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集錦
成長與定居於人口超過百萬人的台北市,很慶幸在人生中有段時間體驗過大學城的生活。來到劍橋,讓我重新回味大學城歲月的點點滴滴。
當然比起美國中西部大學城,劍橋的歷史要老得多,建築也更有味道。雖然網路上查到的人口數都是12多萬人,劍橋感覺起來比Ann Arbor熱鬧多了。
大學城中心,是建於1478年的英國哥德式教堂Great St Mary's。 Great St Mary's不僅是教區教堂,也具有大學教堂的角色。根據傳統,大學的教職員必須住在教堂半徑20英里以內的範圍,學生則是三英里。 第一次來劍橋的那次,曾爬上教堂鐘塔俯瞰大學城風光。這回,則到教堂後方廣場的市集逛逛。依舊對劍橋腳踏車把手處的大藤籃印象深刻。 在聖約翰學院旁,還有創立於1130年的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這座古樸的石造教堂,是英國尚在使用中的四座中古世紀圓形教堂的其中一座。
除了各學院外,大學城中還有各種博物館可參觀。從門上的恐龍雕塑,不難猜到這裡是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Museum of Archaeology & Anthropology)。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是劍橋大學的拉丁文校訓,意指「我們於此獲得啓蒙與知識」。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不單由本能來左右我們的行動,而是透過教育與學習來提升理性與對真善美的重視。大學,就是讓啓蒙發生的場域。在身處劍橋的此刻,無不期盼台灣的高等教育機構不要背離這樣的理念,而成為只想「拼經濟」的職業介紹所。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更多劍橋學院漫遊“
標籤: 難得小旅行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