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2017

航向未來的飛船—Marina Bay Sands

IMG_0063 跟老朋友魚尾獅以及冠斑犀鳥打過招呼後,接下來來認識一下21世紀的新加坡吧! IMG_0114 在新加坡downtown一帶走動,我們有興趣的是殖民時期建築以及融合不同文化特色的shophouses。不過不管走到哪裡,很難不注意到矗立於南方海平面上的巨大建築群—Marina Bay Sands。結合飯店、博物館、劇院、購物、會議中心以及賭場的Marina Bay Sands 落成於2010年,難怪對它感覺很陌生。 IMG_0056 套句鳥友Mantamola的話,新加坡因為地方小,必須善盡利用每一塊土地,所以不僅許多老建築老房子搖身一變成為Pub和餐廳,連Marina Bay Sands 所在的土地都是填海造陸出來的。此刻的地景,與將近二百年前新加坡創始人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所見已大不同。 IMG_0001 喜歡住歷史旅館的我,真要花大錢會選擇下榻充滿殖民風情的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不過愛游泳的JY,則嚮往到Marina Bay Sands Hotel一住,好體驗傳說中如漂浮在半空中的屋頂游泳池。 IMG_0005 但對於不安於室的兩人來說,花大錢住高級旅館絕對是浪費,還是從不同角度拍拍它就好。 IMG_0014 最靠近它的一次,是為了參加會議在濱海灣花園(Garden by the Bay)所舉行的晚宴搭地鐵來到Bayfront站。一出站,發現Marina Bay Sands Hotel就在眼前。 IMG_0051 最有未來感的瞬間,是夜間上演燈光秀時。 IMG_0053 很像一艘要航向太空的飛船。 IMG_0066 此刻的濱海灣,濃妝豔抹。 IMG_0071 從濱海橋望向Marina Bay Sands,以五十週年橋(Jubilee Bridge)人行橋當前景。 IMG_0073 喜歡亞洲城市前進感的人應該會愛這景。 IMG_0077 才剛慶祝建國五十週年不久的新加坡,下一個五十年要航向哪裡? IMG_0084 而我的下一次新加坡行又會是何時?希望不會又是四分之一個世紀。 IMG_7567 天未亮就出門晨跑的JY,也記錄準備迎接晨曦的濱海灣。 IMG_7570 燈光未熄再加上東方的光影變化,也許這是欣賞濱海灣的最佳時機。 IMG_7572 以漁村起家的新加坡,以Marina Bay Sands當作新地標,十分切題。 IMG_7589 迎著晨光,往Marina Bay Sands跑去。 IMG_7597 一路跑到螺旋橋(Helix Bridge)下。人類要進化,還是得靠DNA的雙股螺旋才行呀! IMG_7598 見到新加坡嶄新的一面後,也該啟程來去會會在熱帶雨林中生活的動植物新朋友囉!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 魚尾獅 or 獅頭魚:that is the question!

標籤:

6/29/2017

久違的冠斑犀鳥

IMG_0569 之前提到我鍾愛大嘴巴的鳥,2013年到沙巴賞鳥,第一隻見到的大嘴鳥是在首府亞庇市(Kota Kinabalu)出沒的冠斑犀鳥(Oriental Pied Hornbill)。對那體長逾半公尺、黑白分明高踞枝頭的大鳥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四年後再次來到東南亞,忍不住問Mantamola新加坡有犀鳥嗎?得到的答案是不僅有,而且根本數量太多,多到連購物大街烏節路(Orchard Road)都見得到。牠,就是冠斑犀鳥! IMG_0432
雖然不是新鳥種,且是大普鳥,JY與我還是極想再會會老朋友。果然,就在新加坡第二大離島烏敏島(Pulau Ubin)上相遇了。這隻在林間的冠斑犀鳥喙全黃,是公鳥。 IMG_0427 感覺體型比我們在沙巴見到的小一點,不知是否有地區性的差異? IMG_7429 之後在烏敏島對面的巴西利公園(Pasir Ris Park)走濕地步道時,再次近距離遇見一對。 IMG_0578 遠遠見到牠們時,一度以為是步道木欄杆上的雕刻。走近一看,才發現是活生生的大鳥! IMG_0580 不太怕人的牠們,甚至向我們跳過來。 IMG_0585 這隻喙部有黑斑的,是雌鳥。如此近的距離,讓我們可以觀察那黑中帶藍綠的覆羽。而牠們的身型,讓我聯想到始祖鳥(Archaeopteryx)。那無法忽視的大嘴,則好像香蕉! IMG_0596 越靠越近,都可以拍個證件照了。 IMG_0601
這張是我的最愛。 IMG_0602 在新加坡沒有天敵的牠們,顯然混得很不錯。對於生活在沒有犀鳥地區的我來說,則享受每一次與牠們相遇的悸動。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My First Bird in Singapore—白領翡翠

