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康河(上)
在華人的世界中,這輩子第一次知道英國大學城劍橋(Cambridge),大概不是因為它的學術聲譽或歷史,而是來自民初才子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 與老弟花一星期遊倫敦的那次,就特地找一天前往距倫敦約一小時火車車程的劍橋一探。除了慕詩中「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的畫面外,總覺得比起齊名的牛津(Oxford),有康河(River Cam)流經各學院的劍橋多了一分靈秀之氣。 所以19年後,JY與我「輕輕的來」到了劍橋。除了一一探訪各個學院外,也再次搭上了方頭平底船(punt),由學生模樣的船伕撐篙,從「康河的柔波」角度欣賞這座古老的大學城。 康橋上橋梁無數,自Mill Pool買了船票出發後,首先見到造型充滿幾何之美的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劍橋大學由31個半獨立運作的學院所組成,數學橋就是連接橫跨康河兩岸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的一座木橋。 因為數學橋的特殊造型,讓後人穿鑿附會說它是由牛頓(Isaac Newton)所設計,而且不靠任何螺栓所組成。不過此橋最早建成於牛頓過世後兩年的1749年,其實跟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一點關係也沒有。 話說成立於1448年的皇后學院是劍橋大學前幾名古老、也是最大的學院之一,可惜我們到訪這天沒有開放大眾參觀。 小舟一路往北漂蕩,右手邊是各學院後院,左手邊則是劍橋學生慣稱「The Backs」的綠草地。要是我有機會在此求學,一定會在假日帶本書坐在河畔綠蔭下閱讀吧! 再往前,就出現劍橋地標、也是徐志摩當年當旁聽生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禮拜堂(Chapel)了。
不知當年年輕浪漫的才子是否也曾在晚禱時刻到禮拜堂中聽唱詩班如天籟的歌聲呢? 與國王學院一牆之隔的,是Clare College。Clare Bridge雖然不似康河上其他橋梁名氣響亮,擁有古典造型的它可是眾橋中最古老的(1640年)。
站在開放通行的Garret Hostel Bridge可以欣賞到方頭平底船與Clare Bridge的合影。 Clare College創立於1326年,是劍橋大學第二老的學院,可惜也沒有開放參觀。 好好奇紅磚圍牆後面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行船至此,不難想像劍橋的風光多麼擄獲才子的心,康河「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且讓我們繼續前行,撐進詩人的夢中!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跟著派丁頓熊遊倫敦火車站“
標籤: 難得小旅行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