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09

敬業?專業?

昨天一篇洪蘭刊登在天下雜誌的文章「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批評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遲到、睡覺、打手機、吃東西和用電腦看連續劇,認為這是一種不敬業的表現。此文一出,馬上在社會上掀起一陣討論,附和和辯駁的言論四起。

從去年開始,JY與我的角色從學生/博士後,轉變成大學教授/PI。對於台灣大學生/研究生的求學態度與課堂表現,從此有了第一手的認知,也成了我倆下班後的討論話題之一。在受過東西文化洗禮後,至少對我來說,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可以接受的上課之道。洪蘭用的是”敬業”兩字,我的則是”專業”,也就是在什麼樣的身份在什麼樣的場合該做什麼樣的事。對於授課老師而言,專業表現是充分瞭解授課內容、用心準備,並用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來授課。當然,準時上下課也是專業表現的必要條件。管理學生的課堂表現,並非老師的主要責任。對於修課學生而言,專業表現是準時來上課,用心聆聽和思考,還有把手機關掉是基本禮貌。如果課堂要求是事先讀好指定讀物,上課參與討論甚至上台報告,那當然是得準備好才來上課。這類的課,自然無法睡覺和看連續劇。再專業一點,當然可以把不吃東西和穿什麼服裝考慮進去,但我不想威權到管這類事。簡單一點說,就是以不要影響到老師和其他學生上課為準則。

認為洪蘭批評太過的人,說學生會依照不同的課來調整上課態度。學生會遲到、睡覺、打手機、吃東西和用電腦看連續劇,是因為課程太無聊或是不重要(通識或共同科目),老師教得不好,上課時間在午餐前後,或是學生要從一個校區趕到另一個校區導致云云。先來看老師的部分吧!我們的社會,簡直把大學教授當萬能,研究要做得嚇嚇叫,課更要上得精彩,實驗室/研究室的管理也得盡善盡美。但回頭看一個博士的養成過程,只有教你如何做研究和鑽研專業知識,把一個小領域摸清楚而已。有人教你如何當老師、教書和當個管理者嗎?小學到高中的老師,除了專業科目外,至少還得修過教育學程才能取得資格。在美國的時候,當個研究生助教就得受訓,參加營隊來學習教書和應付教書伴隨而生的問題。但為何大家認為博士只因書讀得多,自然而然就會教書?沒有訓練,就直接上場教書?這樣,我們還能對大學和研究所的教學品質有所期待嗎?或是嘲笑書教得很好,但研究普普的教授,說他們充其量只是教書匠而已?任何一門課程要好,課程設計、內容和傳授者,其實都得經過專業判斷和訓練來對。而這樣的專業,台灣上哪去找?

還有,就是台灣社會對於大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目前教育部推動的計畫當中,有一大部分是產學合作。科系評鑑的時候,總會看你有沒有設計相關課程,或是不斷追問學生的出路問題。當然,學生畢業後能否找到工作,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失業的人多,國家也不安定。但,高等教育是職業介紹所的同義詞嗎?要一個明明是做基礎研究的教授去做職業介紹所的事,也是一種不尊重專業的表現。

至於學生的部分,重點其實不在是不是醫學系,或是不是台大學生,而是所有台灣當前大學生求學態度的問題。今天的許多報紙投書,根本就搞錯方向。拋開必修科目不談,學生選課來修,是興趣、還是學分營養?如果是興趣,為何上課會遲到?三小時的課,總是在第二小時才會出現?第一堂課打上課鐘的時候,課堂人數永遠不到一半?我知道早上九點有課,前一晚備好了課,就早早上床睡覺,以免隔天爬不起來。那學生為何做不到?即是他們不願意承認,這其實就是不夠認真和在乎的指標。那碩士班學生呢?明明要修的課已經少很多,而且大多跟自己的研究相關,但還是遲到,甚至蹺課。上個星期,或根本只是前天討論過的東西,就是記不住,連一點印象也沒有。自己每天做、做了好幾個月的研究,最基本的概念(根本就不需要動腦筋、死背就可以的東西),也一問三不知、記不得。我忍不住要套用洪蘭的標題,如果不想學,為何要來?學生的專業,就是用心學會、搞懂老師教的東西,這麼簡單而已。我都已經不要求舉一反三了呢!

