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2016

揮別2016

IMG_2535 上完今年(不是本學期)最後一堂seminar,終於準備跟2016年說再見。 IMG_2531 這一年,對於台灣來說關鍵字應該是「假」吧!社會上充斥著各種造假的人事物,套句這一陣子有些人愛用的發語詞「這樣我怎麼教小孩」,如果騙子橫行又不受制裁,我還真的不知該如何教學生呢! IMG_2533 不過,在如此令人沮喪的社會風氣中,還是透著一絲光明。2017年的太陽依舊會升起,見到問題不改善,才是世界末日吧!

生活隨想上一篇“十年

標籤:

12/29/2016

又一間貓café—日楞

IMG_9566 高中時期的死黨在畢業後分別就讀北台灣的不同大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相約出來聚聚。最常約的地方,是台北很有拉丁區味道的溫羅町與師大夜市一帶。這裡的巷弄裡特色café很多,大夥可以中午先約在一家,一路欲罷不能聊到晚餐時間,再換另一家續攤。所以在我旅美期間,最想念台灣的除了山之外,就是大街小巷的眾café了。回台後,當然迫不及待重回「拉丁區」探索,想知道記憶中的café是否還在。在不講求歷史的台灣,可想而知許多店早已人事全非。不過這也代表我又有理由重新在這一帶走走探探了。 IMG_9553 這回,來到師大後方浦城街靠羅斯福路這頭的日楞。這家café的名字很特別,而「楞」這個字的發音不知為何我發得很爛,老是被JY笑。上店家的網頁查詢,才知道原來日楞源自蒙文的「海日楞」,為「去愛」之意。喔,所以是家有愛的café呢! IMG_9556 日楞的裝潢頗有東西合璧的味道,還兼賣小農與手創商品。 IMG_9557 但對於我來說,貓是最大的吸引力! IMG_9558 只要有貓陪伴,好感度加倍。 IMG_9562
那天是來店裡寫paper的,希望有貓加持下,這篇學術文章可以順利被接受啊!

旅途上的貓上一篇“白色港都貓

標籤:

12/28/2016

捷運旁的日式寺廟—臨濟護國禪寺

IMG_0109 每天搭捷運來去這座始建於1900年、且是台北市定古蹟的日式寺院—臨濟護國禪寺旁,照片在硬碟裡躺了八年,卻一直沒動筆為它記錄。也許因為當年到訪那天天氣陰霾,四周景物又有點雜亂,是讓我拖到現在的原因吧! IMG_0108 1900年,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第五年,時任台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邀請日本佛教臨濟宗妙心派僧侶梅山玄秀來台弘法,在圓山腳下興建禪寺,這座寺院因此獲得「護國」之名。無意外地,在日人離開後寺址所在又增建了不少紅紅黃黃的「現代」建築,讓占地不大的臨濟護國禪寺視野顯得不甚清爽。在外行人的我眼中,只有一側的木造鐘樓門以及主殿依舊保有古味。
 IMG_0112
穿越小巧精緻的鐘樓門,前方即是木造主殿。臨濟護國禪寺供奉本尊為釋迦牟尼,漢傳佛教通常將供奉釋迦牟尼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日式則稱為本堂),所以主殿簷下刻寫著大雄寶殿四字的匾大概是二戰結束後的產物吧? IMG_0127 這座氣勢恢弘的本殿為歇山重簷式建築。所謂歇山頂,即是九脊頂,也就是建築的屋頂由一條正脊以及各四條垂脊和戧脊所構成。我們到訪時,是本殿經歷一年修復的隔年。建築恢復檜木原色,不再因白蟻與風雨侵蝕而漏水烏黑。 IMG_0122 看起來頗具歷史的鐘掛於迴廊一角。緩步環顧禪寺一周,可以發現日式寺廟跟雕樑畫棟的台式廟宇相比,質樸許多,讓人心生平靜。
 IMG_0129
往後山走去,發現這裡散落著很有古意的石刻佛像,讓這段捷運旁的古蹟之旅多了那麼一點考古的想像。探究建築的歷史,再加點個人想像來摒除雜亂的環境,這就是台北古蹟之旅啊!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繪本書店甜點咖啡屋—生活在他方"

