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巡禮(下)
跨過歸綏街後,即來到迪化街中段,這一區的建築最為華麗精彩。
第一站,是迪化街現存最古老的閩南式街屋「林五湖故居」。1851年,福建同安人林藍田遷居大稻埕,以「林益順」為店號經營商號。 現在的第一進,為臻味茶苑。即使不買茶,店主依舊歡迎旅人入內參觀這棟老屋。 迪化街一段北起台北大橋,南至南京西路。歸綏街以北,是傳統老行業聚集地。歸綏街與民生西路之間的中段,早期稱為中街,則是南北貨集散地。放眼望去,狹窄街道兩旁盡是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 爬上URS127公店二樓,可從高處欣賞這些細緻的立面。
回到街上,遇見一個賣麵茶的小販。在2015年的今天,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少見到了啊! 跨越民生西路,進入中藥行和布行聚集的南街。
這一帶依舊有許多繁複的巴洛克式建築。
偶有幾棟殖民地式洋樓穿插其中。
另外,還有外觀較強調線條的現代主義式建築。
一直以為屈臣氏是現代才從香港引進台灣,沒想到在日治時期即有商家取得代理權了。 在這條猶如建築博物館的老街上,連郵局也得融入在地特色。 現在的迪化街,不僅南北貨和布店依舊熱鬧,還多了幾處販售台灣特色商品的小店。在靠民生西路那頭,有民藝埕。店門口擺設的桃子和小籠包可不是點心,而是小盒子、胡椒、醬油和鹽罐。擺在蒸籠裡販賣,很得觀光客的喜愛。去年去西雅圖探望以前老闆,就特地帶了一籠當伴手禮。 在民藝埕後方靠民樂街那頭,還有眾藝埕。
三層樓的老屋裡,也是藏著許多特色小店,逛起來很過癮。而在整條迪化街上,也開起一間間老屋咖啡店,吸引旅人停歇。
逛完迪化街後,可別急著離開。在與它平行的西寧北路上有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值得一看。 更往西的貴德街上,還有日治時期茶商陳天來的故居「錦記茶行」。這棟建於1923年的巴洛克風洋樓,華麗程度讓人讚嘆不已。 沿著貴德街往南走,則會來到李春生紀念教會。 生於1838年的李春生,經營茶葉生意致富。篤信基督教的他捐款成立眼前這棟古樸可愛的教會。 這一帶,從清末就是外國人居留區,到了日治時期更是洋行林立。貴德街南段當年稱為千秋街,因為地近淡水河有淹水疑慮,所以一樓的地基特地墊高。 告別迪化街後,我們騎著U Bike順著塔城街轉往原本後火車站一帶。這裡,有許多逛起來很有趣的玻璃與塑膠瓶瓶罐罐材料行。最後,抵達市民大道上的懷舊廣場。眼前的老火車,讓人懷念起台北市依舊見得到火車在路上跑的那段歲月。
繞了這麼一圈,對於大稻埕豐富歷史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台北現代化的過程中,這個老街區好在有被保留下來,讓我們不會忘卻自己生活城市曾經發生過的事。而JY與我,竟然在去國多年後才發現台北有這麼迷人的老城區。這天,著實上了一課啊!在探訪了台北幾個老街區後,深深覺得迪化街是保存的最好,也最有文化觀光潛力的一區。然而,在經濟掛帥的觀念下,許多老屋立面已遭受破壞。有的多了鐵窗、冷氣和招牌,有的木頭窗櫺被鋁門窗取代,非常可惜。主人他往的老屋,則任其頹圮或堆放雜物和垃圾。更不要說,狹窄的街道為了方便店家做生意,未規劃為行人徒步區。走在迪化街上抬頭欣賞建築,得不斷躲避一部又一部的車輛,或是得自動濾掉醜陋的畫面。這些,在歐洲老城絕對不會發生。不禁感嘆,自詡比一些國家更有文化的台灣人,做什麼事似乎都只有一半,或是雙重標準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大稻埕巡禮(上)"
標籤: 台灣旅行手札
2 Comments:
跟著逛了一回,發現好像走入某個電影場景。如果這些歷史建築都能被妥善保存,那該多好。真美!
這裡有好多寶藏,適合花時間慢慢探索。希望文化意識抬頭後,這些老房子可繼續屹立!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