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秋雨來看你一見晴懷古步道
雙十連假臨時起意的宜蘭行,在羅東度過一夜後,打算一大早衝上太平山走走。日治時期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的太平山,從小就在老媽描述她年輕時曾搭台車與流籠前往探索而讓我心生嚮往。1989年林場轉型為國家森林遊樂區後,位於中央山脈北端海拔2000公尺左右的太平山區,規劃有多條步道供人親近山林與林業遺跡。幾年前,我們曾在夏秋走過其中的台灣山毛櫸步道、翠峰湖環山步道、三疊瀑布步道與茂興懷舊步道。這回,目標選定見晴懷古步道與鐵杉林自然步道。
為了避開連假出遊的人潮,我倆放棄旅館早餐。鬧鐘五點響起,在房內速速吃完前一晚事先買好的麵包配即溶咖啡,六點不到就退房出發。一路沿著台七丙線往西開去,在三星跨越蘭陽溪上的泰雅大橋,跟北橫東口打聲招呼,說聲我們一定會找機會來探訪你後,繼續沿著蘭陽溪上溯。過了棲蘭山莊下的家源橋,右轉是之前開過兩遍、往梨山而去的中橫宜蘭支線。我們,則是取道左手邊的宜專一線。沿著原太平山森林鐵路見晴線運材軌道而築的見晴懷古步道,在23.1公里處。
雖然前一晚天氣晴朗,多雨的宜蘭可是性情不定。從羅東出發時即是細雨紛飛,在宜專一線上奔馳時也是時雨時晴。清晨車不多,沿途遇見了兩隻獨行的台灣獼猴和一隻帝雉公鳥,很符合我們的太平山印象。來到海拔1890公尺見晴懷古步道口時,惱人的秋雨還是滴滴答答不停。
長度僅 0.9公里的見晴懷古步道,因為保有當年長約5.5公里的林鐵遺跡而大受歡迎。其熱門程度從園方得在距步道口一公里處開闢見晴停車場,並以免費接駁車往來兩地可見一斑。
迎著風吹來一陣陣雲霧與時大時小的雨,此刻氣溫只剩12度。穿上防水薄外套、戴上雨帽,正式展開今天的健行。原本擔心衣服穿得太少,但顯然多慮了,這樣的溫度才是我們所愛啊! 走在原本是台車道的步道上,沿途盡是台灣中高海拔霧林常見的扁柏與紅檜,難怪不同時期的統治者會覬覦台灣山林的資源。 此刻,伐木聲已遠去,剩下孤獨的軌道轉轍器猶在林下見證這一切。 即使眼前鐵道原本的功能是有點罪惡的運材,伐木終止後佈滿了植物的它們成了人類曾在此活動過的紀錄,讓這樣一條步道有了額外的趣味。 甚至多了浪漫與魔幻的氣氛。
不管是什麼時候,鐵道都不是給人走的。 但看著滿是綠的老鐵道,不禁幻想若能沿著它走一段,說不定可以穿越到過去。 每次來太平山,總是雲霧相伴。難怪此地要取名「見晴」這種激勵人心的名字啊!
舊道與新路,都是對山林有所求。
只是過去是林木,現在換成人對自然的想望。 跟森林的時間流相比,人類顯得微不足道。 自然一點一點地重回此地。
步道的最後,是兩座峭壁下的繩索橋。 不禁想起謝銘祐「路」的歌詞
「有路 咱沿路唱歌
無路 咱蹽溪過嶺。」
這是台灣人的精神,也是在山林活動的態度。 顯然太平山之神嘉許我們的領悟,你看,祂送了一朵「心」給我們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金色五十二甲"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