標籤:

12/27/2016

繪本書店甜點咖啡屋—生活在他方

IMG_5274 這家很可愛的小店,我們造訪三次才得以入座,怎能不為它記錄一篇呢? IMG_5277 在捷運中正紀念堂與古亭站間,隱身不少日式老屋。而這家位於住宅區巷內、台大教授宿舍對面的繪本咖啡屋,就是我們在老屋散步之旅中發現的。 IMG_5267 推門入內,迎面所見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繪本。 IMG_5265 對於書蟲而言,簡直像是發現天堂! IMG_5264 書店的另一半,兼營甜點咖啡屋。既然主題是繪本,一整面任你在店內借閱的台灣繪本牆是目光焦點。 IMG_5270 座位不多的繪本咖啡屋,週末總是座無虛席。一直到第三回在開門前就來門口排隊,才順利入座。
 IMG_5278
在各種風格繪本圍繞下享受由色彩與幻想陪伴的午後時光,是種幸福。而我從店裡買了一本由德國漢堡繪本家Dieter Braun所繪的「Wild Animals of the North」,透過跟我回家、充滿特色的北方野生動物繪本來延續這段幸福時光。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糕點café系列—Loguocafe @ Kd Art Space 2F"

標籤:

12/26/2016

植物園尋過境鳥

IMG_0121 十月份是過境鳥的季節,這回沒「遠征」北台灣濕地,而是在台北市綠洲—植物園覓鳥蹤。 IMG_0019 照例,有同種想法的人絕對不會只有我們,這天植物園裡滿是鳥人與大砲團。要找過境鳥,直接看哪裡聚滿了人最快。所以很快的,發現高踞枝頭上的灰斑鶲—本日第一隻新種。 IMG_0007 鶲亞科的鳥,通常有飛回同枝停棲的習性。所以只要稍待,一定見得到牠們。灰斑鶲外觀的特色在於胸腹有縱斑,這天的植物園裡有好幾隻出沒。 IMG_0065
第二隻新種,是褐鷹鴞。在我的生涯鳥種中,鴟鴞科累積的數量極少。在台灣只見過兩種,而且都是在植物園發現的。褐鷹鴞有著圓頭黃眼,等了一陣子才見牠回過頭來。 IMG_0110 本日最後一隻新種,也是最令我目眩神迷的,是黃眉黃鶲。 IMG_0107
在台灣,很少與色彩鮮豔的鳥兒打照面。過境鳥黃眉黃鶲如其名,不僅有黃眉,還身穿醒目的黑黃羽衣,真是太美了!
 IMG_0109
為了見牠一面,我得在重重人牆中找個洞,一下掂腳一下屈膝,還好有如願欣賞到牠的廬山真面目。 IMG_0124 如小精靈的它在林間跳動。想到才14公分大的牠也能飛越群山萬水,台灣只是途中休息站而已,不禁更加感動了。 IMG_0008 這些鳥兒是如何在台北的水泥叢林中找到城市綠洲植物園的呢?或者其實我們該這麼問,如果連像植物園這樣的地方都沒了,南來北往的候鳥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吃午餐也要賞鳥

標籤:

