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精靈—白面鼯鼠
九年的網路情誼,兩年前的新加坡相見歡、去年一同去泰國賞鳥後,這回總算等到Mantamola一行人在隆冬之際來臺灣進行生態之旅。身為地主的我,當然要端出最適合鳥人的行程,從海平面的鰲鼓溼地,一路上到海拔2500公尺的大雪山天池,希望能讓異國鳥友欣賞到臺灣的生物多樣性。有趣的是,此行的代表動物卻非臺灣特有種鳥類,而是大雪山的暗夜精靈—白面鼯鼠(White-faced flying squirrel)。 臺灣有三種飛鼠,分別是白面鼯鼠、大赤鼯鼠(Indian giant flying squirrel)與臺灣小鼯鼠(Hairy-footed flying squirrel)。除了臺灣小鼯鼠為特有種外,前兩者都是臺灣特有亞種。前兩次來大雪山過夜都是在盛夏,不知為何都沒在夜裡出門找飛鼠。也許這回因為擔任「偽鳥導」的緣故,連續兩夜都在晚餐後聞聲尋鼠去。 白面鼯鼠出沒於臺灣海拔一千至三千公尺的闊葉與針葉林中。在大雪山的第一晚,天才剛黑就在住宿區聽到此起彼落的高昂「啾~」聲,那就是牠們的叫聲。 裝備不太夠,只有戴頭燈出門的我們,一開始沒概念該往哪去尋白面鼯鼠,而一路來到大雪山林道43K的大雪山派出所附近。
這一帶的「啾~」聲聽起來很近很密集,果然沒多久就在與視線等高處發現一對反光的眼睛,有著白臉、腹面全白的白面鼯鼠現身! 天色一暗後,白面鼯鼠們紛紛出洞覓食,即使一時沒見著,也會聽到身長達43公分、且尾巴與身等長的大型嚙齒類動物在樹梢活動的聲響。像隻貓在樹上行走,是JY的形容。 最讓人血液沸騰的時刻,是牠們滑翔過頭頂時。飛鼠之名,就是這麼來的呀! 頭燈不夠力,讓相機難對焦,本來想說把白面鼯鼠如絨毛娃娃般可愛的模樣記在心裡就好。
好在後來遇到一個有帶手電筒的家庭,靠著他們幫忙打燈,讓我可以勉強紀錄幾張與白面鼯鼠的初次見面。
雖然這不是第一次見到飛鼠(首次是在沙巴),卻是我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與本土種的相遇。在目前為止見過的哺乳動物中,白面鼯鼠當屬可愛第一名。回到小木屋後,還不時可以聽到牠們在屋旁的樹林活動。非常慶幸可以把這值得紀錄的一刻,與來自南國的朋友共享!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時差中的晨間皇家公園鳥漫步(下)“
標籤: 與動物相遇手札
2 Comments:
這麼精彩的行程,兩年的等待太值得了。再次感謝妳讓我們認識了台灣的高山鳥.Another cross over! Yeah!
還有好多漏網之鳥,要再來呀!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