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009

異世界之境—台北華山文化園區

DSCN7048
這一陣子的工作都在電腦前面,準備新的課程,修改投稿的學術文章,撰寫上面交代下來的計畫;除此之外,還要搞定動物房和訂動物的事;加上開不完的大小會議,面對各種根本不合理的井底之蛙規定。唉,真的沒有人教你怎麼當個教授,沒有職前訓練。在你到校報到的那天開始,身分的瞬間轉換有時還真讓人招架不住。因為如此,回到家後我得了電腦恐懼症,不想打開電腦,即使照片都傳好了,卻沒有動筆的慾望。

明天,還要再搬一次家,把我落在娘家的鋼琴和幾箱書搬到天母。回台後的忙碌,讓我一直沒有一鼓作氣好好整理從小到大的雜物,而是像螞蟻搬家一次拿一點到新家,這個像豬窩的房間已經快讓老爸老媽翻臉。在老家閨房整理舊物的感覺很特別,從小學留到現在的小玩意、剪報、書信卡片、獎狀,閒書課本,碩士班時期讀的一箱箱文獻,全在一間不算小的房間裡。快要遺忘的物品,都還收在櫃子中、抽屜裡和床底下。該留還是該丟?留下來,家裡有這麼多空間嗎?丟掉了,記憶是否就此消逝?真是困難!至少,明天終於可以和我思念已久的鋼琴重聚。早已僵硬的手指可以再度在黑白琴鍵上飛舞,心情煩悶的時候就來彈彈琴吧!

以下進入正文:

JY與我都不是電腦高手,要不是回台灣後為了添購印表機和手寫板,很少會到光華商場一帶出沒。因為這個機緣,才發現台北市中心內竟然有個奇妙的園地。它,就是位於光華商場旁老酒廠再造的華山文化園區
IMG_0063
其實我的老家距此不遠,印象中這一帶屬公賣局所有,阿公稱這裡為“紅酒會社“。每次搭車經過,只覺得這個酒廠的建築有股質樸的美感,除此之外對它一無所知。今年年初,終於趁著天氣放晴的兩個週末來此探探。

