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18

中世紀教堂—Christ Church College Cathedral

IMG_0113 早在西元八世紀,Christ Church College現址就由牛津的守護聖人St Frideswide在此成立教堂,爾後成了修道院Priory of St Frideswide的所在。所以來Christ Church College參觀,絕不能錯過這棟依舊使用中的牛津教區教堂。
 IMG_0112
一步入在1170年代改建的中世紀教堂,立刻可以感受到它的古老氣息。 IMG_0130 在中殿兩側,是這回來到英國後認識的英式教堂元素—鑄鐵雕花欄杆。 IMG_0115 仔細看,圖案是我愛的雙扇蕨哩! IMG_0116 北側翼廊,有設置於1870年、教堂中最大片的大天使St Michael 彩繪玻璃窗。 IMG_0118
一旁,是拉丁小教堂(Latin Chapel), 內有教堂中最古老的聖龕St Frideswide's shrine。 聖龕中曾有St Frideswide的聖骨,但在亨利八世將修道院關閉改設Christ Church College時被摧毀,遺骨被遷往他處埋葬。現在的聖龕是重建的產物。
 IMG_0120
我喜歡小教堂中這個點著蠟燭伴著木雕聖像的角落。 IMG_0127
也很愛教堂雕花欄杆所投射的美妙光影。
 IMG_4521
聖壇(chancel)有另一種風格的雕花欄杆圍繞。 IMG_0124 唱詩班的座位有猛禽木雕裝飾。 IMG_0128 望著紅皮歌本想像這個空間充滿聖歌歌聲的情景。 IMG_0125
最東側,是華麗拱形頂棚與彩繪玫瑰花窗之下的祭壇(High Altar)。 IMG_0129
一旁講道用的講台也是猛禽造型,這似乎在英國十分常見。 IMG_4528
繞行一圈,可以發現這是個氣氛神聖莊嚴的空間,尤其是光影深深觸動我心。 1
所以JY當然畫性大發,為它留下一張水彩紀錄。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Where are Alice and Dumbledore?—The Great Hall of Christ Church College

標籤:

12/27/2018

Where are Alice and Dumbledore?—The Great Hall of Christ Church College

IMG_0088 爬上Christ CHurch College中Bodley Tower的華麗階梯後,我滿懷期待進入Great Hall參觀。 IMG_0084
記得小時候讀美國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的書"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他提到在Princeton University當研究生的時候,到學院餐廳用餐可是得穿上袍子的,而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劍橋與牛津大學,Great Hall是學院成員用三餐的所在。所以穿袍子用餐的傳統不難想像是源自於此。我特地問了畢業自牛津的朋友現在是否到Great Hall吃正式晚餐依舊得穿袍子,答案是肯定的!可惜我的母校只有兩百歲,沒有這樣的傳統,我只在畢業的時候買了一件媲美哈利波特巫師袍的畢業袍,而沒有穿袍子去學校餐廳用餐的經驗。 IMG_0087 一踏入建於1520年代的文藝復興風格Great Hall,所有人都是先讚歎一聲,能夠在這樣的環境用三餐實在是太有氣質了!
 IMG_0086
在1870年代之前,這大廳是全牛津學院中最大的一間。熟悉哈利波特的人一定會發現,電影中霍格華茲的Great Hall跟這裡很像。沒錯,電影的確是參考此處再搭景拍攝的。 IMG_0103
能夠在此用餐的,是學院的教授、研究生與大學部學生們。 IMG_0091 四面牆上,掛滿過去學院著名成員的人像畫。不過這裡畢竟不是霍格華茲,畫中人像可是不會動跟說話的。 IMG_4499 穿著袍子在這樣的地方用餐,該是人生難得的經驗吧! IMG_0092
三面牆都有美麗的彩繪玻璃花窗。這樣一間充滿特色的大廳,不僅啓發了哈利波特電影,另一部奇幻文學改編的電影「黃金羅盤(Golden Compass)」也曾來此拍攝。在此之間,與此地幾乎劃上等號的文學作品,則是Lewis Carroll的「愛莉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本名Charles Dodgson的Lewis Carroll,曾在這裡學習、任教與生活47年之久。他與當時學院院長的女兒Alice Liddell成為忘年之交,以她為原型創作出愛莉絲夢遊仙境的故事。現在Great Hall的彩繪玻璃還可找到愛莉絲與故事中奇獸的圖像呢! IMG_4494
即使我不是Alice、Lyra或Hermione,來到這裡還是雀躍不已。 IMG_0101 Great Hall底,是學院資深成員用餐區High Table。 IMG_0096 在此被眾貴族頭像圍繞用餐的感覺不知如何呢? IMG_0089 走過大廳一圈,腦中不斷上演電影畫面。這裡雖然沒有Dumbledore和Herry,卻是不折不扣擁有豐富歷史的地方!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牛津大學見面禮—Christ Church College

