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015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北美館典藏展

IMG_9063 天氣太熱、雨下不停的時候,JY和我最常躲進空間感十足的北美館裡看展。這回,沒有特定目標隨遇而安,意外與十分精彩的「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北美館典藏展」不期而遇。對於西方繪畫認識勝於當代本土畫作的我們,其實對於台灣的西畫家十分陌生,喊得出名字來的寥寥可數。對於這次的典藏展,除了單純用畫風是否打動我心外,就是用類似哪個西方畫家風格的方式來欣賞這些畫作。

這次展出的180件作品,出自日治時期在台日人與台灣藝術家之手。逛了一圈下來,發現自己最愛郭雪湖於1931年描繪台北芝山岩風景的「新霽」。鮮豔的用色畫出芝山岩多樣的樹林,讓人看了心情大好! IMG_9079
而最大的驚喜,是在此見到郭雪湖筆下的大稻埕「南街殷賑」真跡。 IMG_9054 另外一幅我很喜歡的作品依舊有樹有森林,那就是村上無羅的「林泉廟丘」。雖然畫面較為平板,卻也因此帶有插畫風。 IMG_9072 再來,是一連串讓我聯想到西方畫家風格的作品。首先是張萬傳繪於1937年的「鼓浪嶼風景」,粉嫩的感覺帶給我雷諾瓦的想像。 IMG_9080 另外一幅讓我捨不得離開的畫作,帶著一股夏卡爾的神秘,是顏水龍的「蒙特梭利公園」。 IMG_9077 再來這幅因為茅草堆而與莫內產生連結的作品,是劉新祿的「打貓庄的草堆」。 IMG_9071
跟義大利畫家Amedeo Modigliani的人物畫一樣眼神深不可測的,是劉啟祥的「魚店」。 IMG_9073
這幅很有光線感、JY很喜歡的畫作,是廖繼春「有香蕉樹的院子」。 IMG_9067
最近是阿勃勒下起黃金雨的季節,幻化成女性畫家林阿琴筆下的「黃莢花」。 IMG_9069 充滿朝氣的太陽花,在黃水文眼中成了柔美的「後庭」。

每次到歐美旅行,總不會錯過逛當地美術館、與西方百年畫作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在台灣,也能擁有這樣美好的經驗(如果燈光再打好一點、畫作可修復一下的話)。

藝文手札上一篇“一家子‧一甲子—台大管樂團60週年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