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21

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6 隨著台灣的疫情趨緩,有幾個重要藝術展覽正在熱烈舉行中。其一,是上星期介紹過的、故宮的鎮院國寶「北宋巨碑式山水畫」展。另外,就是為了紀念創立於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百歲系列活動之一、在北美館舉行的「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特展。回顧台灣多舛的命運,四百多年下來外來政權來去,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一直在尋找自我的認同。距今百年猶在日本政府統治下的台灣有志之士不甘被視為二等公民,「以助長台灣文化為目的」成立了文協。其中一股力量,來自藝文人士。在那個台灣沒有任何藝術學校與美術館的年代, 台籍藝術家赴日、歐留學,透過創作以及參加美展告訴世人,我們其實也很棒!北美館以展出此年代的藝術作品,來彰顯這段歷史。 3 

近年來也不斷接觸台灣美術史的我們,其實跟此次特展展出的創作相遇多次。不過隨著年紀與心境,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與感動。其中之一,是台灣雕塑大師黃土水的「釋迦出山」。這個翻銅的原件,原本是1926年萬華龍山寺委託創作,但不幸於二戰毀於戰火。好在石膏模還在,讓後世得以再次欣賞這件作品莊嚴神聖的姿態與神情。 4 這幅「淡水風景」,是因病早逝的畫家陳植棋繪於1930年。不管是百年前還是現代,淡水的山河與小鎮風光,永遠吸引眾人的目光。 5 

之前提過那個年代的畫作分為西畫與東洋畫。台灣畫家的膠彩畫融合土地的養分,比起日本的畫作多了在地特色。我很喜歡盧雲生於1934年創作的膠彩畫「梨子棚」的恬靜氣氛。 1 陳進繪於1934年的膠彩畫「野邊」,可以讓人一窺當時大戶人家的衣著與裝扮。 2 

「朝」,是葉火城於1943年所繪。我欣賞那介於風景畫與靜物畫間的構圖。 7 

也順道記錄疫情後的北美館風景。

 8 

這回三樓有兩個角落多了凸台,站在其上俯瞰大廳很有空間感(也頗讓我有懼高感)。 9 

當時的一樓,有吸引眾網紅網美預約參觀的特展「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沒打算去湊熱鬧,只從出口處一瞥她以黑線創作的大型作品。隨著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人數上升,台灣準備再次走向世界了嗎? 

藝文手札上一篇“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