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雪見(上)

雪見、觀霧和武陵(如果把它想成陶淵明的桃花源),這麼美的地名屬於台灣的哪個國家公園?

那就是位於中北部山區的雪霸國家公園。七月中,本來計畫從東側的武陵來探訪這個初次見面的山岳型國家公園。無奈被一個未登陸的颱風打亂行程,不甘心的我們,決定趁著好天氣,從西側的雪見(一個我第一次認識的美麗地名,讓人心生嚮往)再訪雪霸。大學教授沒有暑假(請親人們不要再誤會了),好不容易排出一個星期的假期,卻很有可能隨時被颱風掃了興。颱風,真的是curse and blessing of Taiwan。缺水的島嶼需要它帶來的雨水,它的威力也塑造了台灣多變的地形,但地狹人稠、氣候變遷加上人謀不彰,它也屢屢造成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生命財產的損失。看到同胞受難,我心裡難過。看到有人跑去災區觀光(而非救災),或是對南部民眾的遭遇幸災樂禍(我相信只是極少數人),我心更痛。大自然的力量創造出美麗之島,它是否也能孕育出擁有同理心的子民們?
可以想像,位於中北部深山的雪霸國家公園到訪不易,要抵達任何一個遊憩區或登山口,都得經過路途遙遠的林道。而這些林道,每年夏天經過颱風的洗禮,都暗藏土石流的危機。壞了好久的大鹿林道(往觀霧)和司馬限林道(往雪見),好不容易在今年七月一日重新開放。希望經過這次風災肆虐後,雪霸國家公園以及聯外道路都安然無恙才好。這回我們探訪的雪見,位於苗栗縣境內。從台北南下,經採草莓有名的大湖,轉狹窄蜿蜒的苗61線道開六公里往中興。在這裡,必須下車辦理甲種入山證,才能進入往雪見的司馬限林道。由此去,林道一路爬升,林間也不斷傳來鳥囀。十五公里後,抵達二本松。再往前開8.7公里,就會抵達遊客中心。

從中興檢查哨望出去的風景,河對岸的峭壁頗為壯觀。

過了二本松不遠,路旁有木製景觀台,可以眺望大安溪上游。山坡上,是幾個泰雅族部落。

山裡溫差大,木頭棧道上滿是露水。

車行盡頭,就是雪見遊客中心。司馬限林道一路狹窄荒涼,很難想像山上竟然有這麼大的一棟遊客中心。我們為了看聖稜線而來,當然是進去問問解說員,哪裡適合爬山看山。駐守的解說員大叔建議我們,繼續沿著不准車輛通行的司馬限林道走五公里,就會抵達東洗水山登山口。他說,這一路都有機會眺望聖稜線,而東洗水山山頂視野更好。

獲得寶貴訊息後,我們迫不及待整裝出發。果然,在林道開闊處的右手邊,就是日本台灣山嶽會總幹事沼井鐵太郎在1927年攀登大霸尖山時,看著從大霸到雪山一路超過三千公尺的稜線所發出的讚嘆「……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後來成為台灣山岳界口中的聖稜線。照片正中央,就是雪山;左方,則是大霸尖山。要是在冬季,聖稜線一定白雪皚皚。雪見之名,不知是不是從此而來?

用長鏡頭拉近,來瞧瞧被稱為世紀奇峰的大霸尖山。可惜早上逆光,只能欣賞她的剪影。


盛夏的雪見,當然不是白色當道,而是繽紛多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有著巴掌狀大葉的植物(我又需要植物達人幫忙辨識了)。

萬綠叢中一點紅的,不只是芒草。

還有許多變色的紅葉。

它們在耀眼的陽光下,看起來美極了。

難不成,雪見可以在一天之內看到四季變化?