標籤:

12/26/2018

牛津大學見面禮—Christ Church College

IMG_0078 這回的東南英格蘭之旅,終於可以彌補19年前來去匆匆的遺憾,得以前往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創立於1096年的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一探。從倫敦派丁頓火車站搭車,約一小時即可直達這座大學城。一早搭上的這班列車出了點問題,我們被迫在Reading下車,到另一月臺等待下一班通往牛津的火車。新的這班車的終點站是愛丁堡,同行的歐洲旅客打趣說,我們該不會不小心就去了蘇格蘭了吧? IMG_0066 跟對手劍橋大學一樣,牛津也是由多所獨立學院所組成。它之所以迅速興盛,得歸功於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在1167年頒布禁止英國學生前往巴黎念大學的法令。它除了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外,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二老的大學(第一名是義大利的波隆納大學)。擁有絕佳學術傳統與聲譽的牛津大學,不僅吸引學子來此求學、學者在此作研究,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朝聖。遊人聚集的現象,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以這裡的幾所學院當作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的拍攝場景後,更加顯著。麻瓜我,當然不能免俗地選擇電影場景之一的Christ Church College,作為第一所探訪的牛津學院。 IMG_4482 Christ Church College在1546年由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創立。一早,學院門口即排起準備購票入門參觀的遊客人龍。 IMG_0135 除了哈利波特電影場景外,其實Christ Church College還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地方。首先是全牛津學院中最大的中庭Tom Quad。 IMG_0109 中庭的視覺焦點,是位於西面的鐘塔Tom Tower。這座鐘塔建於1681年,位於Tom Gate之上的,就是被稱為Great Tom的大鐘。現在中庭邊的建築,依舊是大學部的宿舍所在。中庭正中,有座名為「Mercury」的噴泉,內有日本皇后送的錦鯉。據說在過去,Christ Church College主修運動的學生有將主修藝術的學生丟入噴泉中的習慣。這當然是不被允許的,現在任何大學部學生進入噴泉會受到高額罰款。而遊客呢,當然是連中庭都只能在邊邊遠跳。但就是有不識字的南韓遊客,放任小孩在中庭一角尖叫奔跑。 IMG_0134 學院中還有牛津教區的教堂,現址過去曾是修道院Priory of St Frideswide的所在。當年的痕跡,可在迴廊(cloister)找到。
 IMG_4530
真想體驗在如此古老的地方求學或做研究的生活。 IMG_4531
從迴廊望向小中庭。
 IMG_4536
其中象徵和平的橄欖樹是現代添加的,用來提醒此地的神聖。 IMG_0079
當然此行最期待的,就是這座出現在哈利波特電影第一集,新生入學進入霍格華茲第一眼所見到的階梯了。 IMG_0075 跟電影中的學生一樣,當我見到這個建於1638年的美麗扇形穹頂時也是驚歎一聲啊! IMG_0077
幾百年來Christ Church College的學生就是走過這座階梯前去Great Hall用餐。 IMG_0108 東面的四面大窗,讓階梯光線充足。 IMG_4488 再加上古典造型的燈,實在是太有氣氛了! IMG_4493
走過這樣的地方去用餐,我真的會相信在此求學會獲得無與倫比的知識。 IMG_0106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那傳說中的Great Hall看看吧!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泰晤士河南岸的現代藝術寶庫—Tate Modern

標籤:

12/25/2018

泰晤士河南岸的現代藝術寶庫—Tate Modern

IMG_0194 在倫敦的Tate探索之旅,如果沒有包括位於泰晤士河南岸、成立於2000年的Tate Modern就不算完整。 IMG_0218 Tate Modern收藏英國自1900年以降,以及國際的現代與當代藝術。 IMG_0220
館址前身,是始建於1891年的電廠Bankside Power Station,難怪正面有根醒目的大煙囪。 IMG_0216 同樣也是免費參觀的國家級美術館,Tate Modern的展廳位於兩棟以天橋相連的建築物Boiler House與Blavatnik Building中。 IMG_0201 兩建築之間,是挑高的Turbine Hall。 IMG_2509 既然是展示現代與當代藝術,建築內部風格與動線也是採同樣路線。 IMG_0205 抵達的時候是中午,決定先到Blavatnik Building頂樓的Viewing Level邊吃三明治邊欣賞倫敦的天際線。最醒目的建築,是河對岸的聖保羅大教堂。 IMG_2393 泰晤士河南岸盡是現代建築。 IMG_2456
而我,還是喜歡老建築之美多一點。
 IMG_0209
受到館藏的現代藝術所啓發,試著捕捉展館的建築線條。 IMG_0210 是否也可以宣稱這是我的「Composition No. X」? IMG_2414
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目前僅止於繪畫與雕塑,太過裝置藝術與行動藝術的還缺乏慧根。所以每次JY說要去北美館看展,我都要醞釀情緒才行。 IMG_2420 所以,還是來看Tate Modern收藏的畫作吧!這幅由Herbert Gurschner所繪的「The Annunciation」,從構圖與用色都完全跟古典畫作類似,誰是聖母誰是天使都一眼可看出,只是線條現代多了。 IMG_2424 由德國表現主義畫家Conrad Felixmüller所繪的「The Beggar of Prachatice」,再度讓我聯想起夏卡爾的畫作。 IMG_2432 而Heinrich Campendonk的「The Rider II」,則有點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味道。查了一下發現我沒看走眼,他的確是由康丁斯基創立的藝術團體「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的一員。 IMG_2459 另一位「藍騎士」的成員,是Piet Mondrian。他那以線條與彩色方塊構成的繪畫,總是讓人一眼就認出。這一幅,是他在1935年所繪的「Composition B (No.II) with Red」。 IMG_2435 與「藍騎士」關係緊密的Paul Klee,是我非常喜歡的瑞士畫家。這幅是他名為「Comedy」的作品。
 IMG_2442
到訪Tate Modern期間,剛好有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特展。他是少數長壽、在世期間又名利雙收的畫家,剛好呼應這個門票不便宜的特展。雖然跳過特展,在常設展中還是可以與他的作品相遇。這一幅,是典型立體派的「Bust of a Woman」。 IMG_2473
另一幅,則是「The Studio」,描繪他在坎城附近別墅「La Californie」新藝術風格的畫室。 IMG_2463 野獸派畫家馬諦斯(Henri Matisse),與畢卡索既是對手也是朋友。晚年因為健康因素臥床,而改以剪紙拼貼方式作畫。這幅「The Snail」,是他過世前一年1953年的創作。 IMG_2469
很高興在Tate Modern見到我也頗愛的Amedeo Modigliani的畫作。延續畫家一慣的風格,這幅「Jeanne Hébuterne」也是沒有眼珠的修長人形。 IMG_2481
每次看到米羅(Joan Miró)充滿想像力的畫作,總會會心一笑。這幅畫名為「Women and Bird in the Moonlight」,你找到畫名中的所有元素了嗎? IMG_2487 我對現代畫作的欣賞能力,大概到超現實主義就是極限。這裡,收藏有達利(Salvador Dalí)的「Metamorphosis of Narcissus」。 IMG_2506 現代藝術,當然不能沒有莫內(Claude Monet)的巨幅創作「Water-Lilies」。 IMG_2474
最後,以摹仿竇加(Edgar Degas)的「Little Dancer Aged Fourteen」雕塑動作,當作到此一遊的紀錄。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Made in Britain—Tate Britain (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