12/23/2016

台北糕點café系列—Loguocafe @ Kd Art Space 2F

IMG_0047 會選擇學術這條路,也許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太喜歡大學帶給我的感受。總覺得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只要有心,就可以獲取無限的知識。對大學的美好想像,因此是學者/學子在古老優美的建築間穿梭的畫面。如果在這樣的環境裡有家適合安靜閱讀的咖啡屋,那就更加完美了。國內許多大學裡漸漸出現這樣的café,其中之一是北藝大的爐鍋咖啡。 IMG_0045
位於關渡山丘上的北藝大,本身即擁有鳥瞰台北盆地的良好視野。而位於位於校園中關渡美術館二樓的爐鍋咖啡,當然也坐擁這樣的景觀。不算大的店裡,一張原木中央大桌,以及一角的枯木裝飾,讓這樣的空間跟北藝大的藝術特質巧妙結合。在專賣單品咖啡的爐鍋咖啡喝咖啡,得抱著品茗的心情以小杯啜飲。在一個有視野、有藝術、也有咖啡香的地方,真是待上一下午都不嫌長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冬山河之晨"

標籤:

12/22/2016

冬山河之晨

IMG_2510 年底將至,來個陳年照片清倉發表吧! IMG_2493 有一年的夏末,JY因為參加某學術單位的retreat活動來到冬山河畔。總是早起的他,頂著晨光出門跑步。
 IMG_2497
這個時間沒有遊人,可以獨享冬山河之美。 IMG_2499 宜蘭雖以雨聞名,這幾年探訪此地倒是多遇上晴天。 IMG_2494 筆直的河道,適合做為賽艇訓練用。 IMG_2495 最早對這種賽艇有印象,來自英國劍橋與牛津大學的年度競賽。 IMG_2502
也因為如此,這類型的划船活動不禁多了那麼點學院氣甚至貴族味。 IMG_2505 以晨間操舟展開的一天,美好。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就是愛吃早午餐—Miacucina"

標籤:

12/21/2016

就是愛吃早午餐—Miacucina

IMG_0051 壓力大的現代生活有許多抒壓的管道,其中一項非週末吃頓悠閒的早午餐莫屬。睡到飽再起床,找家氣氛好的餐廳來份具有飽足感的早午餐,是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IMG_0053 不知從何時開始,天母SOGO旁開了家生意好到不得了的蔬食義大利餐廳Miacucina(我的廚房之意)。菜單中,就有我愛的西式早午餐。 IMG_0054
如果要吃早午餐,其實我愛的環境是淺色原木桌椅、明亮、甚至半戶外的空間。而Miacucina不走這個路線,而是帶點工業風的室內設計。 IMG_0065
常常自嘲味覺不算發達的兩人,往往吃的是氣氛而非食物。而對愛扮家家酒的我來說,端上來的食物如果以有趣的杯杯盤盤盛裝,馬上氣氛加倍! IMG_0069 西式早午餐中,JY偏好歐姆蛋。 IMG_0071 我則必點班乃迪克蛋。吃了有蛋的早午餐後,一整天都精神百倍!

Miacucina的生意實在太好了,每次在此用餐幾乎都要事先訂位才得其門而入,還限用餐時間(不時被服務生提醒),一頓飯吃起來不無壓力。讓我頗有微詞的,是為了塞進夠多的客人,桌距非常窄,而JY和我只有兩人,總是被安排在離旁桌很近的地方用餐(明明還有其他座位)。再加上水泥牆壁讓空間回音很大,在此用餐總是處在很大的背景噪音中(如果不加上聽到隔壁桌的聊天的話)。在天母這種地方,想吃早午餐的選擇並非只此一家,但不管哪一家,要臨時起意幾乎都是不可能。所以當早午餐癮又犯了的時候,大概還是會考慮來這吃一頓吧!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新店溪畔的藝術綠洲—網溪別墅"

標籤:

12/20/2016

我的旅行收藏—冰箱磁鐵

1 許多人都有收集旅行紀念品的習慣,最常聽到的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或星巴克馬克杯。馬克杯體積太大攜帶不易,又有打破危險,通常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剛到安亞伯唸博士班那年,認識了快要畢業的機械系台灣學長鄰居,他的旅行收藏品是冰箱磁鐵。這個東西體積小卻造型多變,幾乎每個景點都會出好幾款。那年冬天學長、JY和我一同到美西開車玩了約書亞樹(Joshua Tree;JY和我)、死谷(Death Valley)和大峽谷(Grand Canyon)國家公園,剛好讓我有機會效法學長,每到一個地方兩人就直奔紀念品店選一個代表當地的磁鐵帶回家,從此展開冰箱磁鐵收集之路

