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よ永に幸なれ—北投丹鳳山密境尋奇
近年來,台灣飽受本土與外來的PM2.5污染之苦,加上台北多雨,總覺得一年難得有陽光透明度高的日子。今天又是陰雨的藍色週一,需要一點陽光來提振精神,那就來篇台北盆地北緣午後散步紀錄吧!
台北盆地北側由一系列海拔近一千公尺的火山鎮守,在靠近北投一帶山腳則有由砂岩組成的丘陵。這些低海拔丘陵有錯綜複雜的步道相連,這天我們想去探訪海拔117公尺丹鳳山中的一個密境。要前往丹鳳山,可以從石牌軍艦岩一路縱走過去。為了節省時間,這回我們開車從奇岩捷運站附近轉進奇岩路,直接抵達位於半山腰的丹鳳山步道口。我一直覺得奇岩這一帶是盆地北緣最後坐擁山居生活的社區,離人煙不遠(一頭是石牌,另一頭通往新北投溫泉區),後山就是四通八達的郊山步道。要不是進城上班有點麻煩,聯外道路狹窄,不然定居此處真是不錯。在奇岩路轉向東北行之前,路旁出現中和禪寺建築群,就抵達丹鳳山步道口了。登山口旁,是一級上將陳濟棠將軍墓遺跡。在過去那個黨國不分的年代,過世的大官往往可以葬於視野風景良好的山區(不知是否是國有地?)。記得剛搬回台灣工作那年我們來過這裡,當時氣勢恢弘的陳濟棠將軍墓園還在此地。2012年,將軍後人將他的骨骸遷往中國故鄉廣東安葬,現在的墓園遺跡一片斷垣殘壁,還未完全被自然收回。唯一可讓人想像過去光景的,是步道旁由于右任所書的墓誌銘石碑。那天經過此處時,聽到一旁山友說起將軍後代認為此地應該歸他們所有,還想開發蓋房呢!如果此事為真,真是令人感慨都什麼年代了,那黨國不分的行徑怎還陰魂不散?
沿著水泥步道上行不久,抵達視野開闊的向陽山坡。這麼藍的天,好久不見了。 趁著好天氣,可以曬曬許久不見天日的大小鏡頭。
幾年前這個山坡曾經發生火燒山,現在擁有旺盛生命力的野花正努力奪回屬於它們的世界。 此刻雖是冬季,卻是台北最適合健行的季節。
最愛逆光的花草。即使不是畫家,此時也能覺得自己對色彩的敏感度提升。 向陽坡上開滿了這種顏色橘紅的迷你小花。 飽和度高的光線吸引人在山徑上流連。 這天會來丹鳳山,是為了要去尋找距山頂不遠處的密境。前往密境的岔路沒有官方標示,只能留意步道上寫著「往新北投」的幾個字。從這裡往左轉,鑽進一條通往樹林的泥巴小徑。 前行沒多久,即來到此行的目標之一:弘法大師岩。弘法大師即是生於西元774年的遣唐使空海和尚,回日本後成為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根據手邊資料,日治時期1912年,日本佛教團體「台北茶榮講中」來到在地開鑿石壁設立供奉弘法大師的神龕,故當時丹鳳山又稱「大師山」。 無人的午後,JY與我是弘法大師岩唯二的探訪者。從不知北投山區藏著這樣一個地方,見到石壁上的日式神龕以及掛著的彩色經幡,真有種自己是印第安那瓊斯的錯覺。 繞到巨石後側,這裡的石壁則有另一個於開鑿於1926年、供奉不動明王的神龕。「明王」是佛教的護法神,是諸佛與菩薩降服妖魔時的忿怒形像。「不動」則是是指無物可以撼動慈悲心之意。當我知道不動明王的誓言是「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聽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時,不禁深受感動。在日本人的信仰中,不動明王也是溫泉的守護神。此地近新北投溫泉區,難怪會在此設立不動明王神龕。 也許因為戰後政府努力消除日本統治過台灣的痕跡,這個充滿宗教味的山中一角雜草叢生呈現一股荒涼感。 而此行最大的目標,其實是弘法大師岩參道下、步道旁的一塊不起眼石頭。 這塊石頭上刻著翻成中文為「台灣啊,要永遠幸福!(台湾よ永に幸なれ) 」的幾個字。是誰在何時為了什麼刻了這幾個字已不可考,讓我想以此為題材寫個小說呢!也因為這塊石頭,讓這天的丹鳳山之旅更有密境與考古的味道了。
這一年,台灣與日本陸續發生大地震,兩國也互相伸出友誼之手幫助對方度過難關。以「永に幸なれ」來祝福彼此,也就再適當不過。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迪化街老屋咖啡—蛙‧灶咖"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