標籤:

6/28/2017

魚尾獅 or 獅頭魚:that is the question!

IMG_0088 新加坡面積719.1平方公里(約為台北市的2.6倍大),在這座位於北緯一度的熱帶島嶼上,緊密塞滿了不同族裔的歷史街區以及自然保護區,讓人在一天之中既可遁入雨林中擁抱自然,也能體驗人文風光享受逛街樂趣。可以玩的地方比我想像的還多,才剛回來就想再去了呢! IMG_0025 來到新加坡,當然不可免俗地前往地標魚尾獅(Merlion)一探。這回並非我的新加坡初訪,而是第三次。頭一次是小學的時候,跟著阿公阿媽參加東南亞四國旅行團,其中一國即是新加坡。那時年紀太小腦袋空空,對新加坡的印象只有魚尾獅、聖淘沙島以及有透明電梯的圓柱形飯店。第二次是高中階段,以交換學生的身份在新加坡住了三星期,跟著我的Host一起去淡馬錫初級學院(Temasek Junior College)上學,做了許多文化體驗。當時對自己還不完全自在、不擅長快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的我來說,當年會想要參加這個活動還真有點難以想像,也許是因為骨子裡喜歡旅行的因子已開始隱隱作祟了吧?所以第二次的新加坡印象,是地鐵、划海上輕艇、穿不同族裔傳統服裝,還有那一定會去的魚尾獅。一晃眼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我終於重回新加坡。對自己更加瞭解(腦袋應該不空了吧?)的我,會以什麼樣的眼光看獅城呢? IMG_0029 搭了地鐵東西線在Raffles Place站下車,沿著新加坡河走一小段,即來到矗立於河口的魚尾獅雕像前。跟去年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一樣,魚尾獅四周也塞滿了各國遊客,果然是個不到此一由不算來到新加坡的熱門景點。它會成為新加坡地標,得從歷史說起。傳說來自三佛齊(Srivijaya)的王子Sang Nila Utama在一次狩獵行程中注意到當時稱為淡馬錫(Temasek,海鎮之意)的小島,登島後發現一隻奇異但優美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王子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決定在這座島嶼建立獅城王國(Kingdom of Singapura)。1964年由現在已不復存在的水族館(Van Kleef Aquarium)館長Alec Fraser-Brunner設計了獅頭彰顯獅城王國、魚尾凸顯漁村起源的魚尾獅來當作新加坡旅遊局的標誌,從此魚尾獅成了新加坡的代表圖像。對於生物學家如我們來說,這獅頭魚身的傢伙是個不折不扣的嵌合動物(chimera),到底該稱它魚尾獅還是獅頭魚常要想一下。不過根據在新加坡任教的學姊CY說,稱獅頭魚新加坡人可是會生氣的。想想也對,魚尾獅是長著魚尾的獅子,獅頭魚則是長著獅頭的魚。獅與魚哪個比較優越,不言可喻。 IMG_0128 雖然記憶已有點模糊,隱約卻覺得不對勁,當年的魚尾獅真的是在這裡嗎?上網查了一下證明我的潛意識是對的,原本的魚尾獅雕像在1972年首次矗立於新加坡河口處。然而在新加坡不斷填海造陸以及建造新建築之下,新加坡河河口已不在原處,魚尾獅雕像也被濱海橋(Esplanade Bridge)擋住視野,故在2002年遷至現在的位置。 IMG_0127 的確,當年探訪魚尾獅時,前方可沒像艘太空艦艇的金沙酒店以及摩天輪呢!這四分之一個世紀新加坡不斷在改變。魚尾獅面東,早上來的時候以Raffles Place站一帶的高樓當背景恰好順光。要拍到濱海灣(Marina Bay)建築群當背景的,則得下午到。 IMG_0093 感謝貼心的新加坡鳥友Mantamola,特地準備了腳架帶我們來此拍夜景(顯然知道我是個懶得背腳架出門旅行的傢伙),讓我們有機會見到魚尾獅不同時間的面貌。 IMG_7575 每次出國都要留下跑步軌跡的JY,在某一天清晨來到濱海灣與新加坡河沿岸慢跑,留下了日出前的魚尾獅影像,也才知道原來魚尾獅半夜是不噴水的,有上下班時間呢! IMG_7574 接下來,就讓我以穿插自然與人文之旅的方式,紀錄「長大」後的獅城印象吧!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來去吳哥—結語

