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塔普倫(下)
回顧吳哥之旅,可以發現自己深受從兒時至今閱讀過與看過的西方讀物與影視節目所影響,才會覺得考古與廢墟浪漫,連帶左右了美學觀點。記得在BBC看到一個介紹絕美義大利花園的節目,在眾多不同風格的西式庭園中,我的最愛就是位於義大利中部的Garden of Ninfa,一個有中古世紀廢墟的浪漫英式花園。在吳哥,雖不見花園,但帶給我浪漫情懷的廢墟絕不會少。位於這名單頂端的,就是塔普倫寺。 像座迷宮般的塔普倫吸引眾多遊客探訪,但只要不拘泥於那幾棵絞殺榕盤據石牆的熱點,還是可以找到人少的角落。
所以當我見到眼前綠意與亂石堆包圍的塔樓時,還真頗感激動呢! 百年前初次見到這畫面的法國人應該也深深被塔普倫之美虜獲吧?
其實因為時間關係以及人太多影響,探索吳哥期間都無法慢慢尋覓攝影角度,尤其是光影在石牆上的變化。偶爾瞥見一角,就會大為感動。
繼續往第一圍走去。每次走在廢墟的迴廊間,都是讓想像力馳騁的時候。 幻想會不會一眨眼就會有成排仙女自牆面而下,在我們面前跳起舞來。
即使幻想沒有成真,卻不影響我們發現隱身樹幹間對著你笑的仙女石像。
在明暗之間穿越一座座的迴廊。 終於抵達中央聖殿一帶。
在塔普倫,穿行迴廊比探訪一座座塔樓更有趣。 因為會對海闊天空後的視野充滿期待。
轉個彎,鑽進一個只剩下我的天井。深深後悔大學時為什麼沒有勇氣獨自一人跑去修人類學,而跟著同學選了不知所云的社會學? 如果在大學時代趁著不用繳學分費多挖點寶,應該更聽得懂眼前石頭對我說的話。
對於每天都是石頭的畫面,就不會不知該寫些什麼了。
在離開塔普倫內院之前,在牆上發現劍齒龍模樣的石刻。劍齒龍的化石在歐洲出土,為何12世紀的吳哥人會以這樣的造型裝飾寺廟,著實令人玩味。
回來後,JY為塔普倫畫了一幅水彩。這一幅八開水彩畫,是目前我的最愛!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尋幽塔普倫(上)“
標籤: 難得小旅行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