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敦群島鳥類群像
在羅浮敦群島住了兩個晚上,這座位於北極圈內的群島還有什麼秘密等待我們? 晚餐後來到小木屋外的堤防散步,眼尖的JY說礁石上有鳥影。拿起長鏡頭一望,是蠣鴴(Eurasian oystercatcher)耶!
蠣鴴在台灣屬於冬候鳥,但只在金門可見。年年嚷著寒假要去金門賞鳥卻遲未成行,沒想到在夏日繁殖地與牠們相遇了。 雖然距離不算近,但不知還有沒有機會見到牠們,一開始鏡頭緊跟著牠們不放。 後來發現羅浮敦群島的蠣鴴很多,常常走著走著就會碰見這身穿黑白羽衣,有著紅嘴與紅腳的水鳥。 甚至還會晃進漁村人家的後院。
仔細看,亞成鳥的嘴尖呈黑色,不像成鳥是全紅的。 大喇喇走在馬路上,其實不算太怕人。 前年夏天,我們也曾在北加州的海岸遇見牠們的表親—黑蠣鴴(Black Oystercatcher)。 除了蠣鴴外,早上出門晨跑的JY還在海面上見到一群川秋沙。在歐洲,牠們被稱為Goosander,而非我們在美國學會的Common merganser。 在群島四處爬爬照時,我們也遇見了白鶺鴒、 以及羽色還有點花花的喜鵲亞成鳥。 在羅浮敦群島所認識的新鳥種中,還有田鶇(Fieldfare)。牠們來此繁殖,冬季再遷往西南歐與北非。我們見到牠時,牠正與蠣鴴一同在漁村草地上覓食。 從Reinebringen健行下山後,在亂石區則見到Wheatear。Wheatear是一種會進行長距離遷徙的鳥種,我們在多年前的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第一次與牠相遇。
這回在羅浮敦群島待的時間不夠久,沒有特地搭船出海賞鳥,但一整天下來還是認識不少新種,讓人大呼過癮啊!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令人眼花撩亂的鷗山鷗海“
標籤: 與動物相遇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