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巴黎.常玉展
三級警戒超過一個月,自囚的生活透過藝術,讓心靈猶能不受時空拘束。要不是全球疫情肆虐,原本去年夏天會首次踏上蘇格蘭的土地。健行、賞鳥之餘,也一定會去博物館探探。而明年原定的巴黎行,在不知何時會打到疫苗的此刻,還充滿未知數。很想逛美術館的心,只能先透過2018年去過、倫敦National Gallery的線上藝術史講座獲得撫慰。最近聽的一個,是關於梵谷的名作「向日葵」。而這幅畫,讓我不禁想起2017年在台北歷史博物館欣賞過的常玉展。
出生於1901年中國四川的常玉,在1920年赴法習畫後定居於巴黎。他的油畫作品深受東西方藝術的影響,融合書法、水墨的線條與野獸派的狂放顏色與構圖,風格獨樹一格,多次在法國沙龍展出。長居巴黎的他,1963年獲時任教育部長黃季陸的邀請,打算來台任教,並於史博館舉辦個展,而先行將42幅畫作寄送來台,原本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他則打算先去埃及旅遊。然而在那個世界局勢劇烈變動的時代,這本護照不受埃及承認。不知是不是藝術家性格的天真,為了成行他改去中國領事館申請護照換發。那本中華民國護照在他埃及遊結束後,中國領事館當然不會還給他。少了護照,台灣行就此幻滅。二年後(1966年),他不幸發生煤氣中毒意外過世。那42幅作品,就這麼莫名其妙成了史博館的館藏(真的可以這樣喔?)。這回,是他過世五十年、多件作品修復後的紀念畫展。 這次的畫展依主題,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一是「動物與風景」。站在這幅名為「新月」與刊頭「馬」之前,可以立刻被那濃郁的用色卻又構圖單純的畫作所震攝。 這幅彷彿東非大草原上的花豹作品,名為「繪畫」。 第二個主題是「人體」。這幅「四女裸像」同樣以純色為背景,以簡單的黑線勾勒出女體,不難想像為何常玉會被譽為「東方的馬諦斯」。
第三部分為「靜物」。一般來說,我不是靜物畫的愛好者。然而說也奇妙,常玉的作品我最愛的卻是他的靜物。
前一張作品「菊」與這幅「盆栽」,都是在大紅背景前呈現種於盆中植物姿態。 而這幅帶著迷幻感的「瓶花」,就是讓我聯想到梵谷「向日葵」的畫作。黑色線條所呈現的花朵,充滿戲劇張力。
「花鳥」的線條依舊簡單,卻滿是想像空間。
這是我第一次欣賞近代華人畫家個展,對於作品驚豔無比。最近二十多年來,他的作品逐漸受到世界注目,在國際拍賣市場的成交價也因炒作而屢創新高。也許因為如此,在常玉展的同年,他在四川的姪子常錦茂告上台灣法院來主張畫作的繼承權。據我查到的資料,目前常錦茂敗訴,原因在於在常玉過世後二年沒有討還畫作,被視為拋棄繼承權。但這其實有時代因素,最後結果依舊未定。而這段插曲,為常玉傳奇的一生更添話題。
藝文手札上一篇“跟著浮世絵畫師旅行去—江戶風華│浮世絵五大師展“
標籤: 藝文手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