學長選擇的磁鐵是以照片為主,我則是能避免就避免(反正自己會拍),而專選一些造型或材質特殊、有設計感的磁鐵。十幾年下來,冰箱上可以貼磁鐵的兩面已經滿滿都是旅行各地收集到的磁鐵。所以從北歐回來後,特地找了塊白版來整理展示其中非美國與台灣的磁鐵(本篇照片)。從左至右,粗略依據這幾年的行程,分別是挪威、丹麥、德國、捷克、奧地利、瑞士、義大利、比利時和荷蘭。下方,則是沙巴、香港與日本。從冰箱磁鐵可以看到各國的美學觀點,目前的結論是歐美大勝亞洲啊!也許這跟是否有使用冰箱磁鐵的文化有關。看著眼前的各國磁鐵,腳又不禁癢起來了,下一個磁鐵會來自哪一國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北歐行的回憶

標籤:

12/19/2016

新店溪畔的藝術綠洲—網溪別墅

IMG_5289 從北歐回來後,台北炎熱的天氣讓我們少了出門的興致。時節進入秋天後,終於找了一天跳上捷運,目標是與台北市隔著新店溪對望的楊三郎美術館與網溪別墅。 IMG_5286 在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頂溪站下了車,步行來到位於博愛街上的網溪別墅。我們雖是台北人,但對河對岸的地理很不熟悉。博愛街雖有街之名,卻不比尋常巷弄寬到哪裡去。四週都是住宅區的網溪別墅,頗有大隱隱於世之感。 IMG_5299 網溪別墅為出生於1907年畫家楊三郎的畫室所在,之所以名為「網溪」,在於此乃永和之舊名。楊三郎為大稻埕政商關係良好仕紳楊仲佐之子,也許正因為如此,讓他與同時代的台灣畫家陳澄波(犧牲於228事件)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一直到89歲因肝病過世前都活躍於台灣畫壇。 IMG_5290 楊三郎曾留學於日本與法國,1991年時在網溪別墅旁蓋了一棟五層樓的美術館來展示自己與夫人的畫作。當我們來到網溪別墅,先沿著年代順序從五樓往一樓欣賞他們的油畫作品。這幾年在歐美的美術館接觸過不少印象派的畫作,一看到楊三郎的作品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好印象派啊!」,可見其風格深受法國印象派的影響。而越到晚年,他畫作的尺度越大,揮灑也更加自如。欣賞完他的作品後,我們在展館人員帶領下來到網溪別墅二樓的畫室參觀。這很具空間感與光線感的白色畫室,讓JY與我喜愛不已,實在太令人羨慕了。 IMG_5292 畫室內的陳設,讓人誤以為畫家只是暫時出外用餐去的樣子。而一樓處,另還有個日式的起居空間,牆上名人提的字與匾額,讓人深刻體會楊家果真政商關係良好。 IMG_5306 比起中華民國時代的現代建築,我更喜歡原本的庭院與和洋兼容的網溪別墅。 IMG_5302
現在的網溪別墅還兼營café,如果天氣涼爽,在小屋前的露天座位喝個下午茶會很愜意。 IMG_5304 綠色小屋的二樓,就是之前探訪過的畫室空間。 IMG_5294 小屋的後院,充滿綠意。 IMG_5298
從後院仰望畫室挑高的玻璃窗。

原來我們居住的大台北地區還藏著這樣一個地方,再次印證我們得多出門走動,才會更加認識故鄉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碧潭,好久不見"

標籤: