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015

大稻埕巡禮(上)

IMG_0010 每次到世界各城市旅行,最常探訪的地方是保存完善的古城區。如果想在台北來這麼一場古城漫遊,最適合的地方非大稻埕莫屬。 IMG_7421 位於城市西側淡水河畔的大稻埕,面積不小,遊此區最舒服的方式是騎上一部U Bike,一一探索老房子與它們重生後的新面貌。 IMG_7282 因為平常的生活重心不在台北的舊市區,捷運雙連站以西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為了尋找柯P競選市長時「台北7步走」活動的第二站蔣渭水紀念公園,我們第一次走過承德路二段,發現這一帶滿是材料行與黑手店。生於1891年的蔣渭水不僅是日治時期的一位醫生,更是台灣意識與文化的推手。他所成立的台灣民眾黨,是台灣的第一個政黨。為了紀念蔣渭水,2006年時將他當年主要活動區域大稻埕內的錦西公園更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當初看照片,以為蔣渭水紀念公園內有古蹟建築(我們就是為此而來)。實際來到這裡,發現那些「建築」只是模仿巴洛克風格的立面罷了。也許是為了呼應這一帶的建築特色?
 IMG_0002
在蔣渭水紀念公園借到U Bike後,正式展開這天的大稻埕歷史漫遊。一路沿著錦西街接保安街往西騎,來到重慶北路二段口。眼前這棟華麗的建築,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它,就是鳳梨王葉金塗的古宅。 IMG_0004 原建於西元1926年的三層巴洛克房舍,在葉金塗早逝、子孫又遷居國外後逐漸頹圮荒廢,差點就因為都更走進歷史。還好在政府出面交涉下,保安街這頭的外牆被保存下來(但看起來還是太新),並於重慶北路那頭新建了風格相似的仿古立面。不過,四樓以上則還是蓋了對我來說突兀不已的現代大樓。現在的「古蹟」裡,是星巴克咖啡。 IMG_7287
我們對星巴克沒興趣,繼續騎著U Bike往西行。在這一頭的保安街上,有另一家藏身於「順天外科醫院」裡的咖啡店「保安捌肆」,去年我們曾探訪過。 IMG_0006
這天只在「保安捌肆」前補拍上次忘了記錄的立面,我們回頭轉進甘州街。這裡,有台北僅存三座日治時期長老教會教堂之一的大稻埕教會(另二是濟南教會與淡水教會)。 IMG_7387 大稻埕教會最早建於1915年,是這三個長老教會最老的一座。但現在的外觀卻不及另外兩棟教堂古老,其原因在於2002年時被人以怪手破壞(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之後,這似乎是台灣所有古蹟的命運)。現在的它,是重修後的模樣。 IMG_0009 在大稻埕教會北邊,則是此地傳統信仰中心慈聖宮。慈聖宮主祀媽祖,現在的建築因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從淡水河畔遷移至此,於1914年重建的傳統廟宇。 IMG_0008
來到此地已近中午,JY嚷著肚子餓,索性在一旁點了小吃,在廟埕上吃午餐。這其實是個難得的經驗,誰想得到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還有機會在廟埕上吃飯呢? IMG_8328 揮別慈聖宮後,繼續沿著延平北路二段北行。在涼州街口,有棟吸引目光的老建築「仁安醫院」。
 IMG_8330
仁安醫院是柯謙諒醫師於1927年所設立的西醫診所,這棟完整保留的建築被捐贈給台北市,成了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IMG_8332
在一樓,當年診所的家具與設備也被保存下來,成了小型博物館。 IMG_0032 接下來,是此行的重頭戲—迪化街。為了完整探索迪化街,我們決定從迪化街一段北口進入,從北往南漫遊。話說台北的古城區,一為艋舺,另一即是大稻埕。在清朝中期之前,這裡的漢人不多,有大片空地可用來曬穀而得名。1853年,由於艋舺發生嚴重的移民械鬥衝突,來自同安的移民因此遷移至此,開街成市。再加上臨淡水河的地利之便,大稻埕逐漸成為台北通商口岸與物資集散地,而更加興盛。但在台北經濟中心東移後,大稻埕繁華不在,這裡成了老街區。幸好,許多見證大稻埕歷史的老建築依舊存在,在每年春節的年貨大街與老屋再造的風氣驅使下,迪化街成了台北古城之旅的首選。 IMG_0017 從台北大橋這頭轉進迪化街北段,狹窄的街道兩旁是保存完善的清代閩式街屋(刊頭照片),讓人恍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的大稻埕。清代閩式街屋門面不寬,但縱深很長,往往有三進,第一進是店鋪,二三進是倉庫和住家,中間由天井相隔。想起我兒時老家,也是類似風格建築(但只有二進)。在店鋪外,則有洋樓式拱廊。位於迪化街北段的這長串街屋,目前也是立面保留,後面都更為現代大樓。 IMG_0047
鎖了U Bike,這一帶得靠步行才能看仔細。在叉出去的小巷裡,也有不少很有味道的老房子。
 IMG_7411
在迪化街與涼州街口,有棟紅色圓拱建築令人眼睛一亮。看起來像日治時期建築的它,是消防分隊的所在。讓人不禁讚嘆,在老街區中生活,連消防隊都是特色建築。 IMG_0027
現在迪化街的老屋,有些重生為特色小店和café。其中一家店門口,有畫家郭雪湖描繪迪化街風貌「南街殷賑圖」的複製壁畫。
 IMG_0022
鑽進裡面瞧瞧,可以觀察老屋格局。 IMG_0038 248農學市集,保留傳統貨物陳列方式。 IMG_0044
而我更有興趣的,是這條街上的老店鋪。 永興農具行,歷史悠久。IMG_0048 林豐益商行是歷史百年的竹器店。我非常喜歡竹編小物所散發出來的質樸與有機感。 IMG_0072 再繼續往建築風格更趨華麗的迪化街南段(歸綏街以南)前,別忘了繞去欣賞辜家鹽館洋樓。來自鹿港的辜顯榮是日治時期的紅頂商人,在大稻埕的宅邸當然得彰顯他的地位與財富。現在的鹽館委身小巷中,成了幼稚園。(未完待續)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走味的菁桐"

標籤:

3 Comments:

At 3/31/2015 05:11:00 下午, Anonymous 阿芳 said...

讀後收穫真多!

 
At 3/31/2015 08:52:00 下午, Blogger CLHSU said...

好有味道,美麗的臺北城。

 
At 4/01/2015 11:43: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阿芳 & Treeamy,
大推薦這裡喔,下次來台北可不要錯過!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