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又有機—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
台北的博物館/美術館中,JY與我的最愛是台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在這棟很有空間感的場館裡看展,總是自在又愉快(人擠人特展除外)。即使不知當期展覽為何,常在天氣太熱、太冷或是下雨時晃到這裡來,而往往有意外的收穫。 這回來到北美館前,發現廣場上有座孩子們正在上方快樂爬玩的白色火山。
這天,我們趕上了即將閉幕的海澤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特展。英國鬼才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與其工作室,作品包括家具、公共藝術、建築、公共工程以及總體都市規劃設計。甚至連倫敦新的雙層紅巴士,也是他的設計。JY與我都不是設計或建築相關領域專家,當然不知海澤維克何人是也。但到三樓展區發現,2012年倫敦奧運那令人印象深刻、如花瓣般的聖火火炬乃出自他手,就不禁對這個展覽感到好奇了。 廣場與三樓展區一角,特地放置了可讓大家試坐、可360度旋轉的陀螺椅。這也是設計師的名作之一。
既然是名設計工作室的展覽,展覽簡介的樣式以及取用方式當然也充滿設計感。 三樓展出各種設計家作品的縮小版。其中最令人眼睛一亮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種子聖殿」。 一般來說,我並非前衛設計的愛好者。 但海澤維克的作品總是在前衛中帶有深深的有機感,也許正因為如此而十分打動我心呢! 例如這個電梯按鈕的設計,就給我古文明的神秘想像。
雖然我們很愛北美館,每次來卻都有同樣的疑問,那就是展覽內容的選擇。北美館有Fine Art之名,但往往展覽卻跟Fine Art無關,而比較接近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或甚至是更不知所云的行動藝術(Action art)。以這次的「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展覽來說,就很難想像它屬於Fine Art的範疇。更不要提空有諾大的展場,卻把這個應該很有看頭的展覽擠在三樓一角,且展出方式毫無設計感可言。不過抱怨歸抱怨,下次天氣太熱、太冷或是下雨時,我們應該還是會乖乖回到這裡報到吧!
藝文手札上一篇“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北美館典藏展“
標籤: 藝文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