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16](https://c1.staticflickr.com/1/335/18295695549_3833dd6a4d_o.jpg)
這陣子勤於探訪台北古蹟,大部分的建築不是紅磚洋樓就是日式宿舍,少有純中式的。想起台灣有三大名園,其中之一就是板橋林家。很久以前去過一次,但當時的年紀太小,不懂得欣賞歷史建築、甚至還索然無味。所以這回來到板橋林本源園邸,幾乎可說是全新的體驗。
![IMG_0004](https://c1.staticflickr.com/1/454/18294174510_5c7ba65303_o.jpg)
舉凡世界古今富商豪門,不管是因為有能力追求美好的居住環境,或是為了向往來對象展現財力,多會斥資興建各式各樣的園林。林本源園邸也不例外。屬於國定古蹟的林本源園邸,位於捷運府中站附近。經商致富的林家,來自福建漳州。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家始祖林應寅與兒子林平侯遷台,經營鹽務取得財富後,跟台灣當今許多大財團一樣回鄉納捐官位。但無意仕途的林平侯辭官返台,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在板橋建立四合院弼益館方便收租。清咸豐三年(1853年),林平侯的三子林國華(家號本記)與五子林國芳(家號源記)在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舉家正式遷居板橋。之後林國華之子林維源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起又陸續修建園林,直至清光緒十九年(1893)竣工。佔地頗大的林本源園邸,有著各色樓亭和流水花園。從當今的入口進入後,首先會見到過去用來眺望農夫耕作於阡陌的觀稼樓。
![IMG_0014](https://c1.staticflickr.com/1/534/17861211323_bc43c7d9a5_o.jpg)
保存得不錯的觀稼樓,有著許多建築細節。
![IMG_0007](https://c1.staticflickr.com/1/313/18477581132_641b32a170_o.jpg)
而我對於各種形狀的窗與門最有興趣。
![IMG_0009](https://c1.staticflickr.com/1/269/18477580102_57bc7d5a70_o.jpg)
牆上的花窗,以石榴、
![IMG_0012](https://c1.staticflickr.com/1/429/17859231074_2c36528bc5_o.jpg)
仙桃等水果為造型,象徵福祿壽喜。
![IMG_0080](https://c1.staticflickr.com/1/314/18483669661_8c40b7c3c7_o.jpg)
另有象徵開卷有益的書卷牆,圍繞小樓四周。
![IMG_0084](https://c1.staticflickr.com/1/283/17861173503_01e348489e_o.jpg)
樓前設有一小一大、以石欄及拱橋點綴的海堂池和榕蔭大池。
![IMG_0094](https://c1.staticflickr.com/1/447/17861172193_3149cfd5da_o.jpg)
池畔另有仿林家故里的假山,和梅花鄔、釣魚磯、雲錦淙等形狀各異的涼亭,處處有巧思。
![IMG_0021](https://c1.staticflickr.com/1/556/18477573082_9310e42750_o.jpg)
逛完清爽的庭院,繞到觀稼樓後側。
![IMG_0025](https://c1.staticflickr.com/1/399/18294163300_e68f9cd919_o.jpg)
欣賞觀稼樓中式建築特有的燕尾屋脊。
![IMG_0058](https://c1.staticflickr.com/1/560/17861192623_4f57f96257_o.jpg)
至此,大概只欣賞了四分之一的林本源園邸。穿過這座小木門,還有什麼樣的洞天等著我們呢?
![1](https://c1.staticflickr.com/1/391/18483747751_32ce82523a_o.jpg)
再前往下篇之前,先來看看JY當天的觀稼樓印象。
(未完待續)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
台北糕點café系列—AGCT Apartment"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