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2018

五分之一個世紀的想念—英國國家藝廊(下)

IMG_0075 最近的睡前讀物「The Last Painting of Sara de Vos」是一本關於17世紀荷蘭女畫家作品的小說,書中擁有該畫家畫作的紐約律師,常在空檔時跑去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找張畫凝視冥想,讓我羨慕不已。要是我住在倫敦、華盛頓DC或是紐約,應該也會如此渡過空閒時間吧!但畢竟我只是旅人,得把握居遊倫敦期間,好好浸淫在這裡的藝術世界中。首先,來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Sandro Botticelli的「Venus and Mars」前。Botticelli是畫美女的高手,2011年去翡冷翠開會,第一次站在「春(Primavera)」與「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兩幅畫作前,徹底臣服於他筆下的美女姿態與容顏。我覺得倫敦的這位維納斯,比翡冷翠的還美呢! IMG_0080
國家藝廊也收藏另一位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Raphael的作品「Pope Julius II」。過去見到的Raphael畫作大多是宗教畫,這幅栩栩如生的教宗坐像角度很特別,讓觀賞者有種站在他身邊的錯覺。 IMG_1955 另一幅由義大利畫家Pisanello所繪的「The Vision of Saint Eustace」,雖然也是宗教主題,畫風卻很有插畫感,尤其有不少鳥類,讓喜歡從古畫賞鳥的我們十分有興趣。 IMG_0076
繼續將腳步延伸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荷蘭,這幅「The Portrait of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可說是第一位把油畫技術發展到極致畫家Jan van Eyck的最有名的作品。 IMG_0079 接著進入16世紀,來看看擅長人像畫的德國畫家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作品「Jean de Dinteville and Georges de Selve」。其實我不是特別愛人像畫,但Holbein畫作中的人物有種自然不造作的感覺,很能吸引觀賞者的目光。 IMG_2031
比利時宗教畫畫家Quinten Massys最有名的作品「An Old Woman」也可在國家藝廊見到。在那個追求美感的年代,畫一個看起來十分醜陋的女子畫像顯得非常特別。在現代人的眼中,甚至覺得帶點漫畫感。畫中的人物到底是誰是個謎,也許醜陋更能彰顯美感,或是從醜陋發現美感是畫家想傳達的意念也說不定。 IMG_0070 第一次知道義大利巴洛克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是來自多年前閱讀的一本報導文學「The Lost Painting」。書中描述他的作品「捉拿基督(The Taking of Christ)」的發現過程,讓我從此對藝術史產生濃厚興趣。謎樣的畫家卡拉瓦喬生活狂亂,強調光線對比的畫作卻有種難以言喻的戲劇張力。這回在國家藝廊,終於有機會親眼瞧瞧他的畫作「The Supper at Emmaus」,果然十分吸睛。
 IMG_1890
造訪歐美美術館,最常遇見的繪畫主題是宗教。對於非教徒的我們來說,恰好可以純粹從美的角度來欣賞這些畫作。在這些宗教畫中最常出現的主角無非聖子與聖母,但義大利17世紀畫家Sassoferrato的這幅「聖母祈禱 (The Virgin in Prayer)」則只有聖母獨自出現。在全黑的背景中,身著西方繪畫中代表神聖又謙遜的群青色(ultramarine)披風、與尊貴身分朱紅色(vermillion)袍子的聖母,正眼神低垂雙手合十禱告中,呈現寧靜祥和的氣氛,畫面單純卻撼動人心。想起台灣這一陣子為了公投議題的紛擾不禁感慨,宗教就讓它回歸信仰與藝術,請別涉足法律與科學,這可是會失了人心的。 IMG_2080
另一幅充滿光線感的「A Man seated reading at a Table in a Lofty Room」,一度被世人認為出自荷蘭光影大師林布蘭(Rembrandt)之手,但後來被認定是其追隨者的作品。不管是不是林布蘭的畫作,這絕對是幅讓人印象深刻的傑作。 IMG_0083 在西方藝術史上,有四位風景畫大師,分別是Claude Lorrain、John Constable、JMW Turner與Camille Corot。其中,我的最愛是法國巴比松畫派的Camille Corot。他筆下的風景畫,沒有激情與浪漫,而是呈現一股恬靜的氣息,當年在紐約第一次見到他的畫就愛上。這四幅系列畫作「The Four Times of Day」,分別呈現早晨、中午、傍晚與夜間的樹景。 IMG_0087
接下來這幅「In the Garden」是義大利畫家Giovanni Boldini的作品。 雖然他以風俗與肖像畫出名,我很喜歡這幅風景畫的田園氣氛。
 IMG_0056
進入19世紀後,藝術之旅的腳步來到印象派大鳴大放的時期,畢沙羅(Camille Pisarro)是其中一員大將。這幅「The Côte des Bœufs at L'Hermitage」看起來很熟悉,但我還沒去過法國,為何會這樣呢?原來在19年前我短暫造訪國家藝廊時,就曾站在這幅畫前過而深受其吸引。剛剛翻了我的各國美術館明信片資料夾,就找到了當年買的這幅畫明信片。 IMG_0051 印象派除了畫風景,也畫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以「芭蕾舞者(Ballet Dancers)」為題材的竇加(Edgar Degas)。
 IMG_0067
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喜歡塞尚(Paul Cézanne)的風景畫。他的風格介於印象派與立體派之間,這幅「Landscape with Poplars」似乎隱約可以看出端倪。 IMG_0055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盧梭(Henri Rousseau)的畫我也很欣賞,幾可說是素人畫家的他,畫風渾然天成且充滿想像力。誰想得到一位海關官員會畫出這些充滿叢林感的畫?還真是「Surprised!」(本畫畫名)! IMG_0066 最後來到20世紀。注意到雙幅作品「La Terrasse at Vasouy The Garden/The Lunch」的繽紛,第一次認識這位法國畫家Edouard Vuillard。 IMG_0065
1997年因樂團受邀到歐洲參加音樂節活動,而首次造訪奧地利。當時的我,還不知克林姆(Gustav Klimt)畫作的魅力,而錯過欣賞維也納分離派作品的機會。這回,站在他的這幅「Portrait of Hermine Gallia」前,終可體會其作品的浪漫與神祕氣氛。
 IMG_0063
最後,是兩幅借展的作品。其一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Motherhood」。之前在國家地理頻道看了介紹這位畫家的影集,確認他的確是信手捻來的繪畫天才,但也是不折不扣的自私鬼啊! IMG_0064 另一幅,是馬諦斯(Henri Matisse)的「The Forest of Fontainebleau」。至今看過不少這位野獸派畫家的創作,但對那狂放的筆觸和用色還不能完全懂得欣賞。也許等年紀再長一點看看是否能體會吧!

除此之外,國家藝廊還收藏有提香(Titian)、Velazquez、哥雅(Francisco De Goya)與El Greco的作品,實在值得慢慢欣賞。一個下午看下來,真是場美學的饗宴,而這只是倫敦藝術之旅的開頭而已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五分之一個世紀的想念—英國國家藝廊(上)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