愛樂的版本,這回是第一次聆聽。果然,厚重與綿密的音響依舊,只是樂曲進行的速度比我想像的快很多。拋開速度很快是好是壞不談,這果然是個可以從頭到尾抓住觀眾心思的樂團。我的情緒隨著樂聲進行不斷波動,心臟也隨著快版樂章而狂跳不已。只可惜,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殘響實在太長了,每當十把低音大提琴加入演出時,就把其他弦樂群的聲音蓋掉。
下半場的柴可夫斯基歌劇選粹,是由來自俄羅斯的女高音謝爾芭琴科和澳洲的男高音古德溫擔綱演出。這兩個還很年輕的聲樂家的聲音都很棒,尤其是女高音特別讓人喜愛。聲音純淨又有力,讓人期待她未來的發展。至於1812序曲更是沒話說,綿密的弦樂群與充滿力度的銅管群交織出令人血賣噴張的音效。這次,也是頭一回看到交響樂團的銅管樂手們在樂曲進行中站起來演奏的。曲終的管鐘聲,讓人想起聖誕夜晚響起的教堂鐘聲。雖然不是基督徒,我一直很喜歡俄羅斯的教堂音樂和聖誕節帶來的歡樂氣氛。今年,不知去哪裡尋找濃濃的聖誕味呢?不管如何,聖彼得堡愛樂的演出實在太讓人激賞。演奏完畢時,全場爆出如雷的掌聲,JY與我也忍不住起立鼓掌來表達我們的支持之意。
這首可說是俄羅斯代表的1812序曲,描述俄羅斯人民對抗法國與拿破崙的入侵。坐在音樂廳觀眾席的我,真希望在自由廣場上的野草莓們也能聽到。在安亞伯聽音樂會的時候,常在音樂廳遇到學校的教授。至於政治人物,因為不是美國人,所以見到了也不認識。最近來到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總會遇到當今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上次是蕭副總統,這次則是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住在一國之首都,似乎很難避免。只是心中感嘆,他們有沒有聽到音樂的真意,以及人民的聲音呢?
既然來到這裡,當然要順道去幫廣場上的學生加油。果然是十分具有創意思考的世代,相對於十幾年前的野百合學運,他們叫自己野草莓。象徵學運的野草莓,果實以紅黑氣球構成,而草莓綠色的柄竟然是塑膠椅!
學生在自由廣場四個大字下靜坐,他們為全民所爭取的,不就是頭上的那幾個字嗎?
這天,有三位學生自囚一天。他們把自己關在黑色的牢籠內,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好親身體驗失去自由的感覺。
在這裡,我們也見到認識教授們的連署聲援牌。知道有這麼多學界和年輕學子為自由民主正義發聲,心情不禁激動起來。如果牌樓後方的建築象徵政府威權,不知他們何時才會聽見人民的心聲?
隨著1812序曲的樂聲,我在心中吶喊,野草莓加油,台灣人民加油!
藝文手札上一篇“在自己的音樂中旅行—巴奈“
標籤: 藝文手札
7 Comments:
版主好:
抱歉過了這麼久才回覆
適逢小朋友月考,忙得不可開交,連續好幾天都埋首趕進度批作業,這幾天又忙著改考卷,所以今天也只能簡短地回應。
1. 難過的主因或許是這塊土地的人民似乎很難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好好談話溝通,甚至連這樣的平台都沒有。
二元化或多元化之於我,是互斥的,否則當初又怎麼會一分為二、為多呢?
重點在於環繞著互斥的那份「包容」
當然,這個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但「是」與「非」的標準好像又不那麼清楚明白
就好比許多事情從法律規範層面來看,如鐵般不可動搖,可仍有人不願去認同規範的束縛,或者睜眼說瞎話。
2. 野草莓的聚會活動,我沒有什麼評論。
個人意見的話....老實說,遊行集會若從許可制改報備制,不見得會比較好,反而要付出更多的社會成本來注意公共安全。
政府沒有不聽,威權二字我也覺得言之過重,而是有其考量吧?
不曉得版主對於這項訴求的看法如何?
3. 若論到威權,倒是可以與泰國的黃衫軍做比較。(今天早上剛好看到新聞)
我很好奇泰國人民用怎樣的毅力與聲音讓貪污的總理下台,因為在兩年前的台灣人民也曾經發出怒吼,卻絲毫不見任何成效。(不曉得是否為臉皮厚薄的關係?)
如果一國之首確有犯罪之嫌(或之實),對於人民反抗討伐的聲浪置之不理,甚至繼續以言語刺激人民,這樣是否也算是一種威權呢?
4. 若您喜歡古典音樂,推薦一齣日劇「交響情人夢」,裡頭有用到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還有許多耳熟能詳的曲子
天啊Ellen,妳怎麼這麼認真,我沒有期待大家要一直討論下去的。回頭想想,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許多事幾乎都成了信仰,而少了理性的成份,誰也難以說服誰。我寫下文章,只是為了抒發心中的想法,而非以說服別人為目標(不然投書報刊還比較有用)。不知您的留言是否也是讓積在心中的想法有個發洩的管道呢?
謝謝您推薦交響情人夢。我猜您一定不常看我的部落格,因為我已經寫過三篇關於這部日劇的文章了。
看到您認為二元或多元根本是互斥的想法,讓我遲疑是否該繼續回應下去。因為如果連基本的命題都無法認同,那說再多也無益。
至於包容與法律是兩回事。一個現代法治社會,先有法律才能談包容。您認為有人不守法,我也這麼認為。那就簡單了,一切回歸法律。但握有權力的人是否選擇性執法,或是符合比例原則,抑或是根本無視法律關定,就有待大家來評斷。但法律是人定的,隨著時代演進,可能會發生法律不符合社會需求的現象,這時就該修法了。為了個人或政黨利益而阻撓修法,也該受社會公斷。至於“包容“,可不是只掛在嘴邊的,我看不出政府或某些立場的人有多麼包容不同的聲音啊!
人總是選擇性思考,您提起泰國黃衫軍靠毅力和聲音讓貪污總理下台,而聯想到政治人物臉皮厚薄的問題。為什麼不見您批判黃衫軍暴力與非法(記得您認為陳雲林來台時,台北有許多暴民和非法行動)佔據曼谷國際機場讓許多人回不了家的事呢?如果政治人物因為臉皮厚薄而下不下台,我倒要反問台灣的警政署長和國安局長為何不為陳雲林來台時警察違法的舉動下台負責?為何馬先生和劉院長不道歉?他們的臉皮似乎真的很厚啊!
最後,我要再次聲明,我從來沒有寫過關於陳錢總統的任何文章,也無法理解為何有人這麼喜歡或恨他。但不管是支持或痛恨他,都與這裡的文章無關,以後也不會再回應這一類的留言。
對了,有機會我會寫關於自由意志這個議題的文章,因為最近看的許多書讓我對自由意志產生濃厚的興趣。先在這裡起個頭吧!我覺得中國和台灣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禁錮,基本上否定人有自由意志,而是一切以社會安定為準則。基於這個理由,難怪我們的社會容不下多元的聲音,認為這些都會導致社會亂象。受到這個根深蒂固的想法所左右,難怪許多人認為集會遊行是不好的,因為會付出許多社會成本和危害公共安全。到底該如何掙破這個思想的牢籠呢?
真的是不常看吶,版主更新的速度算不慢的,而我自己又是思想跑得比筆和鍵盤快,自家的經常呈現荒廢不說,有時候想到才會去逛逛別人的網誌。
所以很多東西都是跳著跳著閱讀
看書的習慣好像也是這樣......
我沒有認為二元或多元是完全互斥啦,但一定會有歧見,無論有多大(多小)的同(不同),因而更顯得包容的重要。
我一直在想所謂的抗爭(講抗議有點怪,抗爭好了)活動是否最後終將走向激烈暴力手段一途?
如果是,那麼是否證明了人類其實沒什麼進化?
我不會覺得佔據機場這件事情是「大非」,假設從人民的角度來看,或許想讓政府認為他們是認真的,要在位者正視並解決其訴求。
所以我才會說對於野草莓的活動我沒有評論,就算沒有完全認同他們的訴求和方式,可是身在民主的國家,我們都要尊重他人表達想法的方式。
至於道歉,忘了是哪齣偶像劇的台詞寫著「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
一直都覺得這台詞寫得非常好啊!
當然,我不是說這樣大家往後都不用道歉了,只是有時候道歉含有一種雙方較勁的意味---先說的就輸了,或者我道歉你也要道歉。
警方執法過當,輿論譴責,在位者要有負責的表示(個人覺得不到下台那麼嚴重啦....)
沒有,是不應該與遺憾,但我會覺得遺憾的另一原因是部分民代當初在陳先生來台遭推擠時,仍大放闕詞說「這已經算很客氣了」
乃至於集會遊行到後頭走調,民眾行為亦失控時,該負責的主席也不見其約束力量,還有點繼續下去的味道。
唉,我不曉得該如何去解釋心中那份錯綜複雜的感覺
政府有可議之處,但另一方也有該負起的責任啊!
其實大家並沒有覺得集會遊行不好啊,只是個人的聲音和行為不能置於大團體之前。
印象中的公民課本有這麼一句話:「個人自由是以不妨礙他人自由為前提」(諸如此類的,過著10幾年我也忘的差不多)
透過活動來表達心聲,是民主社會的象徵
但法律的規範就是為了約束活動不要走樣變調,否則任何一點小事都要上街頭鬧大,豈不累哉?
沒有人能拍胸脯保證每個集會遊行都是大夥開心出門平安回家。
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由許可改報備不妥的理由。
Nodame大概是近期內我最喜歡的日劇了
看完上野樹里的表現,緊接著看Last Friends會有種消化不良的感覺;不過也是相當精湛的演技。
還是那句話,只要是自己認可的事,就沒有大非,自己反對的事,連一個小點都可以放大。雙重標準,再次顯現。嘴巴說尊重,行動和心態有尊重嗎?這是我們這個政府和支持它的人的最大問題。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我實在看不懂這句話的邏輯。道歉真的這麼困難嗎?在台灣,老師犯錯不用跟學生道歉,父母犯錯不用跟孩子道歉,政府犯錯也不用跟人民道歉。我實在很驚訝也很遺憾,竟然會有人認為道歉是沒有用或是沒必要的事,或是先道歉的人就輸了這種事。這要如何教育下一代負責這個觀念?當今台灣會不沾鍋和硬拗文化當道。不管哪一個黨,政府官員或是民意代表,隨口說出不得體的話,都可以事後撇清和否認了,要他們真的對犯錯道歉甚至負責,難怪比登天還難。喔對了,我記得台大校長最近曾為校友行為道歉過啦!也許這是一點進步?
其實反對集遊法修法的人有民眾最後一定會失控,或是妨礙他人自由這種心態,大概當年的刑法一百條又可以重現江湖,監獄裡的思想犯又會再度出現。請仔細想想,誰會為了芝麻蒜皮之類的小事,去號招大家上街?如果不是忍無可忍,誰喜歡沒事上街頭?上街抗議,是民眾表達意見的最後手段啊!如果連這點權力都要被剝奪,台灣真的什麼都不剩了。
總歸一句話,只問立場,不問對錯,是所有問題最大癥結所在。
謝謝老師的教導 ^^
那個那位
好好聽老師說的話
知道嗎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