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石席苔散無蹤—眠月線
與久違的姊妹潭打完招呼後,看到一旁有著往阿里山地區最高點塔山(2663公尺)的步道指標,索性繼續往那頭探索過去。
塔山步道單程3.5公里,開頭的這段沿著木梯一路在森林中上行。
林下滿是蕨類與苔蘚,視覺清新。 上行一陣後,步道與祝山線鐵道交會。這裡有座讓我聯想到哈利波特電影的木造天橋橫跨鐵道之上,可惜此刻沒有火車通行。 雖然沿著鐵道走較平緩輕鬆,我們還是乖乖走在森林裡高繞的步道上。 不時可在左手邊見到鐵道設施。
這條鐵道,是始建於1915年林場時代的眠月線與森林遊樂區成立後觀日出用祝山線共線的路段。
不管用途為何、運行與否,穿梭於森林間的鐵道總給我浪漫的想像。
若沿鐵道行,約一公里後來到眠月線和祝山線分道揚鑣的十字分道站。
畫面上方這一條,是長9.26公里的眠月線;下方,則是長6.25公里的祝山線。
我們續行高繞的塔山步道,來到2公里處、一旁即是眠月線鐵道的大塔山登山口木造平台。此刻,已無一早的清幽氣氛,一群又一群各種年紀的遊客聚集平台周圍,大聲喧嘩吵雜不已。原來,他們全是慕近年來爆紅的眠月線而來。
小學的時候,我們與老爸高中同學一家同遊阿里山。曾經搭過眠月線到底站石猴一遊。石猴之名,來自車站旁一塊巨石山壁的形狀極似獼猴坐姿。石猴站當時也是往眠月神木與傳說中阿(里山)(杉林)溪縱走的起點。無奈在1999年921大地震與2009年莫拉克風災侵襲下,這段原本有12座隧道與24座橋樑組成的眠月線鐵道多處崩塌損毀無法通行。石猴也因為土石崩落,再也沒有猴子的外觀了。
不過念念不忘這裡山林景觀的人們,決定靠雙腳回到石猴、眠月神木,甚至續行阿溪縱走。網路時代的一張張站在高架鐵道前的打卡照,讓前往眠月線的人趨之若鶩。這條原本就不是健行步道的路線,也因此意外不斷。這回我們沒打算探訪眠月線(走全線因為會經過台灣一葉蘭保護區須先申請,有一日人數總量管制),只想走一小段看看就好,一路來到「第一號明隧道」處。
隧道開頭看起來狀況還不錯,不過再往前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片大塔山下的大峭壁,一早就雲霧繚繞。
往隧道中段靠近,可發現隧道鋼筋外露,上面還卡著大落石。
再往前,赫然發現這座隧道已經因為坍方斷成兩半。要往前行,須拉繩索攀爬於裸露的石壁上。看起來頗驚險,上下行得互相禮讓所以塞起人來。
聽在場的人說,此處下雨容易形成瀑布更加難以通行。此狀況的確在上週末發生,有探訪眠月線的人因為瀑布受困報警等待救援。
雖然很想看看這麼多年後石猴的模樣,但這樣的路況我並不覺得安心。架高的鐵道橋、多年腐朽的枕木,以及崩塌的隧道都不安全,如果這是一條正規的登山健行路線,不是應該稍稍改善步道狀況才對嗎?若評估此路段有嚴重安全疑慮,那就該禁止通行,而不是在入口處標示今年至今掛掉幾人、處罰幾人。想起「眠月」一名,據說取自阿里山森林鐵道的倡議者與森林學者河合鈰太郎踏查此區時,入睡前望見月光映照四周原始林自然之美的感動。他在十多年後重回阿里山,卻因伐木改變生態環境而寫下「斧斤走入翠微岑,伐盡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散無蹤,鳴泉當作舊時音。」一詩。不禁感慨,現在的阿里山不僅沒了千年古木林,枕石席苔可能也早佚失,雨後鳴泉更會斷了來時路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晨光姊妹潭“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