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06

看見鳥唱歌


還記得我在九月曾經和實驗室到華盛頓東部收集下年度的實驗動物白冠麻雀嗎?昨天花一個下午分析牠們唱歌的行為。
我們實驗室用電腦記錄牠們的歌,之後可以在螢幕顯示聲譜圖,也就是橫軸是時間,縱軸是頻率的圖。很興奮除了用耳朵聽,還可以用眼睛看到一首白冠麻雀的歌。照片秀的就是一首白冠麻雀的歌。牠們的歌通常由五個音節組成。第一個音節是稱為Whistle的長音,第二個音節則是往上滑的Warble,第三和第四音節稱為Buzz,最後一個音節是Trill。靠電腦程式,可以分析每首歌每個音節的長度和頻率。藉此可以發現每隻鳥會有些微不同的歌唱頻率和長度,以及Warble的方式,但是基本上白冠的歌都由這五部份組成。通常在春天求偶時,為了吸引母鳥和宣示領域,白冠麻雀唱歌的行為會大幅增加,歌也唱得更好。如果將抑制神經活動的藥物打入腦中控制唱歌的區域,便會發現歌的組成會受影響,例如無法唱出完整的歌,或是頻率改變等等,藉此可知哪些腦部區域與唱歌行為有關。
從研究老鼠神經發育,改來研究鳥的神經發生與唱歌的關係,果然是有趣多了啊!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Tufted Titmouse

5 Comments:

At 12/15/2006 02:04: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真有趣呢 可以這樣分析鳥唱歌

 
At 12/15/2006 02:23: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原來妳這位生物學家是研究這個領域的呀!

真是羨慕你們,可以把工作和興趣結合在一起。五色鳥小時候也想過要當生物學家,可惜高中選組時不小心選了第二類組,轉了個彎和生物絕緣。不過,我弟弟也是念生物的,現在做研究助理,研究基因之類的,他也是樂在其中。

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看看妳的研究結果喔~

 
At 12/15/2006 04:58: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Lica,
要分析人聲也是可以的喔!

To 五色鳥,
這個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領域。就是因為想把工作和興趣結合在一起,才會給研究鳥的。不過,雖然看似有趣,大部分研究的時間都很枯燥,不像單純賞鳥那麼輕鬆好玩。也因為不想做些見數不見林的研究,才會研究鳥,這樣就有機會做些從基因一路到行為的研究了。

 
At 12/15/2006 02:50: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之前公司有個brown bag,說明交通噪音對鳥類的影響時,也有類似的音譜,還蠻有趣的.
噪音如果和鳥叫的頻率相近,幼鳥會因為聽不清楚成鳥的叫聲,學習的不完整,而因此被孤立或不被認同.

 
At 12/16/2006 01:50: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要回應小玲有意思的留言,可以從這個研究來說明。Hans Slabbekoorn1 and Ardie den Boer-Visser在最近一期的Current Biology 16, 2326–2331, 2006中發表了一篇研究,說歐洲幾的大城市像是巴黎、柏林,一種叫做Great Tit的鳥唱歌的頻率比同種住在森林裡的鳥要高,歌也唱得比較快。很有可能為了對抗都市環境裡的低頻噪音所致。但是不清楚的是,這是天擇的結果,還是學習造成的。但可以知道的是,人類的環境的確對鳥兒的行為造成影響。當我們進行任何開發案的時候,真的要做好環評啊!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