所以,以我個人的淺薄經驗,我不認為洪蘭看到的問題只是台大醫學系學生而已。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我們對於專業不注重所導致。我會動腦筋去思考如何讓書教得更好,那學生呢?

菜鳥教授手札上一篇“困惑

標籤:

8 Comments:

At 11/11/2009 10:38:00 上午, Blogger kay said...

親愛的老師們,別失望,這些人最後終將後悔他們的作為,因為他們是會付代價的.

 
At 11/11/2009 11:55:00 上午, Blogger ALOHA said...

樓上說的可能只會對一半。

人們,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體,最終都會為自己所做所為付出代價,譬如能力不足導致個人失業,政府政策錯誤導致國家競爭力下滑,這些都是代價。

但付出代價後會後悔嗎?很少人會的。有人失業了會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怪自己,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就開始怪前任政府,國家競爭力下滑就開始向左岸找解藥卻不知這是長期以來忽視高等教育與高科技人才培育的結果。

付出代價後卻不知為什麼付出代價,所以也談不上後悔。這才是人世的常態。

有那種會後悔基因的人,通常早在20歲左右就可以後悔了,之後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改正錯誤,走向成功。但大部份的人都沒這種基因,這些人最終只能役於資本主義家或政客。

 
At 11/11/2009 02:12: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您會不會覺得台灣沒有足夠的博士生當助教對教學品質有所影響? 這是我在密大第三學期GSI,前兩學期教大學部,這學期教博士班,感觸很深。我自己覺得如果大學部學生有好的GSI盯著,關心、鼓勵學生,學生表現和學習的熱誠差別很大。不過師生比又涉及財政問題。

如您所說,教學是需要練習的,對我來說根本是一種藝術表演,如何在短時間之內讓學生有興趣吸收新知,感受老師的熱誠,真的不是容易的事,對於身處異鄉母語非英文的外國博士班學生更是不容易。不管自己的研究再怎麼忙,每次上課我總是一定帶著笑容,朝氣蓬勃地講課,我打從心裡感激學生給我練習的機會,也感謝密大讓我學習如何成為人師和敬業的精神,我想這是在台灣的大學很難學到的。

 
At 11/11/2009 04:58:00 下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Kay,
就是不知道學生能不能瞭解啊!

To Aloha,
唉,這樣聽起來真悲觀。說真的,回台灣前,本來還充滿希望。現在,已經不敢這麼想。

最後這位不具名的是校友嗎?我在UM的時候,也當過一個學期的GSI。在台灣,這樣的練習機會的確很少。不過,唸書還是得靠自己,完全依賴助教幫忙也說不過去。而且比較起來,老師比助教懂多多了。光靠助教教課,也時還會擔心水準不夠好。

 
At 11/11/2009 05:54:00 下午, Blogger ALOHA said...

我覺得這國家在慢性自殺,這是我的觀察。

 
At 11/12/2009 01:39:00 下午, Blogger Euphtw said...

深有同感。

 
At 11/12/2009 10:04:00 下午, Anonymous treeamy said...

我們國家在慢性自殺嗎? 是的,不只是高等教育而已,從基礎的初等教育就已經開始根基不穩、搖搖欲墜!整個初等教育的大環境已淪為作秀的華麗舞台了!

文章說得好,專業與認真是身處每一個崗位的人都應盡到的本分,但是,整個社會好像就缺了這份認知。

 
At 11/13/2009 11:16: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根基不穩的問題最讓人擔心。回到台灣後,發現台灣政府做業績的心態很明顯,我想這是造就教育單位愛作秀的主要根源。

唉,這個國家到底還剩什麼地方有希望?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