雪見名聲不響亮,到訪的旅人不多。海拔大約二千公尺的她,氣溫涼爽宜人。耳邊更不斷傳來冠羽畫眉秀氣的歌聲。踢了一大段林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走走拍拍,雖不是三千公尺高海拔的風景,卻也饒富趣味。

夏季是野花季,走著走著發現路邊有一大叢寒梅。


果實鮮豔欲滴。

山壁上也長了些黃苑,一種中高海拔常見的菊科植物。

這不知是什麼植物的果實。

發覺自己實在太少到中高海拔走動了,許多植物都不認識。

走了五公里後,來到東洗水山登山口。東洗水山標高2248公尺,登山步道卻只有700公尺長。這麼短的步道,可以預期將會一路陡上。

的確,這條步道幾乎有一半以上都需繩索輔助。沒有之字形階梯,而是垂直爬升!一路手腳並用,狠狠地操一下身體。

這天,沒有其他人跟我們分享東洗水山。只有一大群在陽光下盤旋的蟲(照片就是牠們的移動軌跡),以及附近的山羌叫聲而已。

爬上山頂後,聖稜線更近了,雪山圈谷也看得更清楚。只是,我們本來以為山頂視野遼闊,但事實並非如此。這裡的山頭長滿了樹木,只有一小塊空檔可以眺望聖稜線,有點被騙的感覺。

不過,活動四肢後還是很暢快啦!下山後,又在林道上發現更多動植物。

有不知名的蘭花,

以及黃花鳳仙花。

黃花鳳仙花屬於台灣特有種植物,也是台灣唯三的原生鳳仙花科植物。瀕臨絕種的她,大家可要好好保護。

當我們回到遊客中心時,不知是不是那個鄉鎮的自強活動,一個很像民代或里長的人帶著大隊人馬抵達。他們正要爬上遊客中心二樓去看解說影片。似乎有人抱怨爬樓梯太累,那個很像民代或里長的人就說如果他選上縣長,就在這裡蓋電梯,這樣大家就不用爬樓梯了。唉,到野外不動動身體接觸自然,還要繼續搭電梯,真令人懷疑他們來這裡做什麼?
還是趕快逃離人群吧!我們決定走另一條路,經天狗、梅園、象鼻和士林幾個泰雅族部落下山。本來想到部落裡探訪泰雅族織品的,可惜沒預約沒得看。倒是這個山豬形路牌,很討人喜歡。

我們沿著狹窄的道路在山裡繞來繞去,最後,竟然從台中東勢這頭出來,回到塵囂。中途,還是可以發現之前道路坍塌的痕跡。回頭看,本來的馬路底下全空了。
這天的經驗,很像回到過去在華州的時候。開過高速公路、鄉間小路和最後的林道,遠離人群去爬山。下回,我想要在有雪的時候,再訪雪見。體驗那樣的氛圍,是否和她的名字一樣美。
國家公園手札上一篇“藍。白。綠 @ 合歡主峰“
標籤: 國家公園手札
8 Comments:
芒草上那一張: 八角金盤
黃苑下那張: 日本商陸
我最愛那張糊了(還是其實是故意的??)但是有飛行軌跡的那張!!
再次感謝資訊。
那張飛行軌跡照其實很難拍,因為森林裡很暗,蟲一直動難對焦,沒有腳架又得長時間曝光,所以就變成這樣啦!
我喜歡那張大安溪的河谷,很美~
是啊,第一次從這個角度看大安溪呢!
你好:
因為查了一下雪見的資訊,而發現你的blog,還有這麼多這麼美的照片,感謝你的分享呀!!
想請問一下,前往雪見的路況如何?
去年雪見剛開放時,前往過一次,印象中一般小轎車開進去,很容易撞到底盤,不知道現在狀況有改善了嗎?
那之前颱風有影響到前往雪見的路嗎?
請問你是從哪一條路進去雪見的呢?
我們是在莫拉克風災前去的(從大湖)。當時路況(司馬限林道)很好。現在就不知道了,你可能得上國家公園網頁查詢最新狀況比較準。
您好,
掌狀裂葉的植物是蓪草。
太感謝了,的確看起來比較像蓪草!多謝幫忙指認。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