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2021

初秋北橫之旅—羅浮段

IMG_0003 台灣因為島嶼背脊有高達三千多公尺的中央山脈橫亙,交通有先天的限制,自北到南有三條橫貫公路聯繫東西。在歷經多次地震與風災後,目前僅剩完工於1966年的北橫尚能全線通行。雖然離台北很近, 我卻還沒全段開過。甚至前一次到訪拉拉山神木,已經是小學時代的事了。趁著史上最長暑假且疫情稍緩,安排了一趟北橫之旅。 IMG_0007 對於地圖控來說,地理與公路相關的訊息都是我們的興趣。北橫屬於西起桃園大溪、東至宜蘭公館台七線的一部分,在台灣公路東西向為偶數的編碼邏輯來說,這個例外的「七」顯得相當特別。過了慈湖,台七線逐漸進入山區路段。羅浮之後,更是一路沿大漢溪上溯。直到分水嶺巴陵一帶,才改與三光溪平行。雖然峽谷風光不似中橫精彩,也另有獨到風情。也因為一路有水相伴,北橫沿線有幾座大橋。小學時代第一次遊北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當年多為吊橋的河谷上眾大橋。 IMG_0036 這天一早,先在角板山聚落採買午餐後,在建於1966年的復興橋(刊頭照片)停車賞景。當年的吊橋現已功成身退改為人行,交通大任被一旁建於1992年的羅浮橋取代。長230公尺的紅色拱型鐵橋橫跨大漢溪綠水之上,非常壯觀。 IMG_0026 此刻,附近傳來巨嘴鴉的叫聲。抬頭望,一小群先在河畔喝水,之後在溪谷間嬉鬧。 IMG_0030 每次見到巨嘴鴉都會好奇,為什麼台灣的不像國外的烏鴉會在城市與平地生活? IMG_0045 在復興橋頭,發現一條高踞溪谷上的泥土路。沿著它走一小段,與單線蝶相遇。 IMG_0049 回到北橫上繼續向前,遇見118號市/縣道、更為人熟知的名稱為「羅馬公路」的岔路口。這麼有趣的名稱,可不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之意,而是公路兩端的羅浮與馬武督各取一字而來。開進去一小段,來到大漢溪左岸河階地上的泰雅族溪口部落。不是觀光旺季的此刻,兩人引起靜謐村人好奇的目光。微笑點頭打聲招呼,我倆到溪口天主聖三天主堂探探。藍天下的小小天主堂,有股質樸之美,自1957年起守望著村人。雖然很想繼續探索羅馬公路,不過這不是這回旅行的目標。我們上了車,繼續往巴陵而去。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老城秋日漫遊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