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oladeo National Park中央大道Day1-2
進入Keoladeo National Park開闊的水澤區後,Bachu請大家下三輪車,開始觀察中央大道兩側有哪些鳥種出沒。 讓人一眼就愛上這座迷你國家公園的原因之一,是濕地風景優美。即使鳥功不行,光是看姿態優美的樹木與其倒影,就能如癡如醉。 以濕地入口為家的,是這隻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翠鳥有固守家園的習慣,所以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我都會搜尋牠美麗的身影。
跟牠共享倒樹水池的小小鳥,還有這隻Citrine Wagtail的亞成鳥。很希望能夠見到有著漂亮黃頭的公鳥,可惜未能如願。 另一隻甚沒特色的鳥,是Red-breasted Flycatcher的母鳥。
透過牠背黑腹白的尾羽,辨識出身份。 不禁苦笑,這趟印度賞鳥之旅雖然全團見到約180種鳥,很多鳥皆非擁有鮮豔羽色,著實增添不少辨認難度。 像是柳鶯類的,就是屬於高難度鳥種。這一隻,可能是Common Chiffchaff。 在燒腦過後,來隻迅速成為老友的Jungle Babbler。
既然來到濕地,最大賣點當然是精彩的水鳥生態。雖然我一向不喜歡有著鐮刀狀長嘴的䴉科鳥種,這隻Black-headed Ibis可是新種。不像African Sacred Ibis在台灣是外來種,Black-headed Ibis在南亞以及東南亞可是原生種鳥類。 比較討我歡心的,是Painted Stork。以這個case來說,我承認自己屬於外貌協會。 濕地中的大鳥,還有近年來會在台灣繁衍的Purple Heron。
因為對全身灰撲撲的鳥較無感,猛禽是我相對少看的鳥種。而在Keoladeo,偏偏有多種猛禽出沒。每次Bachu看了一眼就說是某某鳥,然而因距離遠,每一隻在我眼中看起來都很像。回家後看照片,全部混在一起。像是這隻在遙遠樹上的猛禽,我只看得出隱約有個淺色的頭。在同團猛禽專家格林翰的幫助下,確認是本季初次探訪台灣的Eurasian Marsh Harrier。 主要分布於歐洲、非洲以及印度次大陸的牠,顧名思義主要棲息於濕地。在這裡的幾天中,常可見牠在水澤上方盤旋,驚飛起一群群的水鴨。對我來說,牠飛行時比較容易辨識,因為頭佔的比例相對比其他猛禽大。 這個早晨在溼地上方飛行的,還有Bar-headed Goose。第一次見到這種身形優雅的大雁,是在歐洲的公園裡。接下來應該還有更多機會近距離觀察這種以具備飛越喜馬拉雅山能力著名的鳥兒,畢竟中亞與南亞可是牠們的棲息地啊! 若是問我這個早晨最難忘的景象是什麼?我的答案在接下來這幾張照片中。 身長180公分、翼展超過三公尺、體重可達15公斤的Great White Pelican,是種不折不扣的大鳥。 當一大群有著袋子狀大嘴的牠們群飛於頭頂時,那畫面震撼力十足。 雖然鳥羽多彩、鳥歌動聽,都是吸引人類對牠們好奇的原因,對我來說飛行才是最無與倫比的鳥類特質。 所以當近距離遇見大鳥盤旋,不是只有一隻而是一大群時,那影像的衝擊力強大。 可說是印度之旅最讓人難忘的前幾名經驗。 逐漸日正當中,大夥決定先回旅館午休,下午再繼續探索這座美麗的國家公園。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Keoladeo National Park中央大道Day1-1“
標籤: 與動物相遇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