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10

I amsterdam

IMG_0010
真捨不得,寫了將近四個月的歐洲之旅終於要到尾聲了。想想真不錯,短短的12天旅程,卻夠我寫上一季。這趟豐富的旅程,果真成了苦悶又壓力大生活的精神食糧。開學術會議、看古蹟、逛美術館、聽音樂會、參加歷史慶典、騎腳踏車、划獨木舟、賞鳥、在街頭café用餐……全都是讓我回味再三的經驗。就以阿姆斯特丹Rijksmuseum前方的公共藝術「I amsterdam」來總結吧!
DSCN5901
這個作品很有意思,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開頭字母剛好是am,加上I,就變成”我是阿姆斯特丹”之意。這裡的居民一定以身為阿姆斯特丹一份子為榮,才會大聲喊出、還造出「I amsterdam」的藝術作品。所以來到這個廣場的旅人,應該也都會與之合影吧!很好奇,如果問所有的台北市民,有多大的百分比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他以台北市為榮呢?
DSCN5898
從飛機來到荷蘭上空準備降落的剎那,JY與我就覺得對這個國家感到莫名的熟悉。討論的結果,是去除縱橫的水道後,荷蘭鄉間的景色很像我們待過的美國大學城。這個國家,很適合自助旅行。除了觀光客多到爆的阿姆斯特丹外,大城小村大致上感覺乾淨又安全。體型普遍高瘦的荷蘭人,大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再加上願意主動助人,讓旅人雖在陌生國度卻感覺自在。少數幾件讓我們不習慣的事,是餐廳不禁煙、不帶位,和上廁所要錢。真不知派個人在廁所門口收錢,是不是降低失業率的一種方法?

至於她的鄰國比利時,則給我們全然不同的感受。官方語言是法文與荷語的比利時,能說流利英文的人明顯比荷蘭少。不知是不是食物比較可口的關係,比利時人身材顯得較為臃腫。也不知是不是較為靠近南歐的關係,比利時人講話比較大聲、街頭也較無秩序感。從布魯日回布魯塞爾的火車上,我們就被一群聒噪的青少年轟炸了一小時。有趣的是,我終於知道台灣之前被人拿來取笑、所謂”菜”英文的公共標示,像是換尿布台(Baby changing station)、臨停接送區(Kiss and Ride)學自哪裡了,就是比利時啊!在所有的比利時車站都會見到上述的英文標示呢!另外,在台北東區街頭可見的公共腳踏車造型,也跟布魯塞爾的一模一樣。真的很好奇,當初台灣的相關政府機構是來比利時考察的嗎?

在這趟旅程之後,我更加確定自己是個旅行上癮者。從事前在電腦前查資料規劃行程、訂機票、火車票和旅館的興奮感、初到陌生國度的緊張感、與旅途中預期與非預期事物相遇的亢奮感……到回家後的滿足感,讓我對旅行這件事樂此不疲。眼看過年到日本的機票又訂不到了,該如何安排下一段旅程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橘色狂熱

標籤:

2 Comments:

At 10/28/2010 10:40:00 上午, Blogger ming said...

我早就覺得妳很有旅行的天份!!!
非常棒ㄛ~~

 
At 10/28/2010 12:45:00 下午, Blogger Euphtw said...

原來旅行還有天分這回事啊?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