原來,華山文化園區本為日治時代生產清酒的工廠。創立於大正三年(1914年)的它,原名為「芳釀社」。因為菸酒制度和政權的更替,它不斷改名,從「台北專賣支局附屬台北造酒廠」、「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場」,到「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但在地價昂貴和污染嚴重的台北市中心釀酒畢竟不切實際,酒廠於1987年遷往林口,廠房則被閒置。直到1999年,這個空間再度被重視。在古蹟再造的潮流影響下,這裡成為藝文界的創作場所,而再度被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至於華山一名的由來,則是1922年日本政府廢除台北舊有街庄名,以治台首任總督樺山資紀的姓,稱此區為樺山町。因為政權轉換而改換地名對台灣來說不是新鮮事,國民政府統治台灣後,它從樺山又改成華山。
IMG_0058
從八德路這頭來到華山文化園區,首先會看到的就是高塔區。建於1920年的三層建築,原為釀造米酒的所在。
IMG_0059
因為是酒廠,所以沒有特別的雕樑畫棟。但那高低錯落的水泥和磚造建築,比起現代建築的醜陋,感覺可愛多了。
DSCN7737
這一帶,似乎是cosplay(角色扮演)的大本營。每次來,都有打扮成漫畫或電玩人物的少女穿梭在廠房間拍照。這一回,則似乎是娃娃的角色扮演大集合。男男女女人手一個打扮千變萬化的娃娃,在歷史建築間留影。
IMG_0006
佔地不算小的華山文化園區,由不同造型的各個時期釀酒廠房組成。少數幾個新東西,大概就是腳底下的馬賽克裝飾,
IMG_0008
和高塔圖案的水溝蓋了吧!
IMG_0077
往園區裡面走去,會看到另一個特色建築—四連棟。當初做為紅酒貯藏庫的它,建於1933年。不知阿公口中的“紅酒會社“,是不是從此而來?
IMG_0030
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四連棟的一角站著那隻台北奔牛節的牛肉麵牛。
DSCN6982
四連棟裡面,則有年度漢字和書法展覽。巨大的廠房裡,從天花板掛著一幅幅的字,蠻有震撼感的。不過,白紙黑字如此掛法,讓人有點進入靈堂的聯想。
DSCN6990
說實在的,我們不太理解華山文化園區的設計。以老建築再利用的想法,當然是盡量保持原樣,不要添加太多現代的東西。但這整個園區,卻幾乎保持原來廢墟的狀態。動線不明,地上也凹凸不平。
IMG_0044
到處有塗鴉不說,還有許多陰暗的角落。不知沒有圍牆的園區,入夜後會不會成為治安的死角?
IMG_0039
也許保持廢墟感,也是空間再造的一環?在園區裡面行走,有種末世紀的味道。
IMG_0043
甚至,有進入魔法異次元的感覺。建於1931年的維修工廠,有老樹從中穿出。
IMG_0052
樹與老房子共生,甚至還隨著建築彎了好幾次直角。漫步其中,還頗有考古探險的意味。
IMG_0081
走著走著,來到建於1933年的蒸餾室。這裡是釀製米酒過程中的一部份,為了當年的蒸餾機具,樓高三層的建築中有許多圓形穿孔。
IMG_0062
走在這裡,真的有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廠房一角,甚至還留有竹簍裝的空酒瓶。
IMG_0019
廠房深處,有個被鐵絲網隔絕的建築。
DSCN6971
隔著鐵絲網往上望,是被鋼架隔絕的天空。
IMG_0058a
不知為何,這裡老是讓我聯想到納粹集中營。
DSCN6970
牆上的塗鴉,則是囚禁在營中人們的創作。
IMG_0055
是電影看太多了才會如此亂想嗎?不知文化園區打算將這裡如何利用?
IMG_0083
釀酒需要鍋爐設備,所以這裡也矗立著一根大煙囪。
DSCN7767
加上這根建於1931年的煙囪,更讓我覺得這裡像集中營。
IMG_0091
小時候的台北,地上是有火車跑的。這裡,也是樺山貨運站的所在,與酒廠有支線相連。在鐵路地下化以前,老爸常帶老弟和我來這裡看火車。現在,從文化園區旁的公園還看得到一小段鐵路。
DSCN7768
不知為何而留下的一堵磚牆,也爬滿盤根錯節的樹幹。這裡的一切,都好魔幻。
DSCN7773
透過公園裡的苜蓿小花看台北,更有異世界的趣味。
IMG_0059a
這,就是台北啊!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糕點Cafe系列—溫德德式烘培餐廳

標籤:

4 Comments:

At 3/13/2009 11:29: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舊物說不定可以擇要盡量留下來
只要收集堆疊方式安排一下,可以減少所佔的空間
以後的家中空間說不定更大(買新房子)
說不定會有一個個人博物館
展示一生的收藏
在八九十歲時回憶
應該很溫馨吧 ^^

 
At 3/14/2009 09:17: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这里真的非常魔幻

很像电影画面

我觉得旧东西就别整理了。 扔了算了。一旦整理了,就舍不得了。

 
At 3/15/2009 01:41:00 上午, Blogger seventeen said...

照片很讚,不過我要推的其實是井底之蛙的規定。

 
At 3/15/2009 08:40:00 下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Bond,
買新房子,這難度很高。
個人博物館,不知有多少人想看?
我想,只能盡量取一個平衡囉∼

To cloudsnow,
妳也覺得像電影場景!每次來這邊,我都幻想也許一不小心就會闖進魔法的國度呢!

沒錯,有些東西真的得狠心丟棄,不然家裡會堆滿用不到的雜物哩∼

To Seventeen,
哈,果然是內行人!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