標籤:

6/27/2017

My First Bird in Singapore—白領翡翠

IMG_0671
2017年對我來說的關鍵字是「亞洲」,因為今年沒打算遠行,三趟中短程旅行計畫都在這裡。春節先去了吳哥看古蹟,昨天則剛從一星期的新加坡之旅回來。前五天去新加坡國立大學(NUS)開會,後三天半則是體驗這座赤道邊島嶼的自然與人文。每天早出(賞鳥)晚歸(站台報告、參加晚宴、看夜景或與朋友相聚),不停轉換學者/旅人身份,日日過得豐富無比。才短短一星期,卻有種已經出門好一段時間的錯覺,亢奮的情緒久久無法平復。每回旅行歸來,總要思索第一篇記錄的文章該寫什麼。愛好自然的我,頭一篇當然不會是新加坡地標魚尾獅(Merlion),而是白領翡翠(Collared Kingfisher)。

白領翡翠不是此行最特別、也非最美的鳥種,但牠是我在這塊吹著赤道風的土地上所見到的第一隻鳥。出發的那天,得趕早晨七點五十分起飛的班機。中午抵達新加坡後,轉搭東西線地鐵前往NUS西邊的地鐵站Clementi,再轉搭96號巴士前往校園。等到我們風塵僕僕在NUS的學人宿舍check-in完畢,往大會舉行地University Culture Centre(UCC)前進時,眼尖的JY在這個繁忙路口旁的樹上發現了一隻翡翠。定睛一看,這個有著明顯白脖子的鳥是新種—白領翡翠耶!趕著要去聽演講,手邊當然沒有長鏡頭,只好期待日後再相遇。開完會後跟網路上交流多年的新加坡鳥友Mantamola提起這件事,他說因為白領翡翠的叫聲很像笑聲,私底下幫牠取了「(笑翡翠)Laughing Kingfisher」的渾名。這一說,差點讓我一路被白領翡翠嘲笑到回台灣,因為明明很大隻(22-29 cm)又不稀有,那老是被熱氣薰霧了的眼鏡,讓我每回舉起相機都來不及拍到牠們的影像,只留下一串「哈哈哈」的笑聲遠去而已! IMG_0621 Mantamola安慰我,說在新加坡東北邊的Pasir Ris Park一定可以再見到牠。果然聽在地鳥友的話準沒錯,我們在這座有著紅樹林濕地、又像城市公園的廣大綠地中,遇見了好幾回白領翡翠。還在Tampines River遠遠瞧見正在捕魚中的牠!我也順利留下白領翡翠的記錄照,如果再沒拍到,應該真的會被恥笑,且被懷疑整個蔚藍手札的鳥照都是怎麼來的?

到目前為止,我見過七種翡翠(台灣1、美國1、香港1、沙巴3、新加坡1),其中白領翡翠屬於林翡翠(Tree Kingfisher)的一種。顧名思義,這是一種除了在岸邊外,也會出沒於林間與草地的鳥種,故食性也非常複雜,魚、兩棲爬蟲類、昆蟲與甲殼類都在牠的菜單之中。分佈地遍及亞洲與大洋洲。我很喜歡大嘴巴的鳥,白領翡翠也屬這樣的範疇中。如願見到牠後讓我信心大增,也鬆了一口氣,不然真要懷疑新加坡的鳥不喜歡我呢!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春天的藍鵲驚奇

標籤:

6/16/2017

台北糕點café系列—Flügel studio

IMG_6494 本週的大溫州街系列繼續往外偏移,沿著三角形溫州公園最長那一邊的巷子往辛亥路的方向走去,這裡,有家超級低調、超級有個性、又超級好吃的甜點店—Flügel studio。 IMG_6495 自從養成四處探訪甜點店習慣後,身邊的朋友不時會報哪裡有美味甜點店的消息給我們。位於尋常小巷中,又沒有招牌(夠低調吧!)的Flügel studio,是JY學生推薦的。因為甜點美味到不可思議地步的緣故,若臨時起意上門,通常是無法入內享用。我一共到訪過三次,第一次特地訂位、第二次在開門前就到現場排隊,第三次則是在週間晚餐前的尷尬時刻,才得其門而入。若能幸運推開那扇不起眼的大門,會發現這家甜點店的裝潢十足日系文青風。每日推出的甜點略有不同,得到廚房旁的櫃臺依據桌上的甜點名牌選擇。

在等待甜點與飲料上桌前,紮實領教到這家甜點店的個性。首先是廁所裡貼滿了「恐嚇」客人不可這個、不可那個的標語,語氣都非常直接兇狠哩!我能理解店家維持廁所整潔的辛苦,看到這些「警告」還是忍不住倒抽一口氣啊!再來,就是店內不可拍照,連拍上桌的甜點都不可喔(會被店員制止)!所以前兩次來都只能以速寫做記錄。每次來點的甜點都不同,我的最愛是「夏日水果南法水果慕斯」(沒圖沒真相)。清爽卻多層次的口感真是太令人驚豔了,讓我體會到為何這家店會爆紅。上回來的時候,則點了草莓起司蛋糕以及溫蘋果蛋糕享用,同樣是好吃到極點。不禁讓我好奇Flügel studio甜點主廚的來歷,他或她應該有個神賜與的舌頭吧!行文到此,我又想要再訪這家超令人迷惑的甜點店了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夕陽下的台北西區散步"

標籤:

6/15/2017

夕陽下的台北西區散步

IMG_6977 為了探訪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來到艋舺,久久來一趟這裡的我們想趁機到老松國小附近的平價運動用品店補貨。不過由於對這裡的路不熟悉,出了市場站在昆明街上搞不清楚方向而拿出手機查Google Map。正打算細看時,一位阿姨熱心地問我們打算去哪裡。一時不知該不該直接說店名,而回答西門町。很有外國人指路風格的她告訴我們,直直往前在第六個街口右轉即會抵達熱鬧的西門町。老街區的人們果然比較有人情味,我們謝過她後邁開腳步北行。往前走不久,即見到剝皮寮以及老松國小,而我們想去的運動用品店就在不遠處。六條街後右轉,順利抵達西門紅樓。經過這次之後,這一帶的路終於比較熟悉。在台北碩果僅存的唱片行「佳佳」挖寶到夢寐以求的CD後,想說已經走到中華路了,不如繼續往台北車站的方向散步,而在傍晚時分來到北門旁的台北郵局。 IMG_6975 落成於西元1930年的台北郵局,是栗山俊一設計的折衷主義式建築。在夕陽的照射下,這棟經歷過二戰、由褐色洗石子與貼面磚構成所謂防空色外牆的建築閃著魔力般的光芒,讓我們駐足欣賞。
 IMG_6978
典雅的拱窗與具裝飾感石柱組成立面所散發出的美感,有那麼一瞬間讓我以為自己不在台北。 IMG_6980 台北郵局在經歷整修、去除多餘招牌後,終於讓外牆的設計細節顯露出來。一點也不華麗,甚至可說是低調的立面,讓人好喜歡。 IMG_6982 當我們走到台北車站前的忠孝西路上時,西方天空正上演精彩的色彩大戲。 IMG_6985 即使是車水馬龍的鬧區街頭,對美再不注意的台北人,此刻也忍不住停下腳步,紛紛拿出手機留下成為永恆的此刻。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大雨傾盆的基隆河單車行"

標籤:

6/14/2017

大雨傾盆的基隆河單車行

IMG_0026 過去幾年初夏的降雨不多,幾乎讓人忘了梅雨的存在。今年老天爺就紮紮實實地提醒台灣人,在氣候變遷的時代如何與雨水共處可是重要的課題呢!端午節連假天氣變化劇烈,無法宅在家裡的兩人趁著雨還沒落下,出門騎單車沿著基隆河上溯,到汐止探老房子去。 IMG_0010 老是騎基隆河右岸的我們,這回跨越百齡橋來到左岸,看看不同的水岸風光。 IMG_0018 再過幾天就是龍舟競賽了,每隔一段河面上就出現臨時抱佛腳中的練習隊伍。住的離水這麼近,要是台北市河川的水質乾淨些,JY與我應該會買艘kayak,沒事就優遊眾水道上吧! IMG_0023 騎過三腳渡對岸後,單車道來到圓山。我這個年紀的人,對圓山一帶的記憶不是莫名其妙的花博園區,而是這裡曾是動物園與兒童樂園的所在,可說是小時候全台北最令人嚮往的地方。動物園好久以前就搬到木柵,而載滿兒時回憶的兒童樂園也在2014年底遷往士林。擁有濃濃歷史感的旋轉木馬,就這麼靜靜地矗立於河岸旁,甚至被荒煙蔓草所吞噬。若不是對台北很熟悉,初次騎單車見到眼前的畫面,會以為自己誤入童話世界吧? 1 在青年公園外的跑馬場尚在營業的年代,常渴望爸媽帶我前往體驗騎馬小跑,想像自己是故事書中女主角。而在年紀太小還無法騎馬的歲月,每到兒童樂園一定要玩的設施當然非旋轉木馬莫屬。騎在白馬上隨著音樂旋轉,想像力也隨之奔馳。所以當見到森林中的旋轉木馬時,怎能不停車與當年的自己打聲招呼? IMG_0024 旋轉木馬華麗的造型依舊,怎麼會被遺落在基隆河畔,而沒到士林的新家繼續帶給孩子們歡笑呢? IMG_0029 過了圓山後,經過了正在準備龍舟賽的大佳河濱公園一路向東奔馳,基隆河在上塔悠轉了90度的大彎,剛好正對東區的高樓(刊頭照片)。雖然對跨年煙火很沒興趣,真要看也許這個角度會很不錯。基隆河在松山一帶又轉了90度,我們再度面東而騎,直至台北市與新北市交界處。基隆河單車道在此嘎然而止,找不到新北市這側下切基隆河入口的我們,只好騎上馬路,轉進一段看起來原是鐵道的筆直單車道續往汐止前進。 IMG_0030 汐止不愧是雨鎮,快到汐止前大雨落下,只好躲進路旁的咖啡店吃午餐。這雨一下,眼看沒有要停的跡象,只有大雨與中雨的差別而已。反正一定是要淋濕的,什麼老房子都沒看到就打道回府實在不甘心。心一橫,在雨中往正在收市中的中正路老街騎去,來到了前一陣子爆紅、首部台製HBO影集「通靈少女」的宮廟拍攝地—濟德宮。 IMG_0031 又稱「汐止媽祖廟」的濟德宮,最早設立於清嘉慶年間,現在的建築於1946年重建。典型台式廟宇的格局,正殿點金柱於1847年屹立至今,為整座建築最古老的角落,「通靈少女」有多幕拍攝於此。我非常不喜歡「通靈少女」最後一集的劇情安排,不是因為男主角車禍過世的關係,而是議員強求以神明力量治妻子疾病的誇張橋段。不過以台製戲劇而言,這部影集算是節奏明快,選材又有趣,難得一路追看。最令我驚奇的,是濟德宮竟然會答應讓此劇在此拍攝,眾神果然很有人情味呢! IMG_0033
本來在出發前,我打算沿著老街一路探索汐止碩果僅存的老房子。在大雨傾盆下,相機實在很難掏得出來,只好再度到星巴克躲雨,最後只能做出他日再訪的決定。一邊喝熱咖啡驅寒,一邊研讀地圖,發現基隆河右岸的單車道從中興路開始一路不斷(不像左岸時有時無),那就穿上薄外套(大雨中騎車好冷)「享受」雨水洗禮吧!基隆河右岸在進入台北市前這一段,單車道設於高高的河岸上,風光頗為恬靜,讓人暫時忘卻雨中騎車的不快。在南港一度雨勢稍歇,到了內湖大直一帶又瘋狂地下,直到回到有龜神坐鎮的士林才告撥雲見日。這段未竟之旅是一定要再訪的,不過也許得等到梅雨季結束以及接下來的酷暑之後吧!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初夏煙火—